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阳谋

换源:

  濮阳太守死在吕家,也算大事件,可惜,外界没得到任何消息。

刘岱知道手下自己找死,只当是吕剧下的手,决定当一回瞎子,给王邑安排个疾病而亡。

“袁隗老儿!欺我太甚!”吕府,吕剧一掌拍断桌案,犹自不解恨。

濮阳太守死在他家,这事传到皇帝耳中,大可以按一个谋逆的名声,直接灭了吕家满门。

刘宏作为有名的昏君,用卖官鬻爵的钱,组建了西园八校,可谓大汉再兴以来,最具侵略性的君主,也是最敌视世家的君王之一。

吕家号称能在武力上与刘氏掰手腕,可双方真打起来,那些见风使舵的家族怎么可能帮吕家?

他们只会帮皇帝灭了吕家,然后将吕家势力瓜分,一如当年他们瓜分巨鹿张家(张角家族)。

吕剧还在生气,管家捧着一只羽箭出现在老家主面前:“主公,已经调查清楚,陨铁细雨箭是毒蛇杀手夜十一独有,此前他曾受许攸雇佣,用此箭刺杀过陛下。”

“许攸?”吕剧嘴角冷冽,直接被气笑了,“袁家的一条狗!”

管家不知道吕剧的心思,但如实分析道:“应该不是袁家做的,天下人都知道夜十一受雇于袁家,袁槐只要没疯,就不敢如此公然与主公作对。”

“公然?王邑死在吕家,还有谁看到?老夫就算知道夜十一给袁家办事,若是拿这个羽箭为证据,呈送刘岱,你猜他会怎么想?”

怎么想?当然是吕剧得了失心疯,居然想用一只羽箭,让袁家和刘氏内斗,吕家好坐收渔利。

管家经此提醒,眉头差点皱在一起:“主公的意思是,袁家故意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其实就是想撇清关系?

明托陷害,实则利用天下人心,逼着我们踏上袁氏战船?否则就要独自面对皇室报复?”

话虽如此,但吕剧心中还有另一个设想:“刺史派人来了嘛?”

管家不知道主公为何突然问起兖州刺史,缓缓摇头。

吕剧了然:“放心吧,皇室之人不是傻瓜。袁隗此计虽毒,但皇室不会贸然与我们开战,最多是记下此过,等未来与袁氏开战,要挟吕家出力。”

“会不会是皇室毒计?”

吕剧人老成精,如何会想不到这种可能,但直接否决:“河北大乱,河南袁氏威逼,内部还有何进那个蠢货捣乱,我们的陛下不可能在此时招惹吕家。”

管家深以为然,袁家在河北搅动风雨,皇室笼络他们还来不及,不可能在此时公然袭击。

如此一来,确实只剩袁氏这个可能性。王邑敢跟吕氏翻脸,就算袁家不杀他,吕剧今晚也会动手。

晚上才该发生的秘事,青天白日便死了,吕家现在也是有嘴说不清。

“主公,我们怎么办?”

“把尸体给刘岱送去。另外,黄河就不对袁家开放了,帮韩纲一把。”

家主想偏向于皇室,管家自无不可。吕剧有足够的智慧与威信统御吕家,作为门客,他只需要听命。

这边,刘岱对吕剧的表态深表欢迎,而元明也撇下刘韩,秘密寻到刘周。

两个谋略型选手静静对峙,一句话也没说。

元明看刘周很久,他想愤怒,想质问刘周,为何要糟践夜十一这个名字。

但……

元明已经不是夜十一,他自己放弃了这个身份,皇室也找到了他的替代品,现在元明只是元明。

既如此,元明还能说什么?

对峙不过几息,元明选择放弃,寻找刘韩。

“元大哥去哪了?”刘韩心细如发,注意到情哥哥心情不好,眼里满是柔情。似乎在吕剧面前的成熟与自我,全是假象。

元明该怎么回答?说他去见刘周了?

“还记得刺杀你的夜十一嘛?他刚刚刺杀了濮阳太守王邑。不知出于何种考量,吕剧派人封锁港口,似乎不准袁家人通过。

这姑且算是好消息,但你也知道,黄河这么大,单靠封锁几个渡口没用。濮阳这条路走不通,袁家必然分散,我们后续追踪那些人质,只会更困难。”

道理无需元明解释,大家都不笨,元明能想到,刘韩也能想到:“元大哥不必焦急,河北又不只是我们在找人。

耿延想找自己家人,其他被掳掠的家族,同样也在寻找,我们只需要帮助耿延就好,其他人无须费力。”

元明想想也是,但人海茫茫,去哪找?先前范围只是在濮阳,这下扩展到黄河沿岸,范围何止百倍?

“先去找耿延,但愿他和绣衣局那边,能提供点有用的消息。”

四人在码头碰面,虽说只是大河渡口,但也有数百米长。往来客船无数,耿延没办法一一盘查,只能寻了一处酒楼,凭窗探勘。

刘周与元明会面,好似没事人一般,学着刘韩占据元明身侧。这你侬我侬的画面,若不是知道刘周心怀鬼胎,元明说不定能骄傲上几天。

“吕家已经在阻击袁家,绣衣局那边怎么样?”

耿延听闻,精神一震,暗叹元明这钱没白花。这才个把时辰的功夫,元明就有办法让吕家与袁家闹翻,就凭这点,已经值回票价。

耿延不知,真正的功臣此时正赖在元明身上发嗲:“元大哥~”

“说事!”

元明虎着脸,其实自己也慌,生怕刘周不愿意演了,来个卸磨杀驴。还好,元明大抵还有价值,刘周稍稍整理衣衫,这才一本正经道:

“绣衣局早已注意到袁家异动,城北烈马楼、城西观风台最近皆有异动。只是……没有南门渡口的消息。”

耿延又是一喜:“没有消息就是最大的消息,袁家在别处动静,却对城南严防死守,这里绝对有问题!”

理论上如此,所以,城南肯定没有各家人质。原因很简单,袁术不蠢,既然知道在城北、城西制造动静,怎么可能还把人留在最遭怀疑的地方。

“兵分两路,我去城东观星楼探探,你们三个搜索港口,如何?”元明倒不是想摆脱二女,只是港口繁杂,耿延一个人确实不行。

而城东观星楼,不过是道士观星问吉的地方,唯一的特色就是高,并不适合藏人。

与道士打交道,自然得元明去。可二女却一左一右,态度坚决。

耿延自认为家人近在眼前,心情不错,便劝道:“你们一起去城东吧。我有预感,姐姐应该就在那边,城南渡口决计只是个幌子,袁家动作这么大,不可能直接藏在城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