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站在塌陷的地基旁,月光洒在那道裂口上,像一道狰狞的伤疤。他心头一沉,这绝不是施工疏忽那么简单。
二虎喘着粗气:“我刚才巡夜的时候发现的,地基被人挖了,泥土还是新鲜的。”
林波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开泥土边缘,果然触感松软,明显是人为破坏。他抬头望向远处黑压压的树林,那里一片寂静,却仿佛藏着一双眼睛,在暗中窥视。
“今晚谁值夜?”他问。
“是我和老张。”二虎答,“但我们都没听见动静。”
林波站起身,扫视一圈工地,水泥还没到,但木料、砖石已经堆了不少。赵强的警告言犹在耳,他心里明白,对方不会善罢甘休。这次只是试探,下次可能就是更狠的手脚。
“今晚加强巡逻。”他对二虎说,“水泥送到后,更要严防死守。”
第二天清晨,林波骑车前往县城,心中仍惦记着工地的事。他一边赶路,一边盘算接下来的资金安排。建房虽是头等大事,但也不能把所有资源都压在这上面。必须另辟财源,尽快积累更多资金,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麻烦。
到了县城,他先去建材市场确认了水泥的交付时间,又顺道去了趟黑市。这段时间以来,他与几个中间人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虽然价格偏高,但在物资紧缺的年代,能拿到货已是不易。
刚从黑市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迎面走来——陈老板。
“林老板,最近手头还宽裕吧?”陈老板笑眯眯地打招呼。
林波点头:“还能撑一阵子。”
“那正好。”陈老板压低声音,“有批新货,品质不错,你有兴趣看看吗?”
林波皱眉:“什么货?”
“反季节蔬菜种子。”陈老板神秘一笑,“听说你在空间里种东西很有一套,这些种子可是从南方弄来的,市面上很难见到。”
林波心头一动。反季蔬菜?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挣扎,反季蔬菜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如果能种出来,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卖出高价。
“拿来我看看。”他说。
陈老板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是一小袋干瘪的种子,颜色深褐,看起来并不起眼。
“这是番茄、黄瓜和辣椒的种子。”陈老板介绍,“都是耐寒品种,适合冬季种植。”
林波接过种子仔细端详,脑海中迅速浮现出现代温室大棚的画面。如果能在空间里模拟出合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这些种子完全有可能提前成熟。
“多少钱?”他问。
“两百块。”陈老板伸出两根手指,“只此一批,卖完就没有了。”
林波略一思索,便掏出了钱。这笔投资虽然不小,但若成功,回报远高于建房利润。
回到村里,他立刻钻进屋后的空间。这里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他将种子按品种分开,分别种在不同的区域。空间里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温度恒定,只要控制好光照和湿度,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反季生长。
接下来几天,他每天都会进入空间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白天忙着监督工地,晚上则记录数据,调整种植策略。
第三天傍晚,他在整理笔记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光照时间延长至十五小时的情况下,番茄苗的生长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不止。
他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只要适当调节环境参数,就能大幅缩短生长期。
与此同时,工地上也传来好消息。水泥按时送达,地基重新夯实,再未出现异常。赵强似乎暂时收手了,但林波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批反季蔬菜获取更高的利润。黑市上的客户大多是富裕家庭或机关单位的采购人员,他们对新鲜食材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苦于供应不足。
他决定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将第一批成熟的蔬菜包装成礼品盒,附上简短说明,强调其稀有性和营养价值。同时,他联系了几位可靠的中间人,让他们帮忙拓展销售渠道。
“这批货,我要卖三倍的价格。”他对其中一个中间人说。
对方瞪大眼:“三倍?现在市面上普通的番茄才五毛一斤。”
“这不是普通的番茄。”林波微微一笑,“它能在冬天吃到,本身就是稀缺品。”
中间人半信半疑地点头:“行吧,我试试看。”
几天后,第一笔订单成交。一位机关干部买走了整整十盒番茄礼盒,每盒售价十五元,总计一百五十元。这个价格让林波自己都有些惊讶。
他意识到,这种模式不仅能带来丰厚利润,还能建立稳定的高端客户群。
更重要的是,随着空间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产量也在稳步提升。他开始规划第二批种植计划,准备引入更多品种,并尝试搭配销售。
然而,就在他信心满满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林哥!”二虎急匆匆跑来,“赵强带人去了陈老板那儿,说是打听你的货源。”
林波眉头紧锁。赵强果然没闲着,他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新动向,开始动手阻挠。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必须更加谨慎行事。不仅要保护好空间的秘密,还要确保反季蔬菜的销售渠道畅通无阻。
夜幕降临,林波独自坐在屋外,望着满天繁星。风吹过田野,带着一丝凉意。他握紧手中的笔记本,目光坚定。
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