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杂交水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换源:

  牛栏街一案,在庆帝那儿,算是定了案,

但在范闲那儿,却坚持要追查到底,

他带着腾子荆和王启年,满京都地折腾着,

城郊,某庄子上

李云漠身穿一身短褐,挽起裤褪,站在水田里,正在进行杂交水稻的育苗工作,

“王爷,要做什么,你就吩咐小的们来干就行了,何必亲自下田呢。”

离月和丁富有些惶恐地站在田埂上,

主子在田里干活,他们站在一边无事可做,实在是有些...

况且这年月的贵人,马车能到城郊的庄子上走一圈,

那就已经是十分亲民了,

哪有谁家的主子亲自下田的,这岂不是拉低了主子的身份吗。

就比如那二皇子,时常说要亲民,要感受烟火气,

但每每出门,都是要清街的。。

他家王爷却身穿短褐,亲自下田了。。

李云漠在田里忙了好一阵,感觉有些渴,

才走到田埂上,洗干净了腿上的泥,端起茶来喝了一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果然,农民不容易呀。。”

虽然才在田里忙了一会儿,李云漠便觉得腰酸背痛,

毕竟前世今生,他真没下过田,干过农活。

“殿下,您是个好人。。”

丁富是农家出身,看到李云漠能亲自下田,

让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突然觉得,自己跟王爷的距离也不是那么远了。

“殿下,您不会就是为了写诗,才下田的吧?”

月离却并不十分理解李云漠到底想干什么,

他是李云漠奶娘的儿子,虽说一出生就是奴才,但却没吃过什么苦头,

“去,我是那么沽名钓誉的人吗。。”

李云漠又喝了一口茶,

“月离,你知道现在一季水稻的产量是多少吗?”

这个月离还真不知道,不过丁富知道:

“王爷,这个我知道,以前村子里也有种水稻的,

若是遇到风调雨顺,家里庄稼又伺侯得好的话,

一亩最高能有三百斤左右,

但若是年景不好,亩产一百来斤也是有的。

大体来说,均产量在两百斤左右吧。”

“这就难怪了,这产量,大多数农人都吃不饱吧?”

李云漠看向丁富。

“嗐,哪能餐餐吃米呀,再种一些粗粮对付着呗,

年景好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能混个饱。

年景不好的时候,就上山挖野菜呗,

这还算好的,只要不遇上大灾,如何都能活命,

要是遇上大灾,一家人命就都没了。”

丁富有些伤感,他就是因为村里遭了洪水,

家人都没了命,只有他逃了出来,为了活命,只得自卖己身。

李云漠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杂交水稻出来之前,水稻的亩产只有两三百斤,

可是杂交水稻成熟之后,亩产几乎达到了千斤以上,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全国百姓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温饱,不用再挨饿,

“王爷,您怎么突然对农事来了兴趣,而且还亲自下田?”

月离有些不解地问道,

下田种庄稼,这实在不是一个王爷干的事儿。。

看看京都城里其他的王爷,要不在办差,

要不去皇上面前刷存在感,

要不吃喝玩乐,办办诗会什么的。

他家王爷倒好,跑京郊种田来了。

“如果我研究出来的新水稻品种,亩产能过千斤的话,”

“你们说,会是一番什么景像?”

李云漠慢条斯礼地说道。

此言一出,丁富猛地看向李云漠,

那眼里带着不敢置信,又带着几分惊喜。。

“真的吗?王爷,你说真的吗?

若是,若能亩产千斤,

那我们家每年都能收五千斤水稻,

交了赋税,也还有两千多斤,

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天天吃大米了。。”

“可惜,我爹娘都没看到这一天。。”

丁富有些伤感。。。

“不过没关系,若是王爷能种出亩产千斤的水稻来,

那这天下,将有多少人不必再挨饿了。。”

丁富又兴奋起来,光想想那光景,他都觉得无比的幸福,

他来自农村,骨子里对土地和庄稼,带着浓厚的情感。

“王爷,若果真如此的话,您便足以封圣了。。”

月离和丁富的思路则完全不一样,

这个时代,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粮食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生存大计,

若是能解决天下人的吃饭问题,李云漠便可以跟古之圣人并立了,

“便是古之圣贤,在您面前也得低头。”

月离认真地说道。

“那我们,就试试看呗。”

李云漠喝下一杯茶,继续到田里忙活着。

叶轻眉给这方世界带来了许多现代化的东西,

比如玻璃、白糖、肥皂,

她一手建立了内库,一手造就了几位大宗师,还一手捧起了庆帝,

她是位了不起的女性,

但是,她并没有改善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

连她带来的玻璃、白糖、肥皂也只在权贵之间流通,

所以,天下百姓依旧穷苦,依旧有很多人在挨饿,

李云漠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

为那些在温饱线挣扎的人做些什么,

当然了,这杂交水稻和高产小麦若是研发出来,

肯定也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名望。。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李云漠都呆在庄子上。。

但他的那首《悯农》诗却传回了京都,在朝野上来引起不小的动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