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站在村口,望着远处通往镇上的小路出神。
昨夜的思索在他脑海中翻涌不息。第十四章末尾时,他已经初步在黑市建立起稳定的交易网络,药材生意蒸蒸日上,收入逐渐稳定。然而,他心中始终有个念头挥之不去——家。
那个破旧、漏风、下雨天会滴水的土坯房,是他一家人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他已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也该改变了。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空间里人参、灵芝和紫灵草的生长周期、采收时间、市场行情预测……还有一页是关于建房的初步设想。
“得找人。”他自言自语道。
他转身走进村子,开始打听村里手艺最好的工匠。
第一个找到的是李铁匠。这人年轻力壮,手脚利索,村里修屋顶、打灶台都找他。但一听林波要建新屋,李铁匠连连摆手:“我这手上还干着王家的活呢,最少得三个月后才有空。”
第二个是赵木匠。他倒是答应得爽快,可一听说林波要建两层楼的房子,眉头皱成了疙瘩:“你这是要盖庙啊?咱这儿从没盖过两层的,材料也不够,工钱得翻倍。”
林波笑了笑,没有争辩,只是请他在家里坐了坐,拿出自己画的设计图给他看。
图纸上是一座结构简单却坚固实用的新屋,砖瓦结构,带厨房、储物间,二楼有三个卧室,还有一个阳台。赵木匠看着图纸,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你是真想盖?”他问。
林波点头。
“那我得找几个老把式一起合计合计。”赵木匠沉吟片刻,“这种房子,光靠我一个人不行。”
林波听懂了他的意思,笑着递过去一小包晒干的人参片:“先尝尝,等房子盖好了,还有更多。”
赵木匠接过,掂了掂分量,眼睛眯了起来:“行,我明天就去找人。”
接下来几天,林波陆续拜访了几位老工匠。有的经验丰富,有的力气足,有的擅长泥工。他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一记下,并根据他们的专长做了分工安排。
一位年近六十的老石匠听完林波的要求后,摸着下巴说道:“你说的这种结构,我们年轻时倒是有过一次,是你爷爷那辈人建的。用的是‘三合灰’打地基,再砌青砖,墙缝里掺糯米浆,结实得很。”
林波眼前一亮:“您还记得怎么弄吗?”
老石匠点点头:“记得,不过现在没人用了,太麻烦。”
“不麻烦。”林波说,“只要能建好就行。”
老石匠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那你准备材料吧,我来负责打地基。”
有了工匠团队,下一步就是资金问题。
林波回到家中,打开笔记本,重新核算了一遍账目。虽然黑市交易已经带来了不少收入,但要完成整个建房计划,还是有些紧张。
他坐在桌前,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忽然想起一件事——空间里的紫灵草。
这种药材在市面上极为罕见,药效未知,但上次在县城卖出去的一朵花,就被那药材铺的老头高价收下。如果能再多采一些,或许就能填补资金缺口。
他起身走向柴房,进入空间。
阳光透过虚拟的天幕洒在田地上,人参、灵芝、紫灵草整齐排列,叶片泛着晶莹的光泽。林波蹲下身,仔细观察紫灵草的根系,发现它们的生长速度比之前更快了,而且植株更健壮。
他取出记录本,写下了新的观察数据。
“看来这片空间的确在影响植物的生长。”他低声自语。
他决定采收一批紫灵草,趁着下一次去县城的机会出手。
回到屋里,他召集家人开了个小会。
“我想建一座新屋。”他说。
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愣了一下。
母亲王秀兰最先反应过来:“你这是要给我们换新房啊?”
林波点头:“咱们住惯了老屋,是时候换个干净、宽敞的地方了。”
父亲林大山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你有钱吗?别为了我们花太多。”
“不多。”林波笑了笑,“我会控制预算。”
随后,他拿出了设计图,让家人提意见。
母亲希望厨房离得近点,方便做饭;妹妹想要一个单独的小房间;父亲则建议多留几扇窗户,通风好。
林波一边听,一边在图纸上做标记,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调整了房屋布局。
“那就这么定了。”他说。
第二天,他带着新一批紫灵草前往县城。
这次他没有直接去找药材铺的老头,而是通过中间人联系了一位专门收购稀有药材的大买家。
对方约他在一家茶馆见面。
林波穿着整洁的布衫,带着一个小包裹走进茶馆,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坐在角落的桌子旁,桌上摆着一套茶具,正在慢悠悠地泡茶。
“林先生?”那人抬头问道。
林波点头,在对面坐下。
“我看过你的货,品质不错。”中年男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不过,数量太少。”
林波笑了:“如果您有兴趣长期合作,我可以保证稳定供货。”
“哦?”中年男子挑眉,“你打算怎么做?”
“我可以定期送货,价格可以谈。”林波说,“但前提是,我要知道您的需求量和付款方式。”
中年男子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忽然笑起来:“有意思。你不是一般人。”
林波不动声色:“我只是个种地的。”
“种地的不会画出那种建筑图纸。”中年男子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然后放下茶杯,“这样吧,我们先试一次,看看彼此是否合适。”
林波点头:“没问题。”
两人达成初步协议后,林波便带着剩下的药材返回村里。
一路上,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先把地基打好,再逐步修建主体结构,内部装修可以慢慢来。
他相信,只要一步步来,总有一天,他会为家人建起一座真正属于他们的家。
回到村里那天晚上,他独自一人坐在柴房外的石凳上,翻看自己的笔记本。
忽然,他注意到一条记录:
【某作物在特定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提升30%】
他抬起头,望向漆黑的夜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想法。
也许,这个空间的秘密,远不止于此。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朝屋内走去。
门吱呀一声关上,黑暗中只剩下风穿过竹林的声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