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打靶归来歌震天地,三万汉军踏浪而行

换源:

  因为下雨。

从物资筹备到整军出发,

几乎都在雨中进行。

大汉景帝站在宫墙上,

望着刘彻领兵踏入雨幕,

心中忽然涌起一丝隐忧,

满朝武将,

能征善战者莫过于刘彻,

可他越是骁勇,

便越让皇帝忌惮。

然每逢战事,

又不得不遣他出征。

不如……

……

刘彻率军北上,

连日阴雨让道路泥泞难行,

汉军士气低迷。

士兵们埋头赶路,

神情恹恹,

不少人离队到路边休息。

骑兵为节省马力,

也纷纷下马步行,

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泥水中。

苏仪率特战队步行在队伍中央,

见麾下士兵无精打采,

不禁皱眉训斥,

“瞧你们这模样,

像什么话!”

三队队长苦着脸说,

“头儿,

这雨下得人心烦,

兄弟们实在提不起劲。”

苏仪望着前后绵延的队伍,

灵机一动,

“兄弟们,咱们唱首歌!”

说罢,

他带头唱起《打靶归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

把营归。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咪嗦拉咪嗦,

拉嗦咪哆来,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这首歌节奏明快,

歌词朗朗上口。

苏仪唱罢第一遍,

特战队士兵便跟着哼唱。

很快,

歌声从特战队传到骑兵、步卒队伍,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唱。

苏仪见状,

扯开嗓子领唱,

士兵们跟着齐声怒吼,

脚步随着节奏踏在泥水中,

忘却了风雨,

士气渐渐回升。

刘彻正为士气发愁,

忽闻前方传来激昂的歌声,

先是一人领唱,

继而一营附和,

最终全军共鸣。

他抬眼看过去,

见领唱者正是苏仪,

心中暗暗赞叹。

唱了七八遍后,

苏仪猛地高呼,“

兄弟们,这点风雨能难倒我们大汉军人吗?”

“不能!”

声如洪钟,

山鸣谷应。

“我们大汉是最强的!”

“大汉最强!”

吼声震天,

士气达到顶点。

一路行军一路歌,

大军抵达陕州城时,

斥候突然来报,

“报告!前方发现大股匈奴部队!”

刘彻一惊,

莫非陕州城已失?

当即下令就地扎营。

“苏仪!”

刘彻在大帐内召见。

“末将在!”

苏仪抱拳应命。

“命你率游骑四处侦察,

伺机抓捕匈奴斥候!”

“末将领命!”

苏仪来到特战队驻地,

集合百余名士兵,

“全体注意,

分成五队,

由我和各队长各领一队,

在陕州城周边巡查,

抓捕匈奴斥候!

务必留活口,

一个时辰后在此集结!”

“是!”

众人齐声应道。

苏仪翻身上马,

与各队队长对视一眼,

挥手下令,

“出发!”

五支骑兵队向不同方向疾驰而去。

苏仪带队走到一处低矮山岭,

登高远眺,

可惜没有望远镜,

只能凭肉眼搜索。

他正想着如何制作简易望远镜,

身旁士兵忽然小声说,

“头儿,看那边,是匈奴人吗?”

只见一支十三四人的匈奴斥候小队纵马而来,

正朝他们所在的山岭方向行进。

“守株待兔,兔子来了。”

苏仪冷笑一声,

“准备弓弩,

等他们靠近,

射四肢和肩膀,

别打头!抓活的!”

当斥候小队进入射程,

苏仪端起弩机瞄准,

一声令下,

“放!”

三十多支箭破空而出,

多名匈奴骑兵中箭落马。

“冲啊!”

苏仪抽三棱军刺,

一马当先冲下山岭。

这场突袭几乎没费太多力气,

最终生擒数人,

仅三人被射死,

一人遭马蹄踏毙,

苏仪亲手解决了一名奄奄一息的敌兵。

……

苏仪审视这些匈奴人,

发现他们与汉人确有不同。

肤色更深,

体格也更为壮硕,

膀大腰圆的模样,

显然在草原上的游牧生活赋予了他们更强健的体魄。

苏仪用绳子将剩余俘虏捆成一串,

安置在他们的战马上,带队返回。

途中,

几名匈奴士兵用匈奴语叫嚷不止,

苏仪听不懂,

直接用刀背劈向他们后颈,

几人顿时瘫倒在地。

回程中,

他们又遭遇一支匈奴斥候小队。

正面交锋时,

苏仪见识到匈奴人的骑射威力——箭矢准头极狠,

所幸己方士兵身着链甲与皮甲,

才无人重伤。

最终,

苏仪的俘虏增至二十余人。

回到军营,

已有队伍先期返回。

各队均遭遇斥候小队,

除击杀外,

大多生擒而归。

眼看约定的一个时辰将过,

还有一队仍未归队,

苏仪渐渐沉下脸色。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