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没了往日的平静,所有人的情绪都处于极度亢奋当中,饮酒作乐的学子随处可见。
自从“仙丹”问世之后,孙院长就带着一群学生住在了田地里,日夜照看,不敢有一丝疏忽。
一晃过了五日。
书院逐渐恢复正常,学子们对儒学课十分不满,但干起农活来一个比一个能干。
厌学,偏科严重。
甚至有人对朝廷的科举制度提出了批评,认为子曰诗云念得再好,于国于民,用处不大。
而后几天,一则小道消息在学子中开始流传,不知是谁拿出了薛文轩的读书无用论。
从一开始小声讨论,到最后与先生顶嘴,当堂辩论。
最后先生不敌,败下阵来。
奇怪的是,先生没有责罚学子,反而大骂理学误人子弟。
作为当事人的薛文轩,消失了好几天,不知道去了哪里?
有人说仙丹出世,伤了薛大少爷的元气,正在恢复当中。
还有人说,薛文轩冒犯天条,被仙兵仙将抓走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但提及薛文轩无人不服。
沈秀才主管家畜养殖,最近几天急得上火,经常听见他骂人。
陶文敏不在,人工授精的技术,没人会。
母鸡产蛋量下降了不少,沈秀才提议,此等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书院手中,却被孙院长一口回绝。
不是他不想要,而是没脸开口。
更怕把林奕逼急了,撂挑子不干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你回去,等试验成功,再好好议一议。”
“先生,时间不等人,鸡场下半年扩建,没有人工授精的技术,总是受制于人。”沈秀才据理力争,对养殖技术势在必得。
“你说的我岂能不明白,现在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候,我派人去找陶文敏。”
家畜养殖初见规模,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不适合推广。
而目前,最重要的是土地增肥一事,如果能成,书院将获得朝廷大力支持。
最关键的是,太子殿下的位置更稳了,其余皇子根本没资格竞争。
从龙之功,农学派必须拿到手。
沈秀才闷闷不乐,磨蹭半天就是不肯离开,最后跟着一众师兄除草捉虫。
林奕最近很闲,生产化肥的事交给了陶文敏,他则带着人去了县城买房。
“三进院子,七十五两。”
“外甥不满意,还有五进宅院带花园。”
林奕跟着三舅逛了一圈,看了好几栋宅院,都不满意。
“能不能买块地自己建?”
古代的房屋建造水平很高,但屋内采光不好,阴暗潮湿,住久了很不舒服。
周健知道外甥想法独特,提醒道:“建房子有规矩,不能乱建。比如说这大门,用料、雕刻等等,寻常百姓和士绅望族区别可大了。坏了规矩要杀头的。”
林奕知道古代制度森严,僭越,乃大罪。
“说句不该说的话,外甥这身衣衫,已经犯了忌讳。”周健看着外甥一身绫罗绸缎,提醒外甥不要乱穿衣。
“有钱都花不了,这是人过的日子?”林奕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抱怨起来:“不让我穿绫罗绸缎,我找人用金线织一件,我天天穿……”
“哎呦喂,我说不得你,你想穿什么随你。”三舅服了,外甥主打一个倔强。
“我爹最近还闹不闹?”林奕问道。
“听说你请了讼师,他不敢闹了。不管怎么说,你是他亲儿子,闹到公堂,他也没脸见人。”
“你盯紧他。还有,我计划下半年去府城再开一家卤肉铺子。”
“忙不过来啊。”
卤肉铺子开张以来,生意异常火爆,有很多士绅家族提前预定,每天营业二个时辰,便销售一空。
周健数钱数到手抽筋。
“三舅,我是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
周健闻言一愣,不敢再将林奕视为晚辈,无奈一叹,道:“你做主就行。”
“我计划今年再开三家店,三舅等我信。”
林奕要搞连锁经营,让三舅一家退居二线,主管卤料配方。经营销售交给工人。
林奕回了一趟家,家人见到他,有种疏离感,有些不自在。
“你们看看他的样子,分明是来耀武扬威的。逆子!”
当天晚上,败家爹气的晚饭没吃,躲在书房里砸东西。
林奕自然而然的坐在了家主的位置上,陪着娘亲,长姐,祖母吃了一顿家常便饭。
现在家里除了败家爹不服之外,其余人都认命了,埋头吃饭,不敢说话。
林奕走后,祖母连连叹息,儿子一事无成,孙儿本事反而一天比一天大。
“算命先生说得对,我林家的气运都让他占了。为何不分给我儿一些,老天何其不公。”
……
“看这长势,的确喜人。”
“开始不起眼,这几天明显长高了不少,更加粗壮,照这样下去,不出几天,韭菜就要成熟了。”
“你们看看这些芽菜,再看旁边水箱里的芽菜,一比较,高下立判。”
“试验初步成功,使用仙丹的蔬菜不但长势更好,还缩短了成熟周期。薛文轩没有说谎,我等要为薛文轩请功。”
“是极,有功必赏。”
就在教习商议之时,孙院长与一位身穿正二品绯袍的巡抚大人,有说有笑的来到试验田。
一群教习先生连忙上前行礼。
“你们所做之事,有功于社稷,朝廷,陛下,天下人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分内之事,当不起大人的夸赞。”
“不骄不躁,孙公教的好学生。”
孙院长抚须而笑,颇为满意的看着一众弟子,说道:“这些天辛苦你们了,回去休息几天,养好身子,才能为朝廷效力。”
“是,我等告退。”
学生们走后,孙院长指着田地里的蔬菜,开始为巡抚大人介绍。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笔记,事无巨细地讲了一遍。
巡抚大人听了之后,再无一丝怀疑。
“不能推广?此等利国利民之事,为何不能推广。”巡抚诧异道。
“哎!”
提及此事,孙院长叹息道:“一言难尽。”
“可是有难处,尽管道来。朝廷派徐某来此,正是为你们解决麻烦而来。”徐巡抚眉头一皱,沉声道:“朝中有人反对?”
“徐兄想岔了,此事与朝堂无关。试问谁敢阻扰此事,嫌命长吗?”
“那是为何?”
“现在处于试验阶段,一亩地所需肥料多少,取决于种植何种粮食,目前来看种菜用的最少。如果是稻谷,小麦,高粱,数百斤不等。而我院的产量,一天才几十斤。如何推广?”
孙院长终于尝到了苦头,他开始不信林奕,总以为林奕拿腔作势,当亲自试验过后,急得嘴角生疮。推广一事,再也不敢提了。
“原来如此。”事关书院机密,徐巡抚没有多问,又道:“听说书院养鸡别具一格。”
二人又去了养鸡场。
徐巡抚长见识了,看着井然有序的环境,不像别处乱糟糟,臭烘烘的。
孵化室的小鸡更是多到数不过来。
原来人工授精,控制母鸡生蛋,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确有其事。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徐巡抚的三观被颠覆了,人竟然能操控家禽,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农学竟然如此神奇,徐某佩服!”
“书院刚刚起步,还有很多设施不完善,再过几年,徐兄再来必会大吃一惊。”
“徐某会将眼前看到的一切,如实上奏朝廷。”徐巡抚又围着鸡场逛了一趟,道:“书院要改名。”
孙院长闻言,笑而不语。
“准备迎接圣旨!徐某还有公务,不便久留。”
徐巡抚惊叹连连,感叹不虚此行。离开书院后,依旧念念不忘。
今天的农学派让他感到陌生,还有一丝恐惧。
以前的农学派进展十分缓慢,一个嫁接,就研究了数十年,毫无建树。
但今天所见所闻,好像一下子开窍了,什么都会了。
是厚积薄发,还是撞了大运。
“罢了,农学派致力于造福天下,所作所为,不失其志。至于学术之争,让他们去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