35 直上九重天

换源:

  除了吃喝玩乐,他还喜欢武术,喜欢音乐绘画,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

只是一个5岁的孩童,身体未长成,只能将养身体,习不得武术。

不能习武,却也不能代表不能修练其他强壮筋骨,壮大神魂气血的功法。

修练养身功法,壮大气血,凝练神魂,固本培元之下,让他的外貌更是凸显得出众。特别是在20号时空,绝大多数人吃饱都难的情况下,简直是鹤立鸡群。

正是因为看见了这样的差异,他还因此而做了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收养大量的孤儿,请老师教学,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学文化。一个‘育人堂’开了不到半年,就收拢了近万孤儿。为了这些孤儿的生活,他不得不将‘护卫’的队伍扩大。衣食住行都要做到自己自主,才能‘省钱’。恩,应该是省去麻烦。他不缺钱。

一万多孩子当然不可能安置在城内,就在城外建造了专门的‘育人堂’。为了让孩子们未来能够自食其力,在育人堂内建造了学校、工厂、食堂、宿舍、办公区、仓库等。育人堂外表上看是孤儿院,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社区。通过这个社区,满足孩子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让他们自己从心态和能力上,达到独立自强。

整套制度并不是周言一个人完成的,经过了许多次的修改。甚至,周言希望整套制度可以持续的修改,适应时局发展。

身处乱世,孩童生存更是艰难。当然,男童还能因为故老相传的‘传宗’理念,还能艰难活着,一向是以‘赔钱货’为标签的女童,生存更为艰难。当然,那些贩卖人口从中获利的人贩子而言,无所谓男童女童了。只要有利益,是人是狗无所谓。

育人堂这种地方,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处金窝子。故老名言,小儿持金过闹市,自是怀璧其罪。突发了几次专门针对育人堂的事件之后,周言弄来大量的枪支,开始对孩子们军训,让他们自保。如此一来,育人堂就成了京城一股不小的力量。

育人堂有工厂,有工厂就会有利润。而工厂的所有利润都归于育人堂。育人堂实行的是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们的决策自然也会有失误失败,结局也不是那么好,可是有周言兜底,结局如何,损失如何,他们都可以承受。

有了实力,也还需要获得掌握实力的能力。为什么要让他们自治?为什么不计成本,都要让他们自治?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在社会这个大世界生存。为此,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周言都舍得。

一个个制度被制定,被修改,被重定,被舍弃。无论何种制度,都是该付出的管理成本。而在所有成本之中,管理成本是没有上限的。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初,付出的管理成本越大,后期付出的管理成本越小。至少,周言是这么认为的。

所有制度都是暂行,只有一条,被制定成了‘律令’。

第一‘律令’:拯救更多孤儿。

为了这个律令,育人堂的工厂不断扩大规模,孩子们弄出来了多种产业。产业的扩大,让孩子们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真正的残酷。

一般来说,只会是领头的孩子们才会接触京城的各个阶层,会遭遇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周言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管理原则:全体参与。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即,就算是不能工作的孩子,也有权力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是知情权。孩子太小,不懂?那就需要人教。这就需要学校要做到‘解惑’。孩子们想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却没有高层执行权的时候,允许‘模拟’执行权的实施。模拟过程中,有‘阻挠’模拟,有‘问题’模拟,有‘困难’模拟,检验和教育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能力。

周言自己也积极参与进来,寓教于乐。

原本都以为育人堂只是一个纨绔少爷的玩闹场地,谁能想,育人堂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还不断扩建,规模不断壮大。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人数规模迅速的从两万多人扩大到近十万众。与之配套的教师、厨师、保育员等成人工作人员数量突破千人。这仅仅只是发生在不到三年内。

十万人的庞然大物,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最后集体决定:分流。

于是,育人堂孤儿院分院的建设,人员的分流,领导者的选拔,竟然在短短三天就完成了。

分院建设期间,育人堂内部先分好管理区域,完成制度班子的搭建。就如同复制一般。

分院搬迁之后,需要靠一段时间的总院输血,然后逐步的完成自给自足。建筑设计教学的孩子,也参与了分院的建造。遇到的所有问题,也都会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并且形成文字,落于纸上。

落于纸上。这个制度的推行,带来的影响和威力,就算是周言自己也是没有想到过的。

在育人堂成立5周年的这天,周言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育人堂的工作,竟然从来没有固定过岗位,岗位放在那里,而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巨大。一个人也从来不做一份工作,通常是做许多份工作,且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着。这让每一个人都需要成为一名多面手。遇到问题,就需要有人能够顶上去。

于是,那些完全不必要的工作岗位,自然而然的被精简掉了。

整个育人堂的管理层,也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套模板化的制度。

育人堂成立七周年,周言将育人堂的管理层抽出来,将孤儿院这个主体向内陆转移。而这个转移的准备工作已经做了两年。

育人堂此时有人口一百七十一万,其中,幼儿孩童占一半。这一半孩童需要转移到内陆安全区。什么是安全区?就是二十哥的控制区或者偏远山区。为的,就是一份安全。剩余一半中,大部分是为育人堂工作的社会成年人群体。少部分是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即便是少部分,他们的数量也多达三十万之众。

周言没有允许他们参与战争,因为需要他们赚取金钱物资供给育人堂,否则,失去资金物资的育人堂就彻底散了。

当育人堂分成养育部与商贸部之后,商贸部就独立出来。在这个年代,行商可不能单纯的行商,需要武力做支撑。因此,他们属于武装行商。这就是商贸部。

养育部就是原本的育人堂的全套模式,这套模式在进入‘安全区’之后,放开了教育部分。新入学的孩子加入,带来了一定的动荡。如今育人堂的孩子已经与外界的孩子形成了两套生活思维模式,显得格格不入。两者的交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也顺利的完成了过渡。

对于鬼子入侵,周言是早有准备的。否则也不会提前两年做搬迁准备。他也知道,二十哥也是有准备的,从他们完成事实占领之后,没有扩张地盘,而是消化地盘就知道了二十哥的想法。

战争来临,蓝军一溃千里。一些个军阀想保存实力,先丢地盘,再丢军队,比如阎老西,连老家都丢了。二十哥的人出头,才抵挡住了攻势,顺势消化了阎老西的地盘。

好死不死,商贸部的运输队遭遇了鬼子,双方交火,却打了个歼灭战,事件登报后,全球舆论哗然。

周言先是一愣,然后醒悟过来,丢了个命令过去:自行抉择。

周言知道那些孩子们很强,却因为没有对比,他也没个概念。现在双方真实碰一下,实力就此暴露了出来。

好家伙,那群孩子几乎是用摧枯拉朽的方式,扫荡一切敌人。占领地盘之后,直接复制管理模式到城市政务管理上。

周言哑然失笑。

从此刻开始,龙翔九天,一切都大不相同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