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阵前倒戈的转彻轱辘,
因为刘彻撤出河套,
来治理河套的太子亲信对他又爱答不理,
转彻轱辘以为刘彻和黄太守诓骗他,
再度反叛,
自称西北王,
与匈奴部队互为呼应。
……
“诸位对此次出兵有何见解?”
刘彻坐于椅上问。
卫平之率先开口,
“殿下奉诏出兵虽能必胜,
但其中关节需从长计议,
如今河套是太子管辖地域,
目前朝堂上已然传出皇上与太子不合,
有废太子,立大王之意。
虽然这些都是流言蜚语,
但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
听到卫平之的话,
高文芳很懵,
但是很爽快的说:“俺也这么认为。”
高文芳上前附和,
“平之所说极是,
不过末将以为,
这是危机也是机遇,
大王可借此次出兵,
在河套安插中人员,
以防……”
高文芳说一半,不往下说。
刘彻皱眉问:“说完!以防什么!”
高文芳低头小声说:“以防朝、中、变、局。”
高文芳字字玑珠,
落地有声,
高文芳很懵,
但是很爽快的说:“俺也这么认为。”
刘彻低头沉思,
众人不敢言语。
突然!
刘彻看向苏仪,
“苏卿,你怎么认为。”
苏仪笑了笑,
“大王,你不是已经做好了决定了吗?”
刘彻哈哈大笑,
“知我者,苏卿也!”
听到这话,
众文卫文武纷纷向苏仪投来艳羡目光。
此时苏仪便面笑容满面,
内心慌得一比。
刘彻问他怎么认为,
苏仪哪知道怎么办?!
于是装逼似得来那么一句,
没想到,
竟然有用?!
没等苏仪多想,
刘彻起身点将,
“高文芳、高文芳、苏仪……随本王前往河套。”
出征名单中,
苏仪之名赫然在列。
散议后,
众臣离去。
苏仪走向刘彻,
“殿下,末将恐怕难以随军出征。”
刘彻皱眉,
“为何?”
“末将今日至醉仙楼方知叛乱之事,
可见府中情报网络尚有疏漏。
末将正欲着手改组,
实在无法脱身。”
刘彻沉默良久,问,
“你留河套的百人训练得如何?”
“已见成效。
领队是二队队长,
代号是骗子,
已经掌握了我七分本事,
堪当大任,
其余士兵也可以独当一面。”
刘彻挑眉,
“以老带新,此计甚好。”
又顿了顿,
“算了,你留长安改组情报网。”
话音一转,
刘彻忽而笑着说,
“苏仪,你刚才可是去了小女院中?”
见苏仪点头,
刘彻叹说,
“小女命途多舛,
你日后多去陪陪她,
多讲些笑话让她开心。”
苏仪点头应下。
……
出了大堂,
高文芳正等在门外,
见了苏仪,
绽开笑意,
“走,苏仪,
去我家坐坐。”
苏仪欣然同往。
高文芳距王府有段路程。
两人步行其间,
高文芳一直不说话,
苏仪则琢磨着情报网改组之事,
一路无话。
走到府前,
只见宅邸规模不大,
比苏仪的宅院小了许多。
进门后,
一名中年女子迎上,
高文芳说,
“这是内人。”
“见过夫人。”
苏仪连忙行礼。
女子面色微赧,
手足无措。
“他叫苏仪,是大王的重臣,是我的好友。”
高文芳向女子介绍,
又对苏仪说,
“山野村妇,少见世面,苏仪莫要见笑。”
苏仪连称不敢,
转而夸赞女子贤淑,
直说得女子眉眼舒展,
高文芳也面露笑意。
“你去备些酒菜,我与苏仪在后院练枪。”
高文芳说罢,
拉着苏仪至后院演武场,
抽出两柄长枪,
一柄抛给苏仪,
自己持另一柄。
苏仪有些懵,
高文芳说,
“苏兄弟,我见你惯用武器是短刀和匕首。”
“但是战场战斗,”
“马战必不可少,”
“马上战斗,我以为长枪是最好的武器。”
苏仪点点头,
高文芳的长枪,
自己见过,
用的手段高超,
高文芳继续说:
“我认你当兄弟。”
“所以想让你提升一下我的枪法。”
苏仪赶忙说,
“高兄,不敢当、不敢当。”
“我还想找你学些枪法呢。”
“放心,我肯定知无不言言不无尽。”
说完,
苏仪看手里长枪,
这长枪近丈,
顶端有三寸枪头,
整支枪以铁打造,
很重。
苏仪试握,
颇感吃力,
再看高文芳单手挥舞自如,
心中暗叹其臂力惊人。
随后将自己在部队和骑兵队队长交流的内容,
和大汉骑兵的现状联系在一起,
认真地说:
“击枪之术用于马上,
讲究劈、盖、截、拦等技法,
今日用这铁枪,
更需体会发力之说。”
苏仪继续说,
“马上作战,双腿需紧夹马腹,腰下难借力,全靠双臂。
高兄,我感觉你比较瘦弱,
还需勤练臂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