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法网这场决赛也是女王的谢幕表演,以后她就退役了。
在1996年之前,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够预料到女子网坛的“施黛菲王朝”究竟会在哪一天终结。
女王拥有强悍的正拍和独特的反拍切削技术,在当时已经砍下了21座大满贯,堪称如日中天。
然而,1997年之后,由于自身年龄增大又饱受伤病困扰,她的状态迅速下滑,甚至一度远离赛场。
在1997至1998年之间,女子网坛基本处于公主和大妞的统治之下,就连女王的老对手塞姨、大黄蜂等人也呈现出了下滑之势,女王的回归,似乎显得遥遥无期。
然而,在沉寂了两年之后,1999年,30岁的女王终于为全世界的球迷带来了她“精心准备”的谢幕表演。
在法网之前,女王虽然没能拿下任何一个冠军,但状态的稳定性已经显现了出来,除了在进入8强阶段之后输给大妞、塞姨、公主等名将之外,女王很少在前几轮出局。
即便如此,1999年法网的夺冠之旅,对女王来说也堪称梦幻,尤其是最后的三场比赛,她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前三的选手——四分之一决赛的大妞、半决赛的塞姨以及决赛的公主,而且全部打满三盘,可以说,是犹存的实力和强大的意志帮助她拿下了第6座苏珊·郎格伦杯。
随后的温网,女王在艰难战胜大威和鲁西奇等人后再次闯入决赛,但最终遗憾地不敌大妞而收获亚军。
1999年8月13日,当时排名世界第3的女王宣布退役,结束了自己17年的网球生涯。
30岁的女王,向世人证明了,不在巅峰的她,依然可以回到舞台的中央,来一场华丽的谢幕表演。
女王是个典型的德国姑娘,内向、羞涩、古板,不施粉黛。
1969年出生于德国海德堡的一个运动健将世家,父母亲全是网球好手。两口子省吃俭用,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创办了一个网球俱乐部。
当女儿刚刚出世时,便决定培养她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网球明星。女王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打球异乎寻常的认真。
女王还只有3岁零9个月时父亲就将一把锯短了的木质网球拍塞到她手里,早早开始了网球启蒙教育。
4岁时,父亲教她练习握网球拍。因为女王人矮手小,练起来很困难。但她浑身是劲,两手握拍很有力量。
1974年女王打了她平生第一场比赛。因为只有5岁,她不得不得到特别允许才可以参加在慕尼黑举行的一场7岁以下儿童的赛事。
女王输掉了她的第一场比赛,含着眼泪离开赛场。但是在接下来的岁月女王赢得了她年龄组的冠军,有时候甚至比她年龄高的组别的赛事。
6岁的时候女王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发球了。特别是对难度大的接发球,掌握得十分娴熟。
功夫不负苦心人,小女孩一天天成熟了。女王一次又一次地参加网球比赛。
1982年,女王击败了所有的女子网球高手,一举荣获欧洲女网冠军和世界女网冠军两顶桂冠。这时候她刚好度过了13岁生日。
女王对网坛的影响深远,女王的进攻有3件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腿部移动、发球和正手抽杀。
她的腿部动作非常独特,可以说是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的。她的两条腿,就像荡秋千一样不停地来回晃动,移动时速很快,却又十分轻巧灵活。
发球是每一分争夺的开始,也是比赛取得主动权的关键。她的发球接触点高,力量大,经常可以直接得分。
正手抽杀是她得分的重要手段,她的抽杀很具特色。她似乎已经量好了球场的尺寸。
她抽杀力量大,速度快,位置比一般人要靠后30厘米,但手腕的动作很大,拍子在接触球的一刹那,就像鞭子抽打一样。
有些球似乎已超出界限而实际上落脚点正好,使对方防不胜防。球迷们送给她“正手抽杀小姐”的雅号。
女王经常长时间分析对手,并搞清楚主要对手的回球习惯,这可以让她得到更多的正手位击球。
比如当女王与四次大满贯冠军大黄蜂相遇时,她这样说道:“当我把球打到她的正手位时,她一般会斜线回球,把球送到我的正手位,这样我就有更多机会来打我最擅长的击球了。”
大叔网球事业迎来第二春是在遇见了真爱女王之后。
1999年冬刚刚离婚的大叔,失魂落魄地打开家里的冰箱门,冰箱上贴纸上的人正是女王。
大叔决心重新开始,他要挽救自己的感情和事业,就必须选择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作为职业网球选手的大叔,已经快30岁,可拥有的大满贯头衔,还不及女王的一半。
2001年大叔终于将自己苦苦追求了很久的女王娶回了家。在女王的支持下,2003年大叔以32岁的高龄第4次夺得澳网冠军。
为了纪念22届大满贯得主女王,法网组委会将她的纪录刻在了其专属的19号储物柜门上,作为给德国人的一份礼物。
在法网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说明:“为了表明格拉芙是不可替代的,现在赛事的更衣室里只有标号18b的储物柜,而没有19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