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件袋里,是电池产业的未来!

换源:

  同一时间,这份文件,在各地传响。

而且,这是机密文件。

只有科技巨头企业的核心层,能看到。

大夏新能源组织部,研究实验A组就设立在长安市内。

姜沉木连夜坐飞机前往,他是副组长,这次立项,他需要做很多安排。

各种大事小事,统统赶上了。

但作为见证者,姜沉木虽然年纪大了,可一点也不感觉到累。

反而,他精神奕奕,流光溢彩!

昨天晚上,他将这个公式,连带秦澈给予的实验室数据,拿给了中科院的几位院士审核。

并且,交给了新能源组织部,让几位专家,连夜“会诊”。

终于,在多次验算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一位研发新能源产业的院士说道:“希望这个东西能尽快立项,我会做担保人,你直接拿去组织部找老张。”

“这个东西,是谁写的?”

当得知这堆数据和公式是一个河东大专生写的时候,那位院士,不由得叹了口气。

“我曾想到是工科院的高才,也想到可能是七子院校的精英,但我没想到,是一个技校的大专生。”

“江山代有人才出,我真的很吃惊,他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有机会,带过来让我见见。”

不光是他,好几位院士,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看来,停滞不前的电池技术,要发生巨大变革了。”

“能预料到,我国的电池产业要转型了,这将有多少企业杀出滚滚江流?”

“这个东西,国家很重视啊,不能懈怠,要全面跟进!”

公式理论上完美无瑕。

在现实层面上而言,已经足够立项了。

而在宏观层面上。

因为鹰酱一直在制裁大夏,许多时候,只能弯道超车。

上面这几年,都在大力的扶持科研。

为的就是不受人所制,自给自足。

比如芯片产业,被鹰酱联合整个国外制裁大夏,从原材料到工艺上,技术层面的封锁,让大夏吃了很多亏。

想要不被技术层面上卡脖子,只能自产自销。

通过自主研发,生产自己的芯片。

这还只是一个芯片产业。

要知道,在夏国如此大力的扶持下,很多产业,都得到了新生。

以前停滞的项目,一些阻碍重重的技术,现在都奇迹般的拿到了大笔的经费。

更何况,你这个东西,理论公式完美,而且还有实验室数据层面上的验算和架构。

没理由申请不来经费啊!

姜沉木是实验A组的副组长。

由他出面,中科院担保,大夏新能源组织部的领导,很快就同意了审报的方案。

“老姜!别来无恙啊!”

此时此刻,姜沉木已经到了长安市内的机场,刚下飞机。

他们试验A组的干部,都亲自来机场迎接。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们近四年来,第一次相聚吧!”姜沉木笑呵呵的。

哪怕是他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困倦。

因为他知道,一个崭新的事业,正在徐徐东升。

眼前的这帮人,都是当年一起干新能源项目的同事。

但当初他们的项目,希望渺茫。

电池产业还没有焕发新生,技术层面上还没有突破那最后一条线。

改变的时机,还没有来到。

于是,他们分道扬镳。

想不到,在四年后的今天,这组人,再次相聚!

“老陈呢?他没来?”

“对啊,老陈可是咱们当年的组长啊。”

“他可是一直很关注新能源的,我之前从朋友口中得知,他在华科大也在一直搞这个项目。”

站在姜沉木面前与他握手的,是A组的成员袁飞。

他瘦瘦高高,戴个眼镜,不修边幅,看精神气色,好几天没睡觉一样。

但姜沉木知道他就是个这样的人。

大夏很多科学家都是这样,睡眠时间很短,工资很少。

很多中科院、科学院的院士级别,每个月也就只能拿几千块的工资。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不在为大夏的科技事业发光发热,积极出力。

姜沉木笑道:“老陈还有他的事情要做,留在了河东。”

袁飞等众人一听这话,面面相觑。

“对了,这次的公式,听说就是河东一个大专生写的,是老陈发现的吗?”

“没错,这个小伙子姓秦,大专一年级,非常年轻,我也见过他。”姜沉木神情凝肃。

很多人都意想不到,以秦澈的年纪,高中刚毕业才一年啊!

他居然就能写出如此天才的公式!

“他还要参加东方论坛在河东举办的科研会,所以要等几天,和老陈一起过来。”

袁飞竖起了大拇指:“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现在的年轻人,我都看不懂了。”

“但这个公式,写的非常漂亮,我第一眼看时,好像是看见了艺术品!”

姜沉木哈哈大笑:“你小子,还是没变啊。”

“走吧,一起去实验室,我拿到经费了。”姜沉木从包里,拿出一套文件袋拍了拍。

这次试验从立项到实施的一应方案,包括经费在内,全部在这套文件袋里。

它乃是国家机密!闲杂人等,不得观看!

连机场安检,都不能开袋和检视,否则,视作泄露国家机密罪,会遭到逮捕。

姜沉木乘飞机过来的机舱,都是相关部门给特意安排的特殊舱位。

非但不要钱,而且还是只有一些高层和大佬才能乘坐的。

众人也纷纷动容。

这套文件袋里,是大夏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未来!

千万不能弄丢了!

……

“经费已经审报到了,老姜已经赶往长安,这次立项会由A组实验室在长安进行,由大夏新能源组织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全面监督,并且,还有中科院两位院士的参与。”

“上面很重视。”

电话里,陈长谷正在跟秦澈交代事情:“因为文件已经签了,所以,这个东西不能再面世,尤其是你不能拿来参加科研会了。”

因为文件是保密的,所以这个东西一旦签署,就不能有丝毫泄密。

就连秦澈,也已经签了由陈长谷发来的电子版本。

所有知道这个事情,并看过全部公式的人,都得签。

秦澈道:“那教授……我还有参加会展的资格吗?”

陈长谷笑笑:“当然有,不过,一等奖可能拿不到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