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之所以没找秦国的麻烦。
还是看在秦国割让河西丰饶之地还有函谷关的份上。
加之秦国不断示好。
如今却突然对魏国出言不逊。
傲慢的大魏王自然忍受不了。
“大王说的对。”
“我们要狠狠地教训秦国。”
“让他们知道我们魏国不是他们能惹的。”
“十年前我们魏国三万魏武卒打的秦国三十万大军抱头鼠窜。”
“他们老实了十年。”
“如今秦人是老了伤疤忘了疼,该狠狠地敲打了。”
丞相魏昂对秦国出言不逊。
不少魏国的文武大臣纷纷附和道。
清一色的看不上秦国。
要暴揍秦国一顿。
“大王息怒,听我一言。”
上大夫惠施倒是没有像其他朝臣那样。
而是冷静地劝说。
惠施是名家学派的创始人,很有学问和才能。
本来是宋国人。
大魏王对他是相当的重视。
惠施不久前才从宋国来到魏国。
大魏王就因为他的名气和才能,为他委以重任。
让他担任上大夫的职位。
“上大夫,你有什么高见。”
大魏王不解地看向惠施。
“大王,近些年来,各国只要经过变法。”
“或多或少都会比以前更加的强大。”
“秦国默默变法了十年。”
“对于他们这十年的变化,我们是一无所知。”
“不能轻敌。”
惠施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一想到秦国沉寂了十年,默默变法,如今却突然高调起来。
惠施就觉得这背后不简单。
脊背发凉。
魏国的朝堂之上,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齐国。
当初齐国根本就不是魏国的对手。
但是经过变法之后,齐国不仅经济还是军队都变得非常的强大。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把魏国打的大败。
上将军庞涓也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国军师孙膑用计射杀在大树之下。
成为魏国心中永远的痛。
“那上大夫是什么意思?”
“难道秦国打不得?”
“嬴渠梁这么当众挑衅我魏国,若是我们不做点什么。”
“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大魏王似乎相当的不满。
昔日看不上的手下败将,居然敢如此。
他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打当然是要打的。”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
“可以把其他国家拉过来,一起对付秦国。”
惠施向来不主张单打独斗。
喜欢拉拢一批,打一个。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胜利,不吃亏。
“上大夫为何惧怕秦国成这样?”
“打一个小小的秦国,还需要这么麻烦吗?”
“秦国变法,变什么鸟法?”
“不过是任用一个我们魏国都不要的中庶子主持变法。”
“简直就是笑话。”
魏昂早就听过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就是当初魏国的中庶子商鞅。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就更不把秦国放在眼里了。
“什么?主持秦国变法的居然是商鞅。”
“我记得前丞相公叔痤临死的时候向寡人推荐过他。”
“还说如果不用他,就杀了他。”
“没有想到还真被他说准了。”
“这个商鞅居然被秦国重用了。”
大魏王对这个消息还倍感意外。
又想起当初老丞相公叔痤的临终之前的推荐。
“大王,不管秦国任用谁变法。”
“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魏国吃过亏的。”
上大夫惠施再次强调。
生怕大魏王再次犯轻敌的毛病,吃大亏。
“上大夫,你能不能闭嘴?”
“一个我们魏国不用的中庶子居然把你吓成这样。”
“能不能有点出息?”
丞相魏昂狂妄不已。
对于商鞅,他从不放在眼里。
过去是,现在依然是。
“魏昂,你给我闭嘴。”
“上大夫提醒的对。”
大魏王因为轻敌,吃了两次大亏。
这次经过惠施的提醒,他打算听劝。
“大王圣明。”
惠施拱手一拜。
感觉自己这是遇到明主了,没有投靠错人。
居然这么听劝。
“惠施,联络其他五国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你告诉他们,只要打败秦国。”
“我们平分秦国的土地和金银财宝。”
“见者有份。”
大魏王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惠施。
“大王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办好此事。”
惠施欣然领命。
直播间再次激烈地讨论起来。
“魏昂现在有多嚣张,后面也许哭的就有多惨。”
“大魏王估计还不知道,变法之后的秦国和以前可不一样。”
“这个惠施不愧是名家的创始人,比其他人都要清醒。”
“魏国清醒的人不多了,惠施算一个。”
“没有听公叔痤的话,重用或者是杀了商鞅。”
“大魏王会后悔的。”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大魏王被秦国吊打之后的表情。”
“这次魏国出兵,应该有魏武卒吧。”
“我很想看看大秦新军大秦锐士和魏武卒对决的场景。”
“肯定刺激。”
“虽然秦国变法之后变强了。”
“但是这次大魏王可是听从了上大夫惠施的建议。”
“六国合纵攻秦。”
“秦国这次不好办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