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群体技能!黄巾渠帅张曼成,登场!

换源:

  “神使,再往前百余米,就能看到长社城了。”

“传令下去,各部小将皆开始自行抽牌,给我每人手里至少攥着两张杀!不得有误!”

“是!”

那飘舞着“张”姓大旗的黄巾队伍,并不是张角的两个兄弟。

此人姓张,名曼成。

本是太平教麾下的一小方,统帅不到万人,在南阳一带活动。

但历史的机缘巧合往往就是如此这般玄妙。

这样一个本该与黄巾军一同消散的小人物,终于还是迎来了属于他的机遇!

太平天师张角最宠信的大弟子,获得神上使称号的马元义,死了。

死在【三国杀】刚刚降临不久。

他被太平教的叛徒唐周出卖了。

张曼成当然不知当时身处洛阳的马元义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只知道,马元义的确是死了。

而他,一个连大方都当不上的小渠帅的机遇,来了!

张曼成深深呼气,直到现在,统率数万大军的他仍然不敢相信。

自己就这般顺利地篡夺了神上使的名号。

没有一个人阻拦,就连大贤良师也默许了……

这就是天意。

天意不可违!

众黄巾只听“哗哗”一阵风声吹过。

只见那张曼成身上四枚饱满如月赤红如血的勾玉不再掩饰,展露而出!

“众将士。”

长社城城墙之上,皇甫嵩披坚执锐。

与朱儁一同站在一众汉军精锐之前。

声音洪亮,宛若一只年迈的狮王。

岁月只能给他带来皱纹与伤疤,却带不走他的勇敢与威严。

“今日贼军声势浩大,两路夹攻我们!”

“唯有诸位同心协力,方才能度此危难!”

“众将听令!”

那数千汉军各个挺直腰杆,宛若一颗颗提拔的松柏,傲然伫立。

他们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皇甫嵩,等待他的命令。

在人群一旁观摩的曹孟德见到这般光景,不由心生感叹道:

“真乃大丈夫也!”

“有皇甫将军在,大汉何愁不兴?”

接到各自任务的士兵将帅,纷纷开始了准备。

有的忙着抽牌扔牌,调整最佳牌序。

有的忙着排兵布阵,试图用阵法给予敌人重创。

而曹操这一部,则被皇甫嵩亲自安排到外层城门一侧。

临走前,曹操还被分到了五百名善于骑射的士兵。

没办法,之前一战,他的部下战损太过夸张,因此只能依赖队友补充兵员。

而跟他一样,被任命到第一道城门守卫的,则刚好是孙坚,孙文台的部队。

“主公,为何我们一帮地方军要顶在对前面。”

“反倒是朝廷的精兵退到后面?”

程普丝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不快。

他的情绪很快得到孙坚身边一干部众的共鸣。

很快,韩当、黄盖、祖茂一干人等纷纷上前附和。

“莫不是把我们这群地方军当肉盾?”

孙坚微微一笑。

身为主公的他哪里不知道自己手下这帮将士心中的忧虑为何事。

只见他将手中大刀猛地向地上一插,随后说道:

“各位莫要猜忌皇甫将军猜忌朝廷。”

“这样布置,单纯是因为我孙文台的技能适合作为前排,只有足够的伤害才能让我发挥应有的实力。”

“话是如此,但是……”

程普还想说些什么,但被孙坚“誒”的一声打断。

“德谋,莫要再说了。”

“依我看,最先与敌交战也没有什么不好。”

这时,一道年轻的少年音传来。

众人回头一看,发现正是孙策,孙伯符。

这可着实把在场众人吓了一跳。

只见那程普急的直跺脚,喊到:

“小将军!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祖茂怒目圆瞪,直指孙策身旁侍从。

“你们这群亲卫是他妈干什么吃的!”

“就眼睁睁看着少主跑到前线?”

“战场不是儿戏,少主。”

“你年纪太小,这事不似平常小事,由不得你胡闹。”

韩当面色凝重,说罢就要过去把孙策送回城去。

“小将军,等打破黄巾贼,你再出城。”

“就暂且在城中忍耐几日,如何?”

黄盖则是拱手一拜,言辞恳切。

乞求这位不省心的“熊孩子”少作些幺蛾子。

众将一人一句,却都在表达一个意思:

孙策作为孙坚诸子中最大的一个,不能有任何闪失!

换成其他诸侯,这个时候也会痛骂自己儿子一顿,然后把他赶回城里。

但孙坚孙策这对父子,可都不一般。

常人思维放在他俩身上,是完全不适用的。

程普见众人苦劝无效,这孙策的双脚仿佛钉在地上一般。

一动不动,眼中尽是坚毅神色。

便只好把希望寄托到孙坚身上。

希望这个做父亲的,能够让儿子乖乖听话:

“主公,快下令让小将军进城吧!”

但出乎众将意料的是,孙坚面色如常,只是淡淡地摆手道:

“也罢,儿子长大了,就随他去吧。”

“程普,黄盖。给这混小子看紧些,战场无眼,别跑丢了。”

孙策嘴角微微抽动,随即笑着朝父亲和身旁众将行礼:

“感谢父亲大人,诸位叔叔。”

我孙伯符定不会辜负诸位期望,且看我如何破敌!”

“哈哈,黄口小儿,口气到不小,像你爹小时候,有种!”

孙坚拍了拍年轻孙策的后背,随即将目光投向远方。

尘土飞扬,滚滚黄沙遮蔽了众人的视野。

但大家都清楚的知道,黄巾贼到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