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脚步匆匆,火急火燎地赶来。
他一袭长衫,神色焦急,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
刚踏入议事厅,诸葛亮便察觉到气氛的凝重。
刘备缓缓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诸葛亮,一行热泪夺眶而出。
诸葛亮心中一紧,急忙问道:
“主公,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备长叹一声,声音带着几分沧桑:
“我自涿郡起家,三十年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从北到南,不知几千里!”
“幸得孔明相助,才在乱世中有了立锥之地。”
诸葛亮心中感动,眼眶微微泛红:“主公!”
刘备心神怅惘,继续道:
“我本欲好好治理荆南,积蓄力量,筹备匡扶汉室的大业。”
“可如今……”
诸葛亮急切地追问:“主公,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备目光望向远方,语气沉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孔明,唯有你能知我真心!”
诸葛亮眉头微皱,走上前,握着刘备的手:
“主公,我定会一直追随您,直至天下太平!”
刘备止住泪水,颤颤巍巍地道:
“我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从未辜负过任何人。”
诸葛亮点头,由衷赞叹:“主公仁义无双,天下皆知。”
刘备热泪盈眶,微微摇头:
“不曾想,刘琦公子竟错看了我。”
诸葛亮若有所思,试探问道:
“主公,可是刘琦公子自立岭南的事?或许其中有误会!”
刘备神色黯然,涕泗纵横:
“我不怪他,毕竟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当初,我就应该接下荆州刺史的职务。”
“若如此,刘琦公子也就不会心生嫌隙,弃我而去。”
诸葛亮叹息一声:“主公,过去的事都已过去,我们还需着眼未来。”
刘备陷入追忆,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惋惜:
“凤雏先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动,追问道:“士元他怎么了?”
刘备神色转为霸道,语态威凛:
“我对凤雏先生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助我成就大业。”
“他竟和匹夫庸奴一样,错看我刘备!”
诸葛亮沉思片刻,劝慰道:
“主公,士元足智多谋,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刘备抬眼望向诸葛亮,目光中满是愤怒与失望,语气严厉地批判道:
“凤雏在任期间,荒废政务,懈怠职守。”
“我亲自走访老农,又审问县吏,证据确凿!”
诸葛亮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依旧坚定地道:
“士元有经天纬地之才,绝非只能治理百里之地的庸才。”
刘备微微点头,神色稍缓:
“正是因为如此,我此前遵从孔明谏言,给了他一次机会。”
“期望他能兢兢业业,为我所用。”
“可凤雏先生的所作所为,辜负了我对他的信任。”
诸葛亮拱手问道:“士元究竟做了何事,让主公如此伤心?”
刘备痛心疾首,一拳砸在案几上:
“他全然不顾我的真心,也无视孔明的举荐,竟下岭南投奔刘琦公子去了!”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士元对主公忠心耿耿,定是其中有误会!”
刘备斩钉截铁,语气不容置疑:
“孔明,没有误会!一切都是千真万确。”
诸葛亮向前一步,急切地问道:
“主公,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备站起身来,在厅内来回踱步,强势地道:
“刘琦公子为迎接凤雏,大摆流水席宴请百姓。”
“上万双眼睛都清清楚楚地看到,凤雏与刘琦谈笑风生,一副如鱼得水的模样!”
诸葛亮沉思片刻,正色道:
“主公,容我书信一封,劝士元回来,当面向他问个清楚。”
刘备袖袍一甩,冷哼一声:
“凤雏先生不会回来了,他嫌弃我,没给他一个大官来当。”
“这才投奔刘琦,寻求高位。”
诸葛亮连连摇头,语气笃定:
“士元绝非贪图名利之人,其中必有隐情。”
刘备目光如炬,直视诸葛亮:
“孔明,他就是这样的人!我已调查得一清二楚。”
“他下岭南投奔刘琦公子,不就是为了恶心我,报复我当初让他当县令吗?”
诸葛亮声嘶力竭地喊道:
“主公!士元追随主公已久,他的为人,主公应当清楚。”
“或许他有难言之隐,我们不能仅凭眼前的表象,就断定他背叛了主公。”
刘备停下脚步,沉默良久,缓缓道:
“孔明,我也希望这只是一场误会。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不得不信。”
诸葛亮目光凝重,拱手问道:
“主公,关于士元之事,您打算如何处置?”
刘备神色平静,展现出开阔的胸襟,缓缓道:
“裁撤庞统的县令职务,既然他心意已决,想去岭南,那就随他去吧。”
诸葛亮神色骤变,向前一步急道:
“主公!士元智谋过人,或许其中另有隐情,还望主公三思啊!”
刘备微微摇头,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孔明,不必再说了。凤雏先生终究不是元直,更比不上你。”
“元直一心为我,你更是鞠躬尽瘁。可凤雏,竟轻易背离,我怎能再留他。”
诸葛亮如遭雷击,浑身的力量仿佛瞬间被抽空,僵立在原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