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叶秋在她的客厅茶几上,亲眼看到了一本…与他名字相同的,《叶秋日志》!
而工藤有希子在被问及那本日志的时候,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刻意的回避和掩饰。
但是,她的那种回避,给叶秋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带着几分调皮和玩味的,“欲盖弥彰”。
就好像,她并不介意叶秋察觉到那本日志的存在,甚至…还有些乐在其中,享受着这种…与“命运中的男主角”进行“神秘互动”的乐趣。
这种…看似有些“不靠谱”,甚至有些“孩子气”的性格,反而让叶秋觉得,她可能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突破的缺口。
而且,工藤有希子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前著名演员”,她的见识和阅历,肯定远非毛利兰、铃木园子这些年轻女孩可比。
她对《叶秋日志》的理解,或许也会更加…深刻和全面一些。
从她那里,或许真的能够…套取到一些,关于这些神秘日志的,有用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叶秋有一种直觉,工藤有希子对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
她更像是一个…乐在其中的“吃瓜群众”,或者说…一个喜欢看热闹的“剧本爱好者”。
她似乎…很享受这种,看着“剧情”按照某种“有趣”的方式发展的过程。
所以,如果叶秋能够…巧妙地引导,或许就能让她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关于《叶秋日志》的,关键线索。
当然,这个过程,也必然会充满风险。
毕竟,工藤有希子也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擅长演戏的女人。
如果叶秋的试探,太过明显,或者引起了她的警惕,那么,他不仅可能…一无所获,甚至还可能…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打草惊蛇。
但是,正如叶秋之前所想的那样,他已经…别无选择。
他必须…冒险一试!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之后,叶秋最终将他第一个主动出击,探寻《叶秋日志》秘密的目标,锁定在了…工藤有希子的身上。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策划一次,与这位“乐在其中”的“前著名演员”的,完美的“偶遇”。
在将第一个探寻《叶秋日志》秘密的目标,锁定在工藤有希子身上之后,叶秋便开始…绞尽脑汁地,策划一次,能够与她“自然而然”地“偶遇”的机会。
他知道,像工藤有希子这样的人物,平时的生活,肯定不像普通人那样,可以轻易接触到。
他不能再像上次那样,冒冒失失地直接登门拜访。
那样做,目的性太强,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
他需要一个…更加巧妙,更加不着痕迹的切入点。
叶秋努力地回忆着,上次在工藤家,与有希子交谈时,她都提到过一些什么…关于她个人喜好,或者日常活动的信息。
他记得,有希子当时似乎…兴致勃勃地,向他推荐过一家,位于米花町商业街附近的,新开业的精品甜品店。
她说那家店的马卡龙和歌剧院蛋糕,做得非常地道,是她最近的新宠,几乎每周都会去光顾几次。
这个信息,像一道闪电,划过了叶秋的脑海。
精品甜品店!
这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偶遇”地点!
如果他能“碰巧”在那家甜品店,遇到正在品尝下午茶的工藤有希子,那么,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上前打个招呼,然后…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与她展开交谈。
而且,甜品店这种…充满了甜蜜和浪漫氛围的环境,也比较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更容易…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心里话。
叶秋觉得,这个计划,可行性很高。
于是,他开始…为这次“偶遇”,做起了精心的准备。
他首先通过一些…组织的渠道(当然,他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暗中调查了一下那家精品甜品店的具体位置,以及…工藤有希子通常会去光顾的时间段。
然后,他又准备了几套…在“偶遇”之后,可以用来打开话匣子,并且能够…旁敲侧击地,引向《叶秋日志》相关话题的说辞。
比如,他可以…先以一个“忠实读者”的身份,向有希子请教一些…关于她丈夫工藤优作小说创作方面的问题,比如“灵感来源”、“人物塑造”等等。
然后,再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一些…比较“玄学”和“宿命论”的方向。
比如,他可以问:“有希子小姐,您作为一名曾经的优秀演员,一定扮演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体验过很多不同的人生。
那么,您是否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像是一部…事先写好的剧本一样,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呢?”
或者,他也可以问:“我最近在构思一部小说,想写一个…关于‘预知未来’的故事。
不知道有希子小姐,对这种…超自然的能力,有什么看法呢?您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提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那对她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些问题,既与有希子的“演员”身份和她丈夫的“作家”身份相关,听起来不会太过突兀。
同时,又都…隐晦地,指向了“命运的剧本”、“预知未来”这些…可能与《叶秋日志》功能相关的核心概念。
叶秋希望,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导工藤有希子,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关于她手中那本《叶秋日志》的,有用的信息。
比如,那本日记,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它里面的内容,是如何产生的?
它对有希子本人,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当然,叶秋也知道,工藤有希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想要从她口中套取信息,绝非易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