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水陆养殖齐:重生者的空间大丰收

换源:

  林波回到村里时,已是白水镇交易完成后的第三天。他没有多做停留,连夜赶回,只因心中惦记着空间里的养殖进度。

这一趟走得顺利,第一批货已经成交,买家对品质赞不绝口,答应长期合作。但林波也清楚,想要稳定供货,必须在空间内扩大产能,尤其是家禽和干货的产出。他深知,靠山吃山的日子终究有限,只有将空间真正利用起来,才能掌握主动权。

刚到家,他就把二虎叫来:“加工厂那边情况如何?”

“一切正常。”二虎答道,“我们按照你留下的计划分批加工,库存还能撑一段时间。”

林波点头,随即说道:“接下来我们要扩大养殖规模。不能再依赖外部收购了,得自己养。”

说罢,他进了空间。

一踏入那片自成天地的小世界,空气清新,阳光柔和,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但林波没心思欣赏风景,径直走向养殖区。

眼前的鸡鸭数量比之前多了不少,但活动区域却显得有些拥挤。几只公鸡正在争抢食槽边的位置,羽毛凌乱,显然已经出现了打架的情况。

“不行,这样下去迟早出问题。”林波皱眉,蹲下来看了看地面状况,“得重新规划一下。”

他拿出随身带的纸笔,开始丈量空间内的可用区域。这里虽然面积广阔,但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各不相同,必须合理布局,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

经过一番测算,他决定将原本的一整片养殖区划分为几个独立区域,每片区域设置围栏,控制密度,并安排专人轮换清理粪便,防止疾病传播。

“得建几个新的围栏。”他对跟来的助手说道,“用竹子就行,结实又方便拆卸。”

助手应声而去,林波则继续观察饲料储备情况。

空间里的玉米和豆粕生长迅速,得益于加速功能,一个月能收三茬。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这些还是远远不够。他当即决定,在另一块空地上开辟新的饲料田,专门种植高蛋白作物,确保营养供给。

忙碌了一整天,傍晚才走出空间。林母见他一脸疲惫,端来一碗热汤:“累了吧?赶紧喝点汤歇会儿。”

林波接过汤碗,笑着说了句谢谢,忽然想起一事:“妈,我打算在空间里试试养鱼。”

林母一愣:“养鱼?你哪弄的鱼苗?”

“从集市上买的。”林波笑道,“我想看看能不能在空间里搞个池塘,以后不仅能卖肉,还能卖鱼干。”

林父在一旁插话:“你这是想把咱们家变成个小农场啊。”

“差不多吧。”林波喝了口汤,眼神坚定,“只要空间还在,我们就不会缺粮。”

第二天一早,林波便带着几个帮手进入空间,开始挖掘池塘。

选的地方是空间西南角的一片低洼地,常年湿润,适合蓄水。他们先用铲子挖出一个大致形状,再用石块铺底,防止渗漏。为了模拟自然生态,还特意引入了部分活水,并安装了简易的增氧设备。

“这条件应该够用了。”林波站在池塘边,看着清澈的水面微微荡漾。

他们放了几百尾草鱼、鲫鱼和鲤鱼进去,观察它们的适应情况。几天后,鱼群活跃,进食正常,说明水质和温度都适宜。

“成了!”二虎兴奋地说,“照这个速度,不出两个月就能捞一批。”

林波笑了笑:“别急,先让它们适应一阵子。等产量稳定了,再考虑加工。”

有了成功的先例,接下来的空间改造就顺理成章了。

他开始着手丰富农产品种类。除了现有的蔬菜、水果、家禽、鱼类之外,还尝试引进一些耐旱作物和药用植物。每一类都根据其生长特性安排了不同的区域,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流程。

比如,药材种在背阴处,瓜果挂在藤架上,粮食作物分布在阳光最充足的地方。甚至连光照时间和温度变化都被记录下来,用来优化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

某日,他在绘制空间布局图时,发现东侧有一小块区域的光照和温度波动异常,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

“这地方有点意思。”他蹲下来,伸手摸了摸地面,“会不会是……特殊土壤?”

助手凑过来问:“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林波点点头:“先种点敏感作物看看反应。”

他挑了几株番茄苗栽了下去,果然,不过三天,这几株苗长得比其他区域快了一倍不止。

“看来这块地真有门道。”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回头得好好研究一下。”

与此同时,白水镇那边的第一批订单已顺利完成,买家表示满意,要求每月至少供应两次。为了节省来回时间,林波决定在镇上设一个联络点,由信得过的兄弟驻守,负责接洽和运输安排。

“这样一来,效率就高多了。”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下一步计划,“等养殖全面铺开,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拓展更多城市市场。”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坐在空间边缘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满天繁星出神。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空间在,他就有无限可能。

突然,他听到身后传来窸窣声响。

转身一看,是二虎提着一篮新鲜的鱼走来。

“哥,今晚加餐。”他咧嘴一笑,“尝尝咱自己养的。”

林波接过鱼,轻轻捏了捏鱼鳞,触感真实而鲜活。

他笑了,眼里映着月光。

下一秒,他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朝出口走去。

“明天开始,扩建第二期养殖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