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闹了个乌龙,做个文抄公

换源:

  陈芊芊低声念叨着那两句诗,眼眸中仿若含光。

就连手中的书籍掉了,她也好似没有察觉一般。

许久之后,她才好奇地抬起头,看向张扬开口问道。

“敢问公子,这是何人所作?”

张扬闻言,心中不免疑惑,这女人手中拿着唐寅诗集,怎会不知道这首诗?

“小姐,这诗正是唐寅所作,小姐莫非不知?”

陈芊芊面露疑惑,她自幼喜爱唐寅的诗作,奈何家中不许她入学堂,只是请了县衙里的小吏,教她识字。

那时候,她便喜欢上了唐寅的诗,多年来,也一直在收集唐寅的诗作,可这一首诗她却未曾听过。

“唐寅诗作诸多,有我未曾听过的,倒也正常!”

陈芊芊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随即一脸迫切地看向张扬开口问道。

“公子可还知道唐寅其他诗作吗?”

张扬此时心中亦有疑惑,按理来说,桃花庵歌算是唐寅名下传唱度最高的诗,即便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古代,这等诗篇应该也不会失传。

莫非,此唐寅非彼唐寅么?

“倒还知道一些!”张扬点了点头,随即又念了两首唐寅的诗,出乎意料的是,陈芊芊依旧未曾听过这些诗。

张扬此刻可以确信,自己所熟知的唐寅与这个世界的这位恐怕不是一个人。

“小姐,可否借书一观?”

张扬需要确认心中猜想,如果这唐寅诗集上的诗词,他都不曾见过,那么或许这位真的就只是同名同姓罢了。

陈芊芊将手中的书卷递给张扬,翻看了片刻之后,张扬确信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或者说,这位唐寅与张扬所熟知的那位简直不在一个量级。

这诗集记载的简直不能称之为诗,村里头老太太嘴里的打油诗都比这个工整。

这诗集记载的那些诗作,颇有些张宗昌的意味,通篇大白话。

张扬心中不禁疑惑,这样的诗集也有人喜欢?这女人什么欣赏能力?

“公子,小女子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公子成全!”

陈芊芊犹豫许久,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口。

“小姐请讲!”

“敢问公子可否随我回去,将这几首诗誊写下来,留作我日后观摩?”

陈芊芊虽然没上过学,但自幼熟读典籍,她自然看得出来,张扬念的几首诗比唐寅所写的这些要好得多。

显然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她需要回去找人确认一下,唐寅是否做过这些事?

张扬将手中的诗集还给陈芊芊,轻声开口道!

“小姐,我看过这些诗集,许是弄错了,我所念的诗恐怕不是这人所写,兴许只是同名同姓罢了!”

听见这话,陈芊芊心头一惊,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张扬见状,继续开口问道:“敢问小姐,这位唐寅是何人?”

“他是我县中秀才,前些年县试落榜,隐居山林,终日寄情山水,做了这诗集!”

陈芊芊先前确实喜欢这诗集,毕竟对她而言,县中秀才不少,可会做诗的却不多。

永安县不过是个偏远之地,多年来,县里连个举人都没有,那些秀才在县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直至今日,听过张扬念的几首诗,她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听见陈芊芊这般描述,张扬也知道自己搞错了人。

“看来真的就只是重名而已,是在下弄错了!”

陈芊芊见状,赶忙开口道。

“公子,不知你所知道的那位唐寅又是何人?”

张扬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只得找个借口糊弄道。

“那是我看过的一本杂谈诗集,署名也叫做唐寅,方才见小姐手中诗集,这才误会了!”

“不过,对于那位唐寅的生平,在下也不太清楚。”

陈芊芊闻言,轻叹一声。

“如此才华,却不出众,属实有些可惜!”

但随即,她便继续道。

“公子,还请您随我回去,将这些诗词誊写下来,小女子自幼喜好这些,却无缘得见,此等诗词,也不该被埋没!”

张扬点头答应。

很快,几人便来到县衙后门。

这年头官宦人家的小姐,也不宜抛头露面,因此陈芊芊今日见外人的事儿,也不敢让她父亲知道,只得带着张扬从后门进入。

来到后院,老妪拿来一百两银子递给张扬,随即取来纸笔。

毛笔字这东西,张扬属实不太会。

看着纸上歪歪扭扭的大字,张扬都有些不好意思,但陈芊芊却看得格外专注。

不多时,张扬已经誊写了六七首诗词。

“我所记得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陈芊芊看着手中的诗词,仿佛沉浸其中。

许久之后,她才终于反应过来,对着一旁的老妪开口道。

“嫲,再拿二十两银子给这位公子吧!”

“这几篇诗词,价值千金!”

陈芊芊轻声感叹着,许久之后,这才放下手中诗词,一脸好奇道:“我看公子谈吐,也是读书人,为何不考个功名?反而要出海捕鱼呢?”

“在下也只是生活所迫,虽有心,却也先得填饱肚子才是!”

张扬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看得出来,眼前这女人的确喜欢诗词,而她的身份又不一般,或许可以借此与她搭上关系。

若是有了县衙的关系,他往后做事儿也方便。

“眼下公子有了这些钱,或许可以回去苦读几年,下次乡试博个秀才,也能换两亩良田,免去苦役,岂不美哉?”

这年头,寻常百姓每年都需要服苦役,即便是有钱人家也逃不过,但有钱人可以交钱充作苦役。

唯有乡绅、秀才可以免除苦役。

而张扬识得字,在县里头已经算是文化人了,陈芊芊自然希望他能够读些书,考个秀才。

即便将来无法中榜,也好过在海里头风吹日晒。

张扬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事儿,虽然知道古代的日子苦,却没想到还要服苦役。

但让他考取功名,张扬也没什么信心。

古代考试可不是现代高考,以他的水平别说考秀才了,他连规矩都不懂,弄不好还会出事儿。

“小姐好意在下心领了,只是在下无心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