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遗作,
在龙国历史上也是绝顶天才。
六岁时便能作诗。
九岁,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
十岁,饱览六经。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跟随当时最知名的医师曹元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同年,在路过滕王阁时,写下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
绝对是爽文模板中的天才人物。
但很可惜,天妒英才。
也是在这一年,写下滕王阁序后,他便落水溺亡了。
十六岁的名医传人;
十六岁的朝散郎;
十六岁的初唐四杰,并被推为首位。
十六岁便被唐高宗李治连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十六岁即兴做出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前后两千年,无人可出其右,就连诗仙李白也常仰慕称叹,自愧不如。
他逝世之时,唐高宗李治一度哭得不能下食。
甚至,如果王勃能多活十几年,或许代表大唐的名片,就不是诗仙李白,而是王勃了。
说现代的影响,高三学生恐怕对这个名字又爱又恨。
爱的是他写的骈文实在太美。
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绘出了晚霞之美的巅峰。
一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道尽了生而不屈的意志。
一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竟然写了出沧桑老人之感悟。
而恨的是,王勃这篇近八百字的骈文,是必背课文。
折磨了高三学生多少日夜。
但回过头再看时,便会发现,这篇天下第一骈文,不愧是天下第一骈文。
传闻中,滕王阁序原稿真迹写完以后是交给了当时的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婴手中,后来据说被唐高宗李治得到,作为陪葬品带进到墓里去了。
而后来找到唐高宗李治的坟墓,并没有从其中找到《滕王阁序》。
鲶鱼此时已经傻了眼。
就连直播间此时也安静了下来。
他们原本以为,没有谁有资格让宋子仁大师的珠玉真品当镶嵌玉。
毕竟,宋子仁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用宫廷大师。
但现在看来,用宋子仁的珠玉真品用来装饰镶嵌,倒也很合理了。
情况大概是,
唐高宗李治尤其喜欢王勃的骈文,命人为这篇文章装裱,然后让万年的宋子仁,刻雕了珠玉镶嵌上。
最后,在死的时候,又带到了墓中。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流落出来,
直到现在,被秦风挖到。
那岂不是说,这副字画很有可能是真品!
宋子仁的珠玉,也只能做装饰。
那这副天下第一骈文的价值……
“我估不出来价格——”
鲶鱼也语塞了。
从前,哪怕是再古老的物件,他也能估个价值。
但这个,真没法估量。
遗世孤品。
如果这只是个普通命人所做的文章,按照文物来算,这个东西能卖个五六千万。
但它是王勃的巅峰杰作,也代表了骈文的至高成就。
根本不能用金钱衡量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收藏家能有一百亿,那这副字画可以值九十九点九亿。
用价格了衡量其价值,就是对这件字画的亵渎。
这下,整个直播间,直接炸了锅。
【滕王阁序!竟然是滕王阁序的真品!】
【不好的记忆瞬间又复苏了,我忽然想起高三时熬夜背诵这篇骈文的痛苦经历了。】
【当时感觉不到这篇骈文的美,只觉得长,难背诵,但上了大学再回头看看,也顿时能理解这篇骈文是天下第一了。】
【真是太遗憾了,王勃十六岁就死了,搁我们的年龄,我们此时还没有上高三,读到他的文章呢。】
【我们老师当时就说过,如果王勃不死,那大唐盛世的代表将不会是诗,而是骈文。】
【而且,大学文学专业,这篇骈文也是必修的课程,我们经常解析、重构,就是越了解越觉得这篇骈文牛叉。】
【十六岁便成为了初唐四杰之首,这什么概念?】
【相当于在当时的时代,他便是文坛第一;相当于在我们这个年代比莫言还要厉害。】
【单单是李治下葬时还要用这东西做陪葬品,就足以说明其价值了。】
【这篇骈文的价值,已经不可估量了。】
【但现在,主播竟然将滕王阁序的原本给挖出来了。】
【靠,文坛界要发疯了。】
【那些研究古文的大佬,不得给主播磕一个?】
PS:求鲜花,评价票,评论,月票,打赏,感谢各位彦祖们!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