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西游记》其实是一个人的修行

换源:

  比赛还有1天的时间。

直播大厅。

主持人和评委现在都傻眼了。

比赛要求的只是在10天内创出大纲和大致情节即可。

谁知道江白不讲武德。

直接把全文都给搞出来了。

而且这个小说的质量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随着这段时间江白的超常发挥,大赛频繁的上热搜。

全网都知道了这个节目中出现了一个超神选手。

《西游记》更是引发了热议。

...

这时,关于《西游记》的一篇评论文章在直播间发了出来。

《西游记》是一个人的修行史。

这个标题一出来便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转发和点赞。陈飞和王维也看到了直播间的这边文章。

......

小生有幸拜读了江白先生的《西游记》,感触颇深。之前王维会长解读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

斜月就是“心”那一勾,三星就是“心”那三点。

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这我是完全赞同的。

每个人都有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

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

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

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

就是人的气度。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

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

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

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

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

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

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

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

“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

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

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在原著中,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

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

白龙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

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

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这个最完美的团队就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经常在地上划一个圈,这是心给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体(唐僧)总是会被欲望(猪八戒)牵着走。

于是人(师徒几个)就容易离开内心(悟空)设定的界限(划的圈),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种种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领着人(师徒几个)不断前进,一路上悟空降妖,说的就是心去降心魔。

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都是有含义的。

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个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

每一个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间那些牵绊人的东西,都是一个人自己的心魔。

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除心魔的过程。

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

“人活一辈子的修行其实就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欲”

“精辟,其实就是一个人要成佛修行的心里路程。”

“一语道破天机”

“心生种种生,心灭种种灭”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看山是山非山”

“万法归一,一切唯心造”

“悟空悟空,悟是修心的过程,空是修心的结果,作者写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明示了”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