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脉关系

换源:

  林志远合上报纸,笑容不减:

“小郑啊,听沐晴说你铁了心要考公务员?年轻人有志气嘛,精神可嘉。”

他话锋一转,带着浓浓的优越感。

“不过,体制这潭水深得很,不是你光凭书本和那点‘能力’就能摸清的。理想很丰满啊,但现实嘛……”

郑仪不动声色,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我想试试自己的能力。”

“能力?”

林志远发出一声短促、充满讥诮的笑,身体微微前倾。

“小郑,醒醒吧!那高考试卷上的满分也仅仅只是一张入场券罢了,在体制内,能力?”

他缓缓竖起两根手指。

“是垫在资源和人脉这两个‘1’后面的那个‘0’。没有前面的‘1’,你有再多的‘0’,终究还是空空如也。明白吗?”

林沐晴插嘴道:

“就是!我爸当年要不是上头那位老首长的提携,再怎么干得吐血,能在省工商局从小小一个办事桌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副局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圈层!平台!人脉!醒醒吧郑仪!人贵有自知之明!”

她嗤笑一声,眼神像是看一个不识抬举的乡巴佬。

“单凭你这山沟里自己爬出来的土疙瘩,说好听点叫‘苦读出贵子’,实际?哼,拿什么跟人家那些根深蒂固、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人斗?”

这言辞比前世更赤裸,更伤人。

郑仪听着,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前世的自己。

那时的他,听了这番“推心置腹”的“指点”,立刻诚惶诚恐,恨不得抓住林家这根“救命稻草”,赶紧表态感谢“知遇之恩”和可能的“栽培”。

那时候的他,是多么愚蠢可笑。

如今,他不会再被这套精心编织、带着施舍和算计的“糖衣”牵着鼻子走了。

“林叔叔说得对。”

他顺着对方的话点头。

“所以我才想,既然这幅牌面天生就小,不如踏踏实实地沿着考试这条路走。规矩是写在案上的,白纸黑字,总还讲点公平。。”

林志远的笑容瞬间凝固,眼底掠过一丝意外和被打乱节奏的愠怒。

他没料到这只小麻雀竟敢不顺杆爬!

他重重放下茶杯,杯底磕在大理石茶几上发出“咔”的一声脆响:

“规矩?”

他冷笑一声,充满了不屑。

“小郑啊,你以为工商局那份水灵灵的‘照顾特招书’,真是冲着你‘能力’去的?”

“因为沐晴?”

郑仪适时地“困惑”反问。

“呵!天真!”

林志远的讥笑毫不掩饰。

“傻子才会明着打儿女招牌!”

他身体后靠,眼神锐利,又带着一种猫戏老鼠的残忍悠闲。

“是因为你新鲜出炉的‘头衔’!‘高考状元’,‘顶尖政法学府尖子’,再加上‘贫寒农家子绝地登天’,啧啧,多好看的光环啊!简直是‘寒门贵子’的模版!媒体喜欢,上头看了也舒服,分分钟就能给你架在道德高地吹得天上有地下无……”

他话锋陡然一沉,眼神变的冰冷。

“但你知道吗?这种光环能捧你多高,我就能让你摔得多狠!一篇稿子,一点‘内部’传言…这事,在我手里就是翻个面儿的工夫!资源,舆论场上的刀光剑影,你玩得起吗?”

赤裸裸的威胁!比前世更毒辣,更肆无忌惮!

他抬起头,直视林志远:

“林叔叔的意思是,我要是敢不识抬举地拂了您这份‘天大的恩情’,……以后的路,就很难再顺畅了,对吗?”

林志远被他如此直白的话语和毫不退缩的眼神噎得一愣。

他习惯了掌控,习惯了别人的敬畏和服从,郑仪这种“不识抬举”的质问,让他感到失算甚至难堪。

林沐晴脸色一沉:

“郑仪,你别不识好歹!”

郑仪缓缓起身,声音平静:

“既然林叔叔觉得我选择考试这条路行不通,那我,确实没必要在这里……‘浪费’彼此宝贵的时间了。”

“你以为你凭自己真能考得进去?!”

林志远的声音陡然拔高,再也维持不住那份假意的从容,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就算你有那本事考了进去!”

他冷笑一声,充满了绝对的轻蔑和不屑。

“你觉得,一个没有任何根基背景的小科员,在你今天拂了我面子之后,还能混得下去?你的‘能力’,在我眼里,连用来擦鞋都嫌费事!体制内的高楼,没有梯子,你就只能一直蹲在门道里看门!”

郑仪知道林志远不是危言耸听。

对方是省工商局的副局长,一个手握实权的副厅,在省城的权力和人脉网络中盘根错节,他有那个能力。

前世的他能在工商局里把一个普通办事员压得翻不了身,更别说自己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学子。

但他早就不是前世那个任人拿捏的郑仪了。

“我信,林叔叔。您当然有办法让我的路,寸步难行。”

他不仅点了头,甚至还表示认同。

郑仪那过分的平静和这近乎“俯首认命”的话,反而让他心中莫名地涌起一丝不安。

这不合常理!对方要么应该恐惧求饶,要么应该愤怒失态。

这平静地承认他的威胁并认可其能力的话语,透着一股诡异的事态失控感。

“呵?既然信,你还敢在这犟?!”

林志远的语气中带着试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不是犟。”

郑仪淡淡一笑。

“我只是觉得,这世上的路,终究不止一条。而且,有些事……光凭您的手段和人脉,未必全都能‘事事如愿’、‘手到擒来’?”

“哦?”

林志远眯起眼。

“那你靠什么?”

“规则。”

郑仪吐出了两个字。

林志远像是听到天底下最荒唐的笑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冷笑一声:

“规则?幼稚!你太天真了!规则本身就是人写的,更是为了让人方便行事而改的!你竟然想躲在它后面当护身符?”

郑仪摇头:

“您说的对,规则有其弹性和可操作性。可有些规则,改起来没那么容易。比如公务员考试的分数,比如公示的程序,比如纪委的监督。”

他话里有话,林志远脸色渐渐阴沉。

林沐晴听着两人的对话,越听越不对劲,终于忍不住拍桌而起:

“郑仪!你脑子是被驴踢了吗?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穷山沟里啃咸菜爬出来的土包子!我爸看得起你,那是你祖坟冒青烟!多少人跪着求都求不来的路给你铺好了,你不仅不感恩戴德,还敢在这儿拿腔作调?你以为你是谁?真以为考个状元自己就是个人物了?”

郑仪看向她,眼神里再无曾经的温柔,只剩下淡淡的冷漠:

“是啊,您说得对极了,林小姐。我的确不过是个‘穷乡僻壤爬出来的泥腿子’,所以啊所以打从一开始,我在你那里,就连条听使唤的狗都算不上,顶多…只是一枚用完就能丢的廉价棋子,对么?”

林沐晴涨红了脸,被他目光中的洞悉刺得哑口无言:

“你……!”

郑仪不再多言,转身往外走。

林志远死死盯着那个仿佛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背影,一股巨大的失控感和被蔑视的怒火在胸中翻腾。

那平静的姿态,比任何激烈的抗辩都更让他难以接受。

最终,所有的情绪化为一记充满恶毒预言和身份压制的轻蔑嗤笑:

“年轻人啊,不知天高地厚,撞了南墙都不知回头!有骨气是好事,可没脑子的骨头,只会碎得更快、更惨!我会等着看的,看你这身‘硬骨头’,能在泥地里撑几天!”

他的语气里满是等着看笑话的残忍期待。

郑仪脚步一顿,没回头,他也没有争辩,也没有呐喊,只是轻轻落下最后一句:

“好的,林叔叔。那咱们……就走着瞧。”

走出林家大门,郑仪深吸一口气。

他与林家,从这一刻开始,再无转圜余地。

他知道林志远绝不只是说说狠话。

这位省工商局手握实权的副局长,必然会动用手上的一切资源、所有人脉关系,在他接下来的公务员考试、以及未来可能入职后的任何一个可以伸手的地方,给他设卡、下绊子、穿小鞋。

但是……

重活一世,他早已不再是那个只能任人拿捏、听凭林家摆布的“乡下贵子”郑仪了。

郑仪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前世那种面对庞然大物时迷茫的恐惧。

他的大脑深处,承载着一个未来二十年在变幻莫测的官场浪潮中搏击沉浮的灵魂所积累的全部记忆、智慧和对“规则”本质的透彻认知。

林志远是人脉通天,但这个人脉网络本身也要遵循诸多规则与禁忌,更非没有破绽和弱点。

林家父女那令人作呕的优越感、精心的算计、赤裸的威胁、以及林沐晴歇斯底里的侮辱……

这都清晰地表明了一件事情。

林家俯瞰着他,如同看待一只可随意圈养利用,亦可随时捏死的蝼蚁。

既然如此,那他们就要为这份刻薄寡恩的“恩情”,这高高在上的玩弄与逼迫,付出应有的记忆深刻的代价!

夕阳西斜,郑仪提着水果站在教师公寓楼下。

他抬头看了看五楼的那扇窗,窗帘半拉着,透出温暖的灯光,徐教授应该在家。

徐永康,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泰斗,早年曾在中央部委任职,后来毅然转入学术,门下弟子遍布司法和行政部门。

前世郑仪因自卑和琐事缠身,毕业后就鲜少与恩师联系,白白错失了这条重要人脉。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咚咚咚。”

门开了,徐教授戴着老花镜,手里还捏着一支钢笔,显然是正在批改论文。

“郑仪?”

徐教授有些意外,随即笑道:

“稀客啊,今天怎么想到来我这儿?”

“老师,打扰了。”

郑仪恭敬地递上水果。

“刚回学校办手续,顺道来看看您。”

徐教授摆摆手:

“进来吧,正好泡了壶碧螺春。”

客厅的书架上堆满了法学典籍,茶几上摊着几份《法制日报》。

郑仪目光一扫,在角落发现了一份《公务员考试命题趋势分析》的草稿,徐教授今年竟仍是命题组的顾问!

前世他居然忘了这么关键的信息……

茶香氤氲间,徐教授推了推眼镜:

“听说你拒绝了林家的特招?”

郑仪心头一跳,消息传得这么快?

似乎看出他的疑虑,徐教授意味深长道:

“林志远上午刚给我打过电话,说你‘不识好歹’。”

“老师,我……”

“拒绝得好!”

“那种所谓的特招,进去就是二等公民!你有状元的底子,正儿八经考进去才算真本事!”

郑仪鼻尖微酸。

当年若有人能这般点醒自己……

“不过。”

徐教授话锋一转。

“林志远在系统里经营二十年,你今后怕是要吃苦头。”

“学生明白。”

郑仪坐直身体。

“所以我今天来,是想求教师父一条路。”

夜风掀起窗帘,茶几上的草稿纸沙沙作响。

徐教授沉默片刻,突然抽出一本《行政法案例分析》递给他。

“下周三,省委组织部王部长会来听我的课。”

老人指了指书页间的批注。

“这些案例,你要能倒背如流。”

郑仪翻开书,心脏突然狂跳,那些红色批注里,赫然夹杂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的原型!

而扉页的赠言落款,正是“王振国”!

郑仪的手指微微一顿,盯着扉页那个龙飞凤舞的签名。

“赠徐兄雅正,王振国,2010年5月。”

这个在前世如雷贯耳的名字,此刻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闯入视线。

王振国,现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整个省里排得上前五的人物,掌管全省官员任免的生杀大权!

更重要的是,两年后他将调任中组部,成为影响全国干部任用的实权派人物!

前世郑仪在乡镇挣扎时,曾无数次听人提起这位“王部长”的铁腕作风。

他主导的公务员考试阳光工程,曾让多少徇私舞弊者落马;他亲自提拔的年轻干部,如今已有多人走上厅级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