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捏了把汗

换源:

  黄巾是没有出路的,逃离黄巾找机会,就算运气点得火燃,跑出去了,在这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时代,怎么活下来。难道真的躲进深山,过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那不是暴殄穿越的天物。

投奔官军,一旦被查出,汉末三杰:皇甫嵩、卢植、朱儁,杀起黄巾都是不带眨眼的,那十几万人头垒起的京观就是明证,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侥幸没被查出来,万事都讲出身的汉代,哪年才能混出头。

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扛不起的大山,他收起了穿越者风花雪月的幻想。

从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近百年时间,出现了多少纵横天下的英雄,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要想看完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还得在黄巾军里找出路。

老天的心思岂不去猜,面前两个贴心人,再加上一百个士兵,开局比起一只碗换一座江山的朱元璋,还不是太糟。

华胜不知寄身是怎么称呼王兴,便直接问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

王兴简单地介绍了战事。

历史上也没有详细记载此次战事的书籍,华胜模糊说道:“我们这样乱打乱冲,靠的是人多不怕死。人头不是韭菜,割了就长不出来。要想活下来,就要练兵。”

王兴疑惑地看了华胜一眼,先前的百户长是说不出这样话的,他提醒道:“练兵可不是我们能做主的。”

华胜此时已经恢复过来,刚想站起,却因流血过多,脚下漂浮无力。刚子见状,赶紧一把将他扶住。适应了一下,甩了甩手,扩了扩胸,这才稳定下来。

在王兴原来的眼里,满脸愁苦的寄身,掩盖了他本来的面目,看上去缩手缩脚,不敢高声。

此时的华胜却一脸坚毅,清澈的双眸深不见底。

王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百户长变化也太大了,说话做事,有章有法。难道经过生死磨难,一个人能迅速成熟?

他想问问缘由,却不知怎么开口,只好就练兵的事说出自己的担忧:“千户长跟我说,不知哪天就开拔,也许是几天后,也许就是明天。练兵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仓促搞一下,能有什么效果。”

华胜不知怎么解释,就话答话:“就算明天开拔,晚上到了驻地,还可以接着练。”

王兴担心问道:“可我们哪里懂得练兵,难道你想到了办法?”

“办法早就想好了,这点我可没忘。”华胜摸了摸鼻子。

休息了一天,到底是穿越的,华胜已完全恢复过来。便对刚子说道:“你去把他们集合起来,现在就开始练兵。”

刚子和王兴怎么劝也没有用,这是什么时候,耽误一刻,就增加一份危险。

见华胜态度坚决,刚子只好起身去召集队伍。

刚子走后,王队率担心华胜的身体:“你的伤口不碍事吧。”

听着王兴关切的话语,华胜苦笑回道:“别说不碍事,要想保命,碍事也得练。“

听俩人说起,此战之残酷,每个百人队,死伤比例达到百分之四十,超出了百分之三十士兵崩溃的临界点。他不得不佩服张角笼络人心的本事,历史上能做到这点的屈指可数。

华胜不经意问道:“打仗是要死人的,这些人就这么心甘情愿来当兵?”

王兴一愣,百户长的脑子伤得真厉害。

“有比死更恐怖的事,你可能忘记了饿肚子的滋味。“

”我们每打下一座城池,只要一开仓放粮,四里八乡的人,就像饥鱼看到了钓饵,饿狼闻到了血味,哪管是不是阴谋,是不是陷阱,都一窝蜂跑过来。裹挟这些民众,不是什么难事。”

此次会战,黄巾以战死六万,战伤两万的代价,消灭了董卓四千四百骑兵,取得了以步兵胜骑兵空前惨厉的胜利。

也只有张角的兵,才能把死亡与受伤的数字倒挂起来。

听完王兴的述说,华胜目瞪口呆,这哪里是自己想象中的战争,这血淋淋的场面,才是真正的战场。

他私下为正史中的曹操、刘备、孙权捏了把汗,若不是张角早早去世,以他的心计、威望,在军心不崩溃的情况下,冷兵器时代,喝过符水的良师侍者、悍不畏死的黄巾力士,天下谁人能挡得住。

他疑惑地问道:“西凉那些将领:如华雄、段煨、牛辅、董越等,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难道不能冲条血路出来。”

王兴心里嘀咕,百夫长这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人的名字,自己在战场上,只听到什么华都尉、牛校尉。

他又把这些疑惑藏在心里,回答说:“百夫长你都忘了以前的战事了,我们黄巾军最厉害的勇将管亥,也曾经与卢植手下大将关羽单挑过十回合,虽然不能战胜关羽,但勇力在黄巾中独一份。若是管将军被围后,你看他个人能不能冲出去。”

“勇将固然能起到领头的作用,可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何况这是十五万人的战场,个人能力能取多少作用。就是排着队让他杀,十几个人还行,几十上百的人呢,纵然勇将还有力气,刀也不能用了。没有李儒的接应,董卓怎么冲得出去。”

华胜这下知道了,战争靠的是事前的谋划和集体的力量。那些什么两将单挑,马鞭一指,就能底定胜利的战争,简直是痴人说梦,真正的战争可不是这个样子。

张角步兵打骑兵,完全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没有他苦心积虑的谋划,没有他亲赴战场的鼓舞,是不可复制的。

华胜没有从下曲阳之战中得到战胜骑兵的法宝,还得自己想办法。

三国时代,骑兵是足以决定交战胜负的重要力量。骑兵高速前进带来的冲击力,是对步兵的最大威胁。其次则是骑兵的高机动性,随着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应用(西汉就有了,在历史上逐步加强。),简而言之,这两项技术发明确保了骑兵高速前进下的巨大动能。一支缺乏训练的步兵部队在直接面对这样的冲锋时,很容易因恐惧而一触即溃。

待步兵的阵型被冲散之后,骑兵便可以利用其机动性乘胜追击,斩杀那些来不及逃避的步兵。因此,步兵要想防止阵型被破坏,应该从限制骑兵的冲锋和机动性两方面着手。

简单来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建立密集方阵、利用长柄武器、设置障碍工事。

随着历史的延长,战事的发展,出现了拒马,战车。如果黄巾高层能采用自己的提议,这些东西是能抵御骑兵的。不过,这需要有庞大的后勤供应。看黄巾这种流寇的做法,就算向上面提出来,只怕也得不到响应。

眼下,华胜渐渐倾向建立密集方阵来对付骑兵。利用长柄武器、设置障碍工事,这些自己做不到。

战后兵员很快就完善了建制,灵帝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饥寒交迫的人。

事情就回道了开篇的华胜训练士兵。

几万士兵待在下曲阳也不是个事,黄巾高层与士兵都迷糊了,皇甫嵩到底在哪里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