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陛下急子民所急,想子民所想,办事很有气魄,他想把自己亲身创造和总结的那一身农业操作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子民们。让他的子民们尽快掌握种植五谷的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尽快掌握制做农具、卷养兽类、养殖鱼类、蚕类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
姜氏陛下朝思暮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定在宛丘城附近创办一所“农业技术培训学校”。他想利用这个埸所,把自己那一身农耕技术传授给他的子民们。
他知道招收农技学员的诏谕已经传下去10余天了,各部落、各氏族很快就会把他们筛选出来的人材送到宛丘来。
建筑一所学校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要寻觅实习基地,收集建筑材料。
因为是朝廷大事,又是陛下亲自操办,“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很快就建立起来了。位置在宛丘城底门广场的左边,是一个四合院,西三间、北五间是讲学堂,东三间是厨房,南三间是学员们老师们休息的地方。
在学校的周围,是几十亩的庄稼地,有黍米地、稻谷地、秫米地、谷子地、南瓜地、白萝卜地、红萝卜地、多种绿叶蔬菜地、扁豆地、絲瓜地、芋头地等等,只要当时可食之物,炎帝都让扈从、侍郎、护卒们种植。他要把它们作为农技敎学的实验甶、实习田。
姜氏陛下亲自当敎授。
敎授、学校、学员、实验田、实习园地准备就绪后,姜氏陛下开始了他的举世罕见的、上古第一所神农学校开学典礼仪式。
这天万里无云,阳光明媚,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学校院子里就坐满了人。一共有300多号人,学员250人,外加各位部落头领与朝廷重臣与学校管理人员100余人。
人们正在窃窃私语时,姜氏陛下春风满面的走上讲台。他先环视了一眼台下众人,然后开门见山的道:“各位神农的股肱与栋梁们,今天把诸位召集到一起,目的是为了尽快让我们神农的子民吃饱肚子,冬天不再挨饿受冻。这是件大事难事。怎么才能办好这件大事难事呢?把粮食、瓜果、蔬菜搞的大丰收了,有了积蓄有了剩余就能办好这件大事难事。怎样才能把粮食、瓜果、蔬菜搞的大丰收了、有剩余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开垦耕地、让地里多长出粮食来、多长出瓜果来、多长出蔬菜来。怎样才能让土地多长出这些吃食来呢?我想出了好多办法,并想把这些好办法敎给你们,你们愿意不愿意学习呀?”
“愿意愿意!”台下马上有众人回答。
“很好!你们回答的我很满意!”姜氏陛下高兴的道,“你们有这种爱学习的态度,说明我们神农还有救,我们神农还会富裕強大起来。东夷人为什么敢于肆无忌惮的欺负我们、抢劫我们,因为他们小瞧我们,看不起我们,他们认为我们贫穷,没有剩余吃食,养不起很多士卒扺挡他们、打跑他们,沒有很多肉呀粮呀把身体喂养的壮壮的打败他们。这是件坏事也是件好事,就看我们怎么想了。他们认为我们贫穷,这是逼迫我们要向土地要吃食,他们认为我们沒有肉吃身体瘦弱,这是在逼迫我们要向山林向池塘要兽肉要肥鱼,他们认为我们笨拙不会种植五谷、果蔬,这是在逼迫我们要学习农耕技术,向土地索取更多的布帛菽粟,向山林向池塘索取更多的兽肉肥鱼。常言道,人不亏地地不亏人,只要在地里多流汗多吃苦,地就不会亏待我们,就会给我们生产出更多的粮食、瓜果、蔬菜,只要我们勤劳狩猎,学会在家中卷养牛、羊、鸡、兔,养殖鱼类,我们就能经常吃上肉类蛋类肥鱼,我们的身体就会強壮起来,就能勇猛的打胜打跑东夷人。”
台下一片安静,人人翘首静听,都被陛下淳朴浅显的道理所折服。
姜氏陛下越说越兴奋,他喝口水滋润一下嗓子,接着又道:“俗话说,人勤地不懒,这是句老话老道理,告诫我们种地要勤快、多干活、管理好庄稼,地就长的庄稼好,庄稼长的好就会多打粮食、多给我们生产出吃的东西。我们不但要苦干实干,还要巧干,怎么才叫巧干呢,下面我给你们介绍几种巧干的方法。1是要把土地挖的松软些,让禾苗容易把根扎深。2是要多施肥,让禾苗有足够的营养。3是要勤浇水灌溉,让禾苗喝足水。4是要合理留苗,不要为了多打粮食把禾苗留的很稠密,这样会适得其反,不但不会多生产,反而会减产,留苗要适当。5是留苗时要分辨清楚良莠,别把好苗当作莠子拔掉。6是要消灭害虫……等等,朝廷办理这所学校,目的就是敎会你们会管理土壤,会管理禾苗,会管理收割,会管理卷养兽类,会养殖鱼类蚕类,培养出很多农技能手,带领全体神农子民把农耕搞好,让土地为我们多增加产量产品,让神农的子民们吃饱吃好穿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陛下为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苦口婆心的讲了一上午。他那渊博的农业知识博得了台下无数人的掌声与崇拜。人们都认为他是天上的一位天子,受天帝派遣下界到人间敎导子民学会种植五谷的,学会训养兽类的。
为了提高土地产量,解决子民的温饱问题,姜氏陛下创建了一所“农业科技培训学校”和多块“实验田”,并亲自当敎授,向学员们传授他的多项农耕技能与卷养兽类的经验。经过一年的时间,姜氏陛下很快就培训出了一大批农技师和技术员,然后让他们返回到各自的部落中、氏族中,去指导农耕、农种、农管、农收、卷养兽类等技术,使农作物产品与肉类快速提高了产量。
姜氏陛下的这一创举,经过培训的子民回到自己家乡后,实践证明,他们管理农耕农收的经验,收到的成果,让各位大巫师、部落头领、氏族长们佩服、信服了。得到了各部落头领、各氏族长的热烈欢迎、坚决拥护。他们有的邀请炎帝到本部落去办临时讲习班,教会众多人子种植五谷,有的氏族长亲自参加炎帝办理的授课班与实验田,有的社会耆宿亲自把儿子、孙子们送往圣都,参加陛下创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学校”。
在神农国大地上刮起了一股学习农业种植技术的热潮。
他们深信,把孩子们寄托在陛下创举办的这所学校里,他们的孩子会学习到很多神农知识,会变成一位神农子。会变化成一位出类拔萃的能人,时代的佼佼者。
炎帝创办的这所“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很得人心。你看,冬天刚到就有许多氏族、部落派遣身边人来到宛丘,求助陛下帮助。
狼山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我氏族大王道,‘神农学子回去后,管理农耕之事屡见成果,秫米、禾苗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秫米大丰收,爪果类产量翻了一倍。大王请求陛下明年再给我们氏族培训若干神农学子,帮助我们全氏族的土地到了秋收季节再获得大丰收。不知陛下可应允此事。’”
草山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我大王尝到了培训神农子的甜头,希望陛下明年再给我们草山氏族培训一批农耕神农子,管理、指导我氏族子民种植五谷、种植瓜蔬,让我们氏族的所有子民吃饱肚子,冬天、春天不再挨饿。不知陛下可应允这事。”
大湖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我氏族大王道,‘今年冬天、春天没有饿死人,是神农子们救活了他们。今年如果沒有这十几人管理、指导子民们农耕农收,让粮食、瓜果大丰收,人子们有了吃食,今年春天还会饿死很多人。我们要感谢当今陛下,感谢他为我们培养了神农子,让大地多给我们生长了粮食、生长了瓜果蔬菜。请求陛下明年再给我们氏族培训一批神农子。’”
朝阳山部落头领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我部落在你培训的神农子帮助指导下,粮食收获翻了一翻,夏天养鱼多收获了五大池子,冬天狩猎多收获了半屋子兽肉,子民们高兴极了,经常硊地磕头感谢陛下的大恩大德。请求陛下明年继续再给我们部落培训、培养一大批神农子。希望陛下应允这件事情。”
卷须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我们卷须氏族长让小厮告诉陛下,我们那里是山地,种植五谷不适合,但果树很多、野兽很多,希望陛下明年多给培训一批会管理果树的神农子、会制造弓弩的神农子、会狩猎的能手。请求陛下开恩,应允这件大事。”
尊卢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氏族长派遣小厮到圣都来告诉陛下,子民们尝到了神农子给他们带来的甜头,纷纷要求要到圣都来学习农耕技术,圈养兽类的技能,养殖鱼类的办法,氏族长沒办法劝解住他们,就打发小厮来请求陛下快快亲莅我们氏族中,办个培训学堂,把你那一身神农本领传授给他们、敎会他们。”
赤水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赤水有渠有池塘,养鱼养虾养王八很方便,子民们笨拙,不知道怎么养活它们,请求陛下亲莅(336页左下)我们这里来指导,敎会子民们养鱼养虾养王八的方法。希望陛下不辞劳苦,答应下这件事。”
阴康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我们氏族子民人智未开,种植五谷不开窍,请求陛下莅临指导,敎会子民制作农具,教授子民种植五谷的技巧,敎会子民使用牛、马耕地、犁田,减轻劳累。敎会子民们浇水灌溉禾苗。”
长粟沟氏族长派遣扈从到圣都禀告:“回禀陛下,长粟沟水源充沛,粟苗生长茂密,良莠不齐,子民不会区别粟苗和狗尾巴草,留苗时经常会拔掉粟苗留下狗尾巴草,造成减产。请求陛下亲莅指导。”
弯弯沟氏族长派遣身边人来到圣都禀告:“回稟陛下,我们氏族依山傍水,树林很多,族长发现便于养蚕、养蜂、养麻、沤麻,但是族长学问浅薄,对这类琐事一窍不通,得知陛下是位博学之士,知识渊博,请求陛下莅临我氏族传授指导。”
……
姜氏陛下在当时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在上古那个年代的确是对人类的一种特殊贡献,对解决人类吃饭穿衣问题贡献很大。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姜氏陛下这一义举,在当时是一种英雄所为,在上古那个人智未开的时代他就如同天神一般的人物。即便是现在,对于那些对人类贡献极大的科技人员、国家也还是给予他很高的荣誉,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例如袁隆平院士。
总起来说,在姜氏陛下执政后,农耕农收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农业方面出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农田不断增加,粮食以及农产品越来越多,一到秋收季节到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蔬菜堆成垛、粮食装满仓,肉类鱼类不断增加,子民生活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发生了一个飞跃式发展,人类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在上古那个年代,是件很伟大的创举。后人们为了纪念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便称谓神农王朝;姜氏的子孙为了纪念他、缅怀他,便称谓他为神农氏。
为了避免长篇累牍,具体的细节就不多写了。简而言之,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一个农业飞速发展的年代,一个激发人类大脑智慧迸发的年代,一个发明创造颇多的年代,一个改革创新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发展的年代,一个对农业发展贡献很大的年代。由于姜氏陛下的种种努力,人类由原来依赖采集与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进步到以农产品农耕为主的生活时代。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一个里程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