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轧钢厂一食堂,贾福贵也拿着饭盒在排队。
虽然现在看不上食堂的饭菜了,但不来却是不行。
可以听到一些工人在抱怨大锅菜不好吃。
以前一食堂的大锅菜都是何大清来掌勺,现在换成傻柱了。
虽然傻柱的厨艺还不错,但和何大清比却就差了很多。
大锅菜看着简单,其实也考验一个厨子的厨艺。
和何大清做的大锅菜比,傻柱做的就差了些。
这时,傻柱在给许伍德颠勺。
身为厨子,颠勺是不能少的技能。
不会颠勺的厨子不是个好厨子。
但被颠勺的可就不爽了。
以前何大清就没少给许伍德颠勺,现在何大清不在,傻柱竟然‘子承父业’。
“傻柱,你怎么打菜的?”许伍德脸一黑,瞪着傻柱。
何大清给许伍德颠勺,许伍德就很不爽,现在傻柱给他颠勺,这让许伍德更是不爽,毕竟傻柱只是小辈,真是没大没小。
要是许伍德这时候没点脾气才是奇怪。
然而,傻柱却直接撂挑子。
傻柱也是硬气,他有厨艺,还怕没口饭吃?
对了,今天厂里有招待。
何大清还无法来厂里做菜,因此,厂里的招待也就只能靠傻柱了。
另外,要是没傻柱,一食堂的大锅菜会更难吃。
所以,傻柱就很是硬气。
这时,不少在排队的工人就不满了起来。
有人说傻柱,也有人觉得许伍德小题大做了。
贾福贵也不着急,而是看热闹。
毕竟贾福贵在食堂买了饭菜也是放到随身商场里。
有大鱼大肉,谁要清汤寡水?
而把饭菜放到随身商场里,不会变质,以后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吃。
厂里的饭菜都比较便宜,也是单位给工人的一个福利。
没多久,许伍德生气的走了。
等到许伍德一走,傻柱在一些工人的劝说下,才不情不愿地继续给工人打菜。
到了贾福贵,傻柱没颠勺,而是打了满满一勺。
有些工人买了饭菜就在食堂吃,也有去车间吃的,还有回家吃的。
贾福贵以前也喜欢在食堂吃,但这次却端着饭盒走出食堂。
等周围没人了,贾福贵把手里饭盒放入随身商场,而商场里的一个饭盒则出现在他手里。
饭盒打开,有蛋炒饭,还有酱鸭腿、卤蛋,以及海鲜。
美滋滋的吃着。
……
下了班,贾福贵回到四合院时,却就看到郑媒婆在何家。
何大清一天都在家,而何雨水放学早,在轧钢厂下班之后就回到家了。
傻柱提前了一会儿下班,比贾福贵先了一步回到四合院。
看到有媒婆在何家,贾福贵还是有些惊讶的。
要说是给傻柱介绍对象,傻柱才15岁。
再过两个半月,傻柱就16岁生日了吧!
以傻柱现在的岁数,找对象是有些早。
“是何大清要找对象?”贾福贵也是明白了。
这时,何大清让傻柱去做饭。
虽然何家还有点中午的剩饭剩菜,再加上傻柱从厂里还拿了点剩菜,但也不够吃。
并且,何大清还要留媒婆吃饭。
被何大清使唤着,傻柱有些不爽。
但傻柱还是去做饭了。
……
何家的厨房,易中海来看了下傻柱。
易中海听说了,何大清明天要和一个寡妇相亲。
白寡妇走了,却有媒婆介绍寡妇给何大清。
“柱子,你爸还年轻,不到40岁,他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你要理解,做人可不能太自私……”易中海对着傻柱就是说教。
其实,易中海是开解一下傻柱。
毕竟何大清坚持要找个人搭伙过日子,傻柱也拦不住。
在易中海的说教下,傻柱也想通了不少。
“傻柱,拿两个鸡蛋炒一下,豆腐和白菜弄个汤。”何大清的声音从主屋传来。
“知道了。”傻柱。
易中海看傻柱忙着,也就走了。
等易中海回到家,他媳妇也在做晚饭。
老太太坐在易家门口。
街道办安排易中海两口子照顾老太太。
照顾老太太可以每个月去街道办领取粮食和食用油,且得到表彰。
不过,易中海两口子给老太太的伙食可是很好,每个月都会超过街道办给的物资。
由于易中海两口子把老太太照顾的好,名声的收获却是不小。
贾家,张翠花也在厨房忙着。
“有人约我喝酒,我晚上就不在家吃了。”贾福贵说了声,就头也不回的往院外走去。
贾福贵打算先去随身商场吃晚饭,再找工友打打牌。
而他不在家吃,也给家里省了点粮食。
张翠花也就把饭菜少做了点。
贾东旭则是去找易中海了。
成了易中海的徒弟之后,贾东旭也就得到了易中海的教导,钳工技术有了不小的提升。
要是定工级,估计贾东旭现在能达到二级钳工吧!
这时,闲来无事,易中海给贾东旭讲了讲一些钳工知识。
在教导贾东旭钳工这方面,易中海还是很上心的。
尽管贾东旭在钳工这方面的天赋不是特别好,但也并不太差。
等到李淑芳做好了晚饭,贾东旭也就回家去了。
在家吃着饭时,贾东旭问:“妈,买缝纫机的事和爸说了吗?”
缝纫机是个大件,价格可不便宜,并且,有钱也不容易买到。
现在,有缝纫机的家庭可是不多。
就这四合院里十几家,目前还没一家有缝纫机。
贾家要是能有一台缝纫机,不仅很风光,对贾东旭找对象也是个加分项。
另外,家里有缝纫机的话,以后缝缝补补也方便,还能接一些缝补的零工活补贴家用。
对于买缝纫机这事,张翠花也不反对。
“等你爸回来,我和他说。”张翠花说。
“那你可别忘了。”贾东旭不放心地说。
“放心,妈记性好着呢!”
吃好了,贾东旭把碗筷一丢。
无论贾福贵还是贾东旭,都是看到酱油瓶倒了不会扶的人。
家务都是张翠花来做。
收好碗筷,张翠花就去院子里洗。
院子里有着一口井,至于自来水,院里还没接呢!
这时,院子里还有别的人在洗碗。
很快,张翠花也就把碗筷洗好了,却没急着回家,而是坐在院里和人唠家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