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还能找到什么证据?

换源:

  掌柜苦笑道:“衙门能说什么?现在城里的官员谁不跟漕帮有点关系?不过听说昨晚出事的地方是韩家老宅,韩家在江陵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衙门不好随便插手。”

正说话间,楼上传来一阵脚步声。商小姐下楼来了,她一身素衣,神色平静,但眼中却带着几分倦意,显然昨夜也没睡好。

许明站起身,向她点头示意:“吃早饭吧。”

商小姐坐下,却没什么胃口,只是拿着筷子轻轻搅动碗中的粥。

许明见状,轻声道:“吃点东西,今天有得忙了。”

商小姐抬起头:“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许明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便低声道:“我们要在三天内找到更多证据,证明漕运总督和御史参与了商家灭门案。”

“证据?”商小姐皱眉,“十年过去了,还能找到什么证据?”

许明微微一笑:“证据一直都在,只是被人刻意掩盖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条:“这是我昨晚找出来的。当年负责商家案子的衙役叫张三,现在已经退休了,住在城西的杨柳巷。”

商小姐眼前一亮:“你是说,这个人可能知道当年的真相?”

许明点点头:“不管怎样,值得一试。吃完饭我们就去找他。”

二人匆匆用完早膳,便向城西方向赶去。

杨柳巷是城里较为偏僻的小巷,住着一些退休的小官小吏。许明按照地址找到了张三的住所,是一座颇为破旧的小院。

院门紧闭,许明上前叩门,却无人应答。正当他准备再敲时,隔壁走出一位老妇人,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你们找张三啊?他昨天下午出门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许明心中微微一沉,问道:“老人家,您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老妇人摇摇头:“不清楚。不过昨天来了两个人找他,看着像是衙门里的差役。张三跟他们走了以后就没回来。”

商小姐和许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许明思索片刻,又问道:“老人家,您认识张三多久了?”

“十几年了吧。”老妇人回忆道,“他退休前是县衙的衙役,为人还算老实。就是这两年来,总是喝得醉醺醺的,嘴里还常念叨着什么良心过不去之类的话。”

许明心中一动:“他有没有提到过商家的事?”

老妇人惊讶地看了许明一眼:“你怎么知道?他酒后经常说起一个姓商的人家,说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病。”

许明追问道:“他还说过什么?”

老妇人摇摇头:“具体的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过,当年的案子根本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样,有人刻意把事情引向了歧途。”

许明心中越发确定,张三一定知道些内情。但现在人已经不见了,很可能是被漕帮或者御史的人带走了。

告别老妇人后,许明和商小姐站在巷口,一时不知该往哪里去。

“我们现在怎么办?”商小姐问道。

许明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去趟县衙,看能不能找到当年商家案的卷宗。”

商小姐有些迟疑:“这恐怕不容易吧?官府的卷宗岂是我们能随便查看的?”

许明微微一笑:“放心,我有办法。”

二人来到县衙门前,许明从怀中取出一块腰牌,对守门的衙役道:“烦请通报一声,就说韩家许先生有要事求见县太爷。”

衙役见了腰牌,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原来是韩家的许先生,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不多时,衙役回来,恭敬地道:“县太爷有请。”

许明和商小姐跟着衙役穿过前院,来到后堂。县太爷是个五十出头的中年人,面容和善,见二人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原来是韩家的许先生,久仰久仰!不知先生今日光临,有何贵干?”

许明拱手道:“冒昧打扰县太爷,实不得已。在下今日来,是想查阅一下十年前商家灭门案的卷宗。”

县太爷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许先生,这个案子已经结了十年了,为何突然想要查阅?”

许明早有准备:“实不相瞒,韩家与商家曾有生意往来,近日整理旧账时发现一些疑点,想查阅一下当年的案卷,以便理清账目。”

县太爷露出为难的神色:“这...恐怕有些难办。十年前的案卷,未必还在县衙留存...”

许明看出他在推脱,便道:“县太爷若是为难,在下可以写一封信给江陵知府大人。韩家与知府大人也颇有交情,想必他会乐意相助的。”

县太爷听出了许明话中的威胁之意,脸色数变,终于叹了口气:“罢了,我这就差人去查一查。许先生请稍候。”

县太爷离开后,商小姐低声道:“他一定不会轻易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卷宗。”

许明点点头:“我知道。但我们此举,只是要让他知道我们在查这件事。”

半个时辰后,县太爷回来了,脸上带着歉意:“实在抱歉,许先生。我派人翻遍了卷宗库,却发现商家那案的卷宗早已不见了。”

许明故作惊讶:“不见了?这么重要的卷宗,怎么会不见了?”

县太爷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个...可能是年代久远,被借阅后未归还,或者...在整理时不慎遗失了。”

许明沉吟道:“那不知县太爷可否告诉我,当年负责此案的都有哪些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