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切菜,周正在配菜和掌握火候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条理性。
他看炊事班长老兵操作几遍,就能迅速记住各种菜肴的配料比例、烹饪顺序、以及火候的控制要点。
他甚至还能根据现有的食材和调料,举一反三,提出一些新的菜品搭配建议,虽然有些想法还比较稚嫩,但也常常能给王班长带来一些惊喜。
在周正的参与和协助下,原本有些混乱和低效的食堂后厨工作,变得井井有条起来,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他对食材的分类、存储,以及烹饪流程的优化,都让经验丰富的王班长赞不绝口,连连称赞他是个“天生当厨子的料”。
这次意外的食堂帮厨经历,让周正深刻地体会到,智力的提升,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增强。
他也第一次意识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离不开强大的后勤支持。而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炊事员、修理工、卫生员们,同样是值得尊敬的英雄。
虽然,他依然不喜欢食堂那种油腻腻的环境,也不喜欢切菜洗碗这种繁琐的工作。但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这些工作抱有偏见和抵触情绪了。
他开始明白,在军队这个大集体里,每一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平凡的士兵,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集体贡献着力量。
而他自己,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融入这个集体,并在这个集体中,不断地成长和蜕变。
周正在食堂帮厨的几天里,不仅仅是展现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刀工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那因为智力提升而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分析、组织和协调能力,不自觉地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
食堂后厨,向来是一个比较繁忙和混乱的地方。尤其是在开饭前那段时间,各种食材的准备、菜肴的烹制、餐具的清洗消毒等等,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流程和高效的组织,很容易就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情况。
周正虽然只是一个临时来帮忙的新兵,但他很快就敏锐地观察到了后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可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
比如,他发现炊事班在食材的分类和存储上,有些随意和混乱。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常常会和一些干货、调料等混放在一起,不仅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也不利于食材的保鲜和取用。
于是,他主动向王班长建议,将食材按照类别(蔬菜、肉类、豆制品、干货、调料等)进行分区存放,并对每一种食材都贴上标签,注明采购日期和保质期,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
王班长一开始对周正这个“外行”的建议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听完周正条理清晰的分析后,也觉得很有道理,便同意让他尝试着进行改进。
周正立刻动手,将后厨的储藏室重新规划和整理了一遍。他把不同类别的食材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贴上醒目的标签,整个储藏室顿时显得清爽和有序了许多。
再比如,在菜肴的烹制流程上,周正也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他注意到,炊事班在准备多道菜肴时,常常会出现因为流程安排不当,导致某些菜已经做好了很久,却因为其他菜还没准备好而无法及时上桌,结果影响了菜品的口感和温度。
于是,他利用自己那堪比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在脑海中对整个烹饪流程进行了模拟和优化。他根据每道菜的烹制时间、食材准备的复杂程度、以及出菜的先后顺序,重新规划了一个更合理、更高效的烹饪流程图。
他将这个流程图拿给王班长看,并详细解释了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注意事项。王班长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周正设计的这个流程,确实比他们以前的经验做法更加科学和高效,能够有效地避免手忙脚乱和菜品积压的情况。
在周正的组织协调和优化建议下,原本有些混乱和低效的食堂后厨工作,在短短几天内,就发生了显著的改观。
食材的准备更加有序,菜肴的烹制更加高效,出菜的速度也更快了。整个后厨的运转,都变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炊事班的几位老兵,一开始对周正这个“空降”来的“指挥员”还有些不服气,但当他们亲身体验到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劳动强度的减轻后,也都对周正的组织能力和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班长更是对周正赞不绝口,逢人便夸这个来自京都的“少爷兵”,不仅刀工好,脑子更好使,简直就是个百年难遇的管理奇才!
这次食堂帮厨的经历,再次向周正证明了一个道理:智力的提升,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全面增强。
这些能力,无论是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同时,这次经历也让他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
他意识到,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前线士兵的英勇善战,更离不开后方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正是这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炊事员、运输兵、修理工、卫生员们,用他们的辛勤汗水,为前方的将士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
他们同样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同样是构成强大国防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认知上的提升,也让周正的眼界和格局,变得更加开阔和成熟。
新兵连的训练生活,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