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三月,时间已经来到王力出现在古代的快三年时间,王力记得他来的时候是夏天,因为那时候他什么都没穿,还不觉得冷,这三年时间,他大部分时间在村里,很少出去,不是设计图纸就是想什么能改变古代人生活,他想到很多,也做了很多,当然更多的东西他不敢做,因为那些太招人眼球了,他去过外婆家,哪里开始的情况和自己这里差不多,不同的是外婆和外祖父都在世,听说当时是因为运气好才活了下来,至于什么运气好,王力没问,不能解那段伤疤,不然大家都不舒服。王力也去过姑姑家几趟,条件一样样的,好在后来西王村发展起来,王力的父母第一批救助了他们,后来他们也争气,不用太多的帮助,他们就跟上了西王村的步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外祖家和姑姑家来西王村的次数不算多,听说他们很忙,王力家去的也不多,不是不愿意去,而是因为知道他们过的好,去不去都一样。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不去也得去,因为过年了。王力一家先去的是外祖家,早晨天不亮家里就吵吵嚷嚷起来,乱叫的人是小姐姐,小姐姐想穿他最漂亮的衣服去外祖家,阿娘说那衣服现在穿太冷,要春天穿才合适,小姐姐不听,俩人就杠起来了。阿爹见二人意见不统一谁也不劝,笑呵呵的出门套马车和搬东西到马车上,说到这马车也有来头,按王力的性格,任何有标准性的东西都不要,以免引起人的注意,可这辆马车是孙夫子非要送给他家的,说什么是给他孙女在王家的伙食费,这哪里能要,更不能要了,毕竟孙思甜在王力家吃饭,很多次都是王朱氏让青莲和王琦去请的,如果不是两个男人抹不开面子,他们的饭食王朱氏也包了。最后好说歹说,老头子可怜兮兮的道:我这么大年纪了,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哪里能养的了马,还有我儿子你也看到了,天天拿着书,也喂不了马啊。他的儿子听到他老爹的话,心里流泪,饭不是我做的吗?
王朱氏也心善,不好意思的表示先喂着,他们可不能要,他没注意到,孙夫子家来的时候是两辆马车,他们那样说,另一辆马车是谁喂的?
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略占上头,王力不知道,反正王力看到青莲的时候没看到他不高兴,也没听王朱氏说什么,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出发了。
来到外祖家,什么大舅舅大舅妈二舅舅二舅妈,大表哥二表哥,大表姐二表姐全部叫一遍,接着一大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顿饭,期间王力注意到外公好多次欲言又止,直到阿爹把外公拉到一边,二人嘀嘀咕咕说了不少话,外公才没在有之前的表情,王力是什么人,非必要不上前的性子,在外公家也只有外公和大舅舅知道是他设计农具的事情,在这种场合,他不可能问些不该问的话,有事阿爹顶上就行。
王力和孩子们也玩不到一块去,因为他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孩子,他也和外公一家亲近不起来,当时他接受阿爹阿娘就那么难了,让他再像个孩子讨他们开心,嗯,讲讲笑话是可以的,对了,该有的尊重也会有。吃完早饭又吃午饭,毕竟有钱了,也不在乎一顿两顿,王力他们才打道回府,第二天又开始了前一天的事情,不同的这次是去的姑姑家,人员也不同,还有大伯一家,结果是一样的,吃吃饭讲几句话再吃饭,好,回家。
年过去了,孙夫子也回来了,年前听夫子讲他们也要回去过年,离西王村不远,据说是临县,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在西王村外的小黑屋里度过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年,因为太多无法回去过年的人都在哪里,今天这个请吃饭,明天那个又叫他们过去了,那些人都是军汉,对人群里突然多出来几个读书人肯定恭敬有加和照顾右加,这不,孙思甜都变的没那么大家闺秀了,在家的时候不时叫大块吃肉,年过去好几天才被孙康和孙文浩扭转过来。当然他们这个年,他们也很怀念,毕竟人多,又有滋有味,想家吗,想,大家都想,可那也是事后没人的时候才想家,这么热闹的时候,谁有空想家。
开学后,孙康还没来得及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王力先给他们找到了事情——写故事。这事又要从王力讲故事的时候说起,古代娱乐相当匮乏,这件事让王力深感痛心,痛心孩子们没有一个充满儿童乐趣的童年,那是不完整的,所以王力开始讲故事了,当然实际上是他被逼上讲台的。他也没想过给全村人讲故事,而是嘴贱给小姐姐小哥哥讲了几个故事,后来大家把他家围了,才有了后面每天晚饭后村中央广场的不见不散,事后王力感到给大家讲故事这件事和他的人设严重不符,心里抗议过,身体还是很诚实的,一到吃饭结束就被青莲小姐姐拉到广场。
王力讲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寓言故事,故事精不精彩不知道,因为很多都是他现编的,他借着讲故事的机会也在考虑给孩子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每个故事后面都是长长的思考和问答。后来实在想不出来了怎么办,毕竟王力又不是一到古代才入泉涌,说白了他一直是个普通人,脑袋里记得的东西也就那么多,总有想不起来或讲完的一天,怎么办,后来王力干脆把小时候学的物理现象讲给孩子们,比如小明在家干活,突然发现家里墙壁上湿湿的,可他跑出去看又没看到天上下雨,墙上的水从哪里来的?不要问小学课本上写的明明是玻璃,为什么到王力这,玻璃消失了,你说为什么呢?还不是玻璃没出现,嗯,玻璃也是后面计划的一环,现在还不是时机。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