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秦昭先前西征南下的过程中。
他改编了许多军队。
比如曹操的青州兵。
刘备、孙策的部下。
还有袁术、华歆、刘勋等人的旧部。
都被秦昭纳入了自己的军队进行改编。
这么多兵力。
秦昭并不是养不起。
只是没有必要!
秦昭要让自己的领土、人口和军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裁撤下来的四万士兵。
就是四万个壮劳力。
他们可以参与屯田。
为秦昭生产大量粮食……
他们还可以成家立业。
繁衍生息。
为秦昭统治的地区增加人口。
总的来说。
秦昭认为八万战斗部队现在足以保卫领土。
安抚百姓。
甚至扩张疆域。
……
等到谋士和将领们都离开后。
秦昭在州牧府的书房里单独接见了来自许都的使者荀攸。
荀攸这次是随着宣旨太监一起来到徐州的。
目的是代表曹操与秦昭商议结盟的事情。
秦昭对此心知肚明。
“公达先生,久闻大名!”
“请坐。”
秦昭热情地邀请荀攸与自己面对面坐下。
这让荀攸感到受宠若惊。
荀攸和蔼地笑道:
“恭喜大都督升官晋爵。”
“大都督在乱世崛起,不到一年就扫平群雄,统一徐州,得到淮南、江西之地,这样的功绩,天下又有几人能及?”
秦昭微笑着回应:
“公达先生过奖了。”
“我只是运气好。”
荀攸点点头说:
“大都督虽然年轻,但成就大事却沉着冷静,少年老成,实属难得。
比起陶谦、刘备、吕布这些人,大都督不知强了多少!”
人们常说。
抬轿子的人也需要别人抬。
没人不喜欢听奉承话。
但秦昭更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
的道理。
荀攸这么做。
只是为了赢得秦昭的好感。
“公达先生,这次曹公派您来徐州,恐怕不只是为了秦、曹两家交好吧?”
“大都督慧眼如炬。”
荀攸缓缓说道:
“大都督,实不相瞒,荀攸受我家主公曹操之命,特来与大都督结盟,共同对抗袁绍。”
“汝南袁家,四代都是朝廷高官,门生故吏遍布全国。”
“就凭这样的显赫家世,袁本初得以掌控河北,雄踞冀、并、幽、青四州,拥有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士兵,将领如云,谋士如雨!”
“消灭公孙瓒后,袁绍的势力更加强大,如日中天。”
“他心怀壮志,想要趁着大胜的势头,挥军南下,一举夺取中原,将天子掌握在自己手中!”
荀攸停顿一下。
深深地叹了口气:
“曹公占据中原的兖州、豫州、司隶,论领土、军力、人口和财富,都不及袁绍。”
“再加上中原四面受敌,曹公的兵力分散,需要守卫各地,能用的军队远不如袁绍。”
“曹公现在处境危险,朝廷也处于危急之中。”
“都督,您是有远见的人,肯定能看清当前的天下格局。”
“袁绍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想取代汉室,就像袁术那样篡位改朝换代。”
“袁绍、袁术,都是忘恩负义之辈,他们受到国家恩惠,却不知报答,反而常做出僭越和叛乱之事。”
“都督,唇亡齿寒,如果您对中原的危机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曹公和朝廷,甚至还要落井下石。”
“万一曹公被袁绍消灭,天子落入袁绍之手,袁本初下一步肯定会挥师东进,那时孤军奋战的都督,您如何抵挡袁绍的百万大军?”
荀攸这番话说得有些夸张了。
一对一较量。
表面强大实则虚弱的袁绍未必是曹操的对手。
秦昭眯眼笑道:
“公达先生的话,未免过于夸大事实了。”
“现在虽然曹弱袁强,但曹公未必不能以弱胜强。”
“曹公治下法规严明,士兵训练有素。”
“而袁绍表面宽容内心猜忌,做大事顾虑自身安危,贪小利不顾性命,兵多却指挥混乱,将领骄横政令不一。”
“我认为骄傲的军队必败,以弱胜强不仅靠天时,更靠人的策略。”
“……”
荀攸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料到秦昭竟有如此见识!
实际上。
荀彧、郭嘉、荀攸等谋士。
包括曹操在内。
都是这么想的。
荀攸想了想。
又说:
“都督,尽管如此,曹公目前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曹公的敌人不只有袁绍,西边的马腾、韩遂等关中将领图谋不轨;东边你的立场还不明朗;南边的张绣、刘表可能策划北伐,响应袁绍。”
“如果有第三方势力介入,曹公不说一定会输,但恐怕也无法扭转乾坤。”
“都督,现在的天下形势如同战国时代。”
“袁绍就像暴秦,若六国不能团结一心对抗,可能会被袁绍逐一击败,那时都督您必定后悔莫及。”
“……”
秦昭陷入深深的思考。
【叮!系统任务!】
【选择一:与曹操结盟,系统奖励:张良的智谋!】
【选择二:与袁绍结盟,系统奖励:李广的箭术!】
【选择三:保持中立,静观其变,系统奖励:背嵬军铁骑八千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