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财富归乡:重生者的新使命

换源:

  林波站在签约会场外的长廊上,手里仍攥着那张神秘纸条。人群的喧闹声从会议厅传来,他深吸一口气,将纸条小心地收进西装内袋。他知道,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回到办公室后,林波召集了财务主管和助理小刘,让他们着手整理自己名下的所有资产,包括现金流、不动产、投资组合等,并要求形成一份清晰、可读的报表。与此同时,他还安排了一支由村中年轻人组成的调研小组,对山村当前的基础设施状况、村民收入水平、生活需求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查。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捐点钱、修几条路。”他对团队说道,“是要真正改变村子的命运。”

几天后,财务报表交到了林波手中。数字比他预想的还要可观。而调研报告也显示,村里最迫切的需求集中在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落后三个方面。尤其是通往外界的道路年久失修,雨季时常常塌方,严重影响农产品运输和村民出行。

林波没有犹豫,当天晚上便召集父母在家中开会。

“爸、妈,我想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村里建设上。”他开门见山地说。

林父听完皱起了眉头:“你这孩子,赚钱不容易,别一下子都投进去。咱们家现在过得去就行了。”

“爸,我知道你是怕我吃亏。”林波耐心解释道,“但我现在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责任。我们林家能走到今天,靠的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还有整个村子的支持。我想让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林母点点头,轻声道:“你从小就知道替别人着想……只是你要怎么做,才不会让村里人觉得是施舍?”

“我会用项目的方式来做。”林波说,“比如修路、建学校、改善卫生所,这些都要通过招标、雇佣本地劳动力来完成。这样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林父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叹了口气:“那你得做好计划,别太冒进。”

“我已经有了初步方案。”林波拿出一沓资料,“先从修路开始,然后是教育设施,最后是医疗升级。每一步都会分阶段推进,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林母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欣慰地笑了:“你做事,我们放心。”

几天后,一场全村大会在村委会议室召开。村民们陆续到场,不少人脸上带着好奇和期待,也有人面露疑虑。

林波走上讲台,环视一圈,开口道:“各位乡亲,我是林波。这些年,靠着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走出大山,做出一点成绩。今天回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把我们的村子变得更美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心里可能有很多疑问,甚至怀疑我的动机。但我要说的是,这不是施舍,而是合作。接下来,我们会启动几个基础建设项目:第一条是修缮通往镇上的主干道,第二条是在村里新建一所小学,第三条是对村卫生所进行全面翻新。”

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修路?”有人低声问,“真的假的?”

“听说要盖新学校?那我们孩子以后上学就不用走那么远了。”

“林总真愿意出这笔钱?”

林波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我不会空口白话,这些项目都会公开透明地推进。你们可以监督,也可以参与。而且,我还会设立一个意见反馈渠道,任何关于项目的建议或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认真对待。”

说完,他在台上摆上了几个意见箱,并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村民的意见。

会议结束后,几位老人围上来,拉着林波的手感慨万分:“林娃子啊,你真是没忘本。”

林波笑着握住他们的手:“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也不会忘记你们。”

第二天起,修路工程正式启动。林波亲自监督施工进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他还特意安排了几位懂技术的年轻人参与到管理中,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也为村子培养未来的骨干力量。

随着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加入进来。有人帮忙测量地形,有人参与搬运建材,还有人自愿担任后勤保障。整个村子仿佛焕发了新的活力。

而在一次走访中,一位老村民无意间提起:“要是能把咱村的野山参种起来,搞个特色农业基地,说不定还能卖出去。”

这句话引起了林波的注意。他立刻让人收集相关资料,并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土壤和气候条件。结果发现,村子周边确实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尤其是野生药材和有机蔬菜的种植潜力巨大。

“这是一个机会。”林波在内部会议上说道,“如果我们能在村里建立起一个生态农业基地,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提升村子的整体经济水平。”

财务主管点头附和:“我们可以先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试点,如果成功再逐步扩大规模。”

林波沉思片刻,随后果断拍板:“那就这么办。先建一个示范园区,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再培训一批本地农户。未来,这里不仅要成为我们产品的供应基地,也要成为其他乡村学习的榜样。”

夜色渐深,林波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工地。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心中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这一晚,他做了一个决定——要把自己的人生,真正与这片土地绑在一起。

而这份决心,才刚刚开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