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一日为汉臣,终生为汉臣【第五更】

换源:

  你不适合为人君?

这句话,击垮了曹操的野心。

不过,这份告诫并非是恣意妄为的虚言。

曹操压不住骨子里的骄纵。

只要有些许的成绩,必定迎来失败。

这也是前世他止步北方,未能一统天下的缘故。

对于战争而言,他是一柄利剑,可以对外扫清四方。

对于人君而言,真的差强人意。

想要行窃国之事,曹操比曹丕还差一筹。

前世,曹丕接过魏王权柄,魏国内部大乱,各地藩属纷纷自立,不过数年时间的连消带打。

彻底平定内乱,将各地权利收回。

臧霸作为雄踞两州的藩属,都被架空养老。

可见曹丕,曹睿父子的帝王手段,只是活的时间有些短了。

洛阳热火朝天的建设之际。

冀州。

终是掀起风云。

公羊学宫,大汉征募令的散发。

冀州上上下下陷入诡异的暗流之中。

“有意思。”

“稚子掌权了啊。”

袁绍徘徊在邺城的大殿中。

言语中充斥着轻蔑与挑衅,更多的是羞恼。

他不屑的少年天子,竟然绝地翻盘,重新立下权柄。

消息传入冀州,不过两三日时间,魏郡境内便掀起邪风,有想要迁往河南尹之人,亦有上书调整赋税之人。

大汉征募令属于天子诏。

凡为汉臣汉土汉民,必受天子诏书恩赐。

他遵诏便是削弱冀州的底蕴,减少赋税的收取。

若是不遵诏便是欺君之罪,放任百姓流失更是自取灭亡。

时逢乱世。

战争打的本就是人口。

他不相信洛阳会放任各地诸侯割地自治。

有了人口,可以开山取石炼制铁矿,募兵,耕田。

如果大量百姓流入河南尹,便是行资敌之事,所以天下割据自治的诸侯与朝廷必有一战,只是爆发的迟早而已。

“主公。”

沮授出列劝谏道:“我们立于汉地,授任汉臣,治理汉民,虽未曾见过天子,却能从政令窥伺一二,已有中兴之姿!”

“公与。”

袁绍扶剑转身,冷漠道:“祸乱数十年,汉室宗亲都对天子失去敬畏,当年若不是我等聚义结盟,大汉早已崩碎,天子想要收回权利,那我们过往的功绩如何谈定。”

“君是君。”

“臣是臣。”

沮授思忖良久,言语中满是倔强。

四百年大汉,福荫数代人,他们生来便在王化之下。

天下还没到各地诸侯举旗封王的时代,各地诸侯堂下的文武,心中仍旧存着一丝汉臣之念。

“你腐朽了。”

“汉王室也腐朽了。”

袁绍目光扫过殿下众文武,极为平淡道:“人口不能流失,赋税不能更改,曹阿瞒没有那么容易屈服,尊上不过是立于废墟的天子,诸位若是想要离开,今日冀州来去自由!”

“主公。”

“还请慎重。”

许攸,郭图等人脸色大变。

袁绍这种不臣之言,简直要与大汉撕破脸面。

如果传出去,便是逆臣贼子,别说各地诸侯,就是治下的百姓,也会举起大义之旗。

“好了。”

袁绍挥舞大袖压下不安之音,淡漠道:“有想要去洛阳之人出列,可携朝奉之礼觐见天子!”

“明公。”

沮授抬眸出列。

曾几何时,他憎恨大汉不逢明主。

为此,不惜辞官归乡,在乱世中辅佐袁绍立下基业。

袁绍的不臣昭然若揭,他无心反驳。

天下割据的诸侯皆是如此,所以这场战争不可能被阻止。

如今‘大汉征募令’‘公羊学宫’出现,证明天子有了扫清寰宇之心,自然要为大汉出力。

“明公。”

田丰,荀谌迈出行列。

田丰是恨天不公之人,荀谌能猜到荀氏的策略。

作为荀子后人,公羊学宫将是荀氏崛起之地,所以他们失去多头押注的资格,前往洛阳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吗?”

袁绍言语中满是冷漠。

“刷。”

沮授转身扫过左右。

目光所致,不论文武尽皆羞愧垂首。

他们这般表态,便是在从天子与袁绍之间抉择。

从龙之功的诱惑力太大,士族对公羊学宫忌惮,出身草莽的武将想要一步登天。

这些人,天生立足于灰色地带。

洛阳政令传来,便将他们推入黑暗之中。

“羞于尔等为伍。”

“上不能承天子之恩。”

“下不能安黎民百姓。”

田丰气的双眸通红,忍不住唾骂道。

“田元皓。”

“尔等不尊上位。”

“有什么资格在殿中斥骂。”

郭图眼珠子一转,冷笑道:“你想为汉臣,多年前为何封印挂金,还不是见大汉垂暮,想要一争从龙之功?”

“郭公则?”

田丰咬牙切齿道。

郭图直起腰身,肆意道:“背主之贼,若非主公登临冀州牧,对尔等征召,又焉来今日地位,如今背主离去,天子敢重用尔等吗?”

“不必多言。”

“一日为汉臣,终生为汉臣。”

沮授垂袖看向上位,决然道:“明公,天下是大汉的天下,还请备起朝奉之礼,我等明日启程!”

“好。”

袁绍毫不在意的应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