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做空!

换源:

  东方资本虽然在魔都,

但是它的钱可都是在国外,

所以苏业参与1992年的狙击英镑没有任何难题,

在李李办理入职后续后,

苏业将桌上的这份欧洲汇率体系的资料递给李李,

“你仔细阅读一下,重点要了解德国与英国的汇率。”

“至于公司的业务,你先熟悉一下。”

“你应该知道,我们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

“从股市到期货,以及汇率,只要可以盈利的,我们公司都涉足。”

李李点了点头,她将这份欧洲汇率体系的文件接了过了,

她仔细翻阅,

没有想到她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有关外汇方面的,

对于外汇,

她只是了解,

却并没有实战经验。

“好的,老板,我会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

“以便于开展工作。”

她的身材非常挺拔,苏业点了点头。

眼神却在李李的身上逗留了片刻,

不过,

并没有停留太久,

在李李开始熟悉自己的业务时,远在大西洋的另外一侧。

苏业的东方资本已经开始有组织的做空英镑,

实际上,

黑色星期三的到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于其中索罗思都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等待。

他在欧洲汇率体系刚形成时就已预见到,

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从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

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

像他这样的投机者便会乘虚而入,

对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

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

使汇率更加摇摆不定,

最终,

对追风机制的依靠比市场接纳它们的容量大得多,

直到整个体制被摧毁。

果然,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一些欧洲国家便很难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

当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

正陷于重重困难的情况下,

英国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

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

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

但假如德国的利率不下调,

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

将会削弱英镑,

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索罗思及其他一些投机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却在不断扩大头寸的规模,

为狙击英镑作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

英国政府维持高利率的经济政策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它请求德国联邦银行降低利率,

但德国联邦银行却担心降息会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崩溃,

拒绝了英国降息的请求。

英国经济日益衰退,

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镑,

刺激出口,

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

必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

英国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

国内的商界领袖也强烈要求降低利率。

在1992年复季,

英国的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

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

但很多投机者们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

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很少有人注意到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在欧盟财政部长会议后发表的一篇简短的演讲。

他说:“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内各国将不会再一致行动。”

什么意思?

如果各国不再一致行动,

汇率剧烈波动将难以避免,

时间的延误和各国政策的分歧将纵容金融投机家冒险,

使欧洲汇率机制失去对市场的控制。

苏业也在这段时间反复研究莱蒙这些言论:

或许,莱蒙更早前的强硬立场只是虚张声势。

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在不断地下跌,

从2.95跌至2.85,又从2.85跌至2.7964。

英国政府为了防止投机者使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所规定的下限2.7780。

已下令英格兰银行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

这正是黑色星期三的前提,

这一切的到来,实际上只需要一个契机。

实际上,

在此之前,

索罗思等一众国际资本就已经对英镑做空,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筹码。

除了索罗思外,国民西敏寺银行、高盛……都从此次做空英镑中撰取了巨额的利润。

要知道,

这可是在一天内完成的。

资本论中有一段话说,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而做空英镑的利润究竟是多少?

苏业不知道,他目前有接近两千万美元的本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只可以做空两千万美金。

国际汇率往往都伴随着巨大的杠杆,

两千万美金,

苏业可以用将近至少五个亿美元做空。

..................................

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

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

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