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切夫斯基可是苏联当时最杰出的军事思想家!”
“苏联统帅部异常震惊。”
“案卷中据说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及其同事写给德军高级将领的几封信件,内容是希望得到德国军方援助,准备发动政变,刺杀斯大林。”
弹幕:“原谅我笑出了声!”
“刺杀谁?”
“不是,这你能信?”
“苏联统帅部很快就估量出了它的价值,立即指示必须尽快获取这份情报,无论对方开出什么样的价格或条件。”
“德国特工的要价让人愤怒——300万卢布可是一笔天价,创了世界情报史上的纪录。”
“不过苏联人也有办法——他们将一整袋假钞交给了贝伦茨。”
弹幕:“纳尼,钱是假的!”
“不仅钱是假的情报,请报也是假的!”
“我靠,笑死了!”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有点抽象!”
“离谱中有透露着一丝合理!”
“5月下旬,德国反间谍机关大楼里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捷克斯洛伐克特工人员趁乱弄出了一些绝密文件,其中就有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绝密档案。”
“在对这些情报的研究中,苏联人认为这些信件确实出自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手笔。”
弹幕:“《认为》”
“危!”
“丸辣!”
“而信的眉头和边角还有几位德国将军的缩写签名和德国反间谍机关的印章。”
“此外,案卷中还有德国将军写给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复信抄本,以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亲笔签署的数额巨大的收款收据。”
“证据确凿,已经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
“但殊不知,这其实是德国人设的一个圈套!”
弹幕:“哇,真是太意外了!”
“然后他们就真的把他给杀了吗?”
“开头不就告诉你了吗?”
“老实讲这个开头不应该剧透的!”
“对,这样少了很多乐子!”
“而且还少了开盘的环节!”
?????????“其实,德国人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阴谋活动很早?就开始了。”
弹幕:“铁暗恋!”
“原来是早有预谋!”
“不是你们谋划了半天就这么个计划!”
“这也太假了吧!”
“你们要考虑到是什么年代!当时的人没那么多心眼!”
“有理!”
“这位年轻的元帅凭借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很早就预见到了德国人的野心,并为此做了大量准备。”
“但是他对未来战争的远见卓识并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
弹幕:“这真是个人才!”
“对啊,可惜了!”
“然而,德国人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要想进攻苏联,这位苏军总参谋长实在是个劲敌,必须在战争发动之前将其除掉。”
弹幕:“nnd,玩阴的是吧?”
“因此,整个计划由希特勒和希姆莱等几个德国情报高层亲自设计,由安全局局长海德里希一手组织实施的。”
弹幕:“牢希!”
“还真是你干的!”
“不是哥们儿,我就说着玩的!”
“这么有节目效果的吗?”
“自1935年开始,精明而狡诈的海德里希就积极为反苏做准备,建立秘密组织四处搜集情报,并通过特工人员与流亡巴黎的沙皇旧官员保持紧密的联系。”
“1936年12月中旬的一天,驻巴黎的德国谍报机关收到两份报告,是一名叫斯科布林的前沙皇将军提供的。”
“报告涉及苏联红军统帅部:一个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阴谋集团正在策划一起针对斯大林的叛乱行动,并同德国最高统帅部和谍报机关保持着接触。”
“但这些情报的可信度受到包括高级情报顾问冉克在内的许多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苏联方面有意传递的假情报,目的是使元首猜疑手下军官,进而削弱德国军队的实力,或者是想借助德国人的手铲除图哈切夫斯基的势力。”
弹幕:“这个猜疑链!”
“黑暗森林是吧?”
“但海德里希不愧是谍报高手,他很快从中嗅出了某种异样的味道,一个奇妙的想法浮现在脑海中:如果面对这两份情报的人是斯大林,他会怎么想?”
“生性多疑的斯大林对那位在红军中拥有极高声望的苏联元帅可是一直心存忌惮,如此一来,不但不会?饶过图哈切夫斯基,还会感谢德国并放松对德国的警惕,真是一箭双雕。”
“希特勒听后,大为赞赏,决定借斯大林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以削弱红军实力。”
“他责令海德里希具体负责此事,设法把这份情报交给苏联政府,务必使苏方深信不疑。”
弹幕:“啊这?”
“啊???”
“所以这个情报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已经分不清了!”
“没有人分得清!”
“海德里希早已想好了使用伪造文件的这条妙计。”
“早在1934年4月,海德里希就在柏林市盖世太保总部旁边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密地窖,精心建立了一个工作室,用于各种绝密行动,今天这里再次派上用场,海德里希为此准备了所有用于伪造文件资料的用具和技术。”
“此事是在极度秘密状态下进行的,除希姆莱、海德里希和高级特工贝伦茨等核心人物外,其余行动参与人员则只限于完成工程所必需的阶段性任务。”
“接下来就是尽快搜集与图哈切夫斯基有关的原始材料与文件。”
“工于心计的海德里希立即盯上了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秘密档案室。”
“那里存放着图哈切夫斯基和许多苏军高级将领当年在德国军事学院学习时的档案,以及20年代纳粹上台前两国高级将领之间的一些往来书信。”
“但参谋总部军事谍报处负责人卡纳里斯将军可不买账,他借故让海德里希的特工们碰了钉子。”
“当面索取不成,就暗中偷窃。”
“海德里希派遣特工潜入秘密档案库。从凌晨开始,两个小时后便顺利地获取了有关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全部信件资料,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就连保险柜把手上的灰尘都完好如初。”
弹幕:“甚至他们自己人内部还在相互麻烦!”
“窝里横啊这是!”
“我操,我头有点晕!”
“我也是!有点看不懂了!”
“经过特工专家精心编造、模仿和加工后,一封封信件从笔迹、语气到签名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连最精密仪器也无法检测。”
“文字的褪色程度也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和化学处理。”
弹幕:“高级!”
“特工人员甚至还在信纸的边缘伪造了一些德国将军的签名,让人感觉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谋反计划得到了德国国防军的支持。”
“除信件之外,他们还伪造了苏军将领们开出的大额款项收据以及德国军事谍报组织负责人卡纳利斯的复信,信中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提供的关于红军的情报表示感谢。”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海德里希认真检查了伪造文件?后,非常满意。”
“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些卷宗巧妙地送到斯大林手中。”
“而最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捷克总统贝奈斯。”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一切都是海德里希精心策划好的。图哈切夫斯基集团的“阴谋”已如板上钉钉。”
弹幕:“没救了!”
“这是真可惜!”
“这个海德里希是真的阴暗!”
“也不能这么说,这叫计谋!”
?????????“1937年5月1日,苏联举行传统的“五一”节游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斯大林一起站在列宁墓前,检阅了游行队伍。”
弹幕:“啊???”
“马上就要沦为阶下囚!”
“果然,官场就是危险!”
“随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将代表苏联政府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
“4日,正准备起程前往伦敦时,却接到苏联政府通知:行程被取消了。”
“5月11日,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降至伏尔加河军区任司令员。”
“5月28日,被捕。”
“6月10日,以总检察长维辛斯基为首的特别军事法庭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进行秘密审讯。”
“在从德国买来的“证据”面前,受审者“屈服”了。”
弹幕:“好一个屈服!”
“大记忆恢复术是吧?”
“出生啊!”
“一生为国为民的将领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真是讽刺啊!”
“晚上9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其他七名高级将领被处死刑,时年44岁。”
弹幕:“精彩!”
“我们还想看!”
“主播快点下一个!”
林川满意的看着观众们的反馈,“好好,马上下一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