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部落王蚩尤与炎帝争夺天下

换源:

  1、神农国历山陛下(下)

火正祝融裔听后、脸上发讪,反驳道:“熙裔大巫师!我会不悦吗,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稍稍又道:“你这是耍狡猾偷懒,故意找借口推脱此事。”他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满头浓发,红脸大汉,像一尊铁塔。在朝廷中专职农事。(相当于农业部长。)

“火正!你这是冤枉人,我真心是为了团结、别产生你我隔阂,本巫师性格刚正,从不做这种狡猾之事。”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是出于什么心意,你口出此言,只有你自己心中明白?”

“我当然明白,我是真心实意为陛下着想,完全是从团结着想,天地可鉴。”

“本人是小肚鸡肠的那种人吗?你用此言论对待我?”

“是不是你自个明白,众人明白?”

……

两位争辩很久,在坐的无人劝解,他们各怀鬼胎,有的在看笑话,有的却心中暗乐,唯恐朝会平静。历山陛下不得不出面调解了,他道:“二位爱卿快快打住、打住,再不停止辩嘴,寡人要生气了。”

历山陛下此言一出,给了二人下台阶的机会,便缄口。

“刚才关于“神农子”之事,”陛下又道,“寡人是这样考虑的,火正祝融裔,事务繁忙,整日为农耕之事奔走田野,辛苦大大,但还是田间五谷欠收,收获不尽人意,使得国库仓储不满,子民冬季无米可食,寡人想,这是朝廷大事,关系到饿死人的事情,农耕要务非同一般,这事要增加人员,加强人力,快快扭转这种五谷欠收的局面。熙裔爱卿年富力强,又聪慧,只管理朝廷杂务之事,(相当于现今掌管后勤的最高长官)有点浪费人材,他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还应该多替朝廷分忧,去支援、协助火正,扭转五谷欠收,为农耕之事多费心费力。

历山陛下以上言语,弦外之音,明显对火正祝融裔管理农耕不满意。帝王就是帝王,要釆用措施,火正祝融裔再不下大力气,扭转农耕欠收局面,火正一职,就要落到熙裔氏之手。而熙裔氏在朝为官十几载,对这种政治兆头早已嗅觉灵敏,听后心中暗乐。神农连续几年五谷欠收,陛下早就对火正祝融裔不满意,他仔细评味了陛下的言语后,明白了陛下的话意,立刻改变想法,高兴的道:“喏,陛下,臣为了神农子民的吃和穿,熙裔氏愿意干这活,臣记住了陛下的嘱托,明日就开始着手办理这事。”

“很好,”陛下听了很高兴,表扬他,“寡人就喜欢爱卿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说完,陛下用一下茶水,润润口,然后面带笶容,看着火正祝融裔道:“火正祝融裔,共工氏一族现在怎样?正是汛期、五谷成熟期,他族治理的水患有没有成效,秫米、稻米有沒有被洪涝淹沒?”

火正祝融裔心中正在不高兴,听到陛下询问,低着头回答:“共工氏一族素来心灵手巧,头脑活泛,又长期与水涝打交道,练就了一套治理水患的本事,我想,他族一定没问题,肯定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听爱卿之言,你只是猜测,没有去过他族,到田间转转、看看?今年不比往年,今年雨水颇多,那黄河水定会暴涨,一旦岸坝崩溃,河水便一泄千里,百里之内,一日就变成汪洋,不过两日,共工氏族就会全部被淹,你身为朝廷管理农耕的火正大臣,怎能掉以轻心,不亲自去视察慰藉。万一今年收获不如往年,朝廷摊派的贡品按照去年数量摊派下文,岂不惹共工裔氏不高兴,抱怨寡人与你?”

本来火正祝融裔对刚才之事就窝着一肚子火,表情愀然,听后反唇相稽反驳道:“陛下言重了,陛下不要责怪敝臣,虽然敝臣身担火正一职,但根本不懂治理水患之本领,去了又有何用,再者,那共工氏族一向治水患有方,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一定会把水患治理好,一定又是个大收获年,难道敝臣说得不对吗?,还要敝臣亲临其境。”

“祝融裔!你这是猜测之言,你这是经验之谈,言辞毫无根据,是在抵触寡人,为懒惰狡辩。”陛下有些动怒,语音加重了。气愤之下,只称呼他祝融裔,不尊称他火正祝融裔,把他的官衔去掉,以示轻蔑之,表示对他很不满意了。历山陛下用这种微妙的言语,开始不尊敬他、刺激他、警告他。

君臣出现了这种不融洽、扺触情绪,开始互相侮辱,祝融裔还想继续在朝廷中混下去吗?历山陛下以后还会有好“果子”给他吃吗?火正祝融裔历代都在朝中任职,难道他不懂得这种利害关糸?

答案是,火正祝融裔很懂得这种利害关系。他族历代出任朝廷“火正”一职,在政治上见多识广,对天子玩弄政治手段这一套司空见惯、心知肚明。他的祖上祝融氏发明了“火历”,当时是一门尖端科学,功劳很大,所以他这一族的后人,历代都被朝廷重用,被册封为火正。火正祝融裔又在朝廷已经为官几十载,见多识广,什么样的政治埸合没经历过,他政治嗅觉灵敏,怎么会不懂儒家那套君臣之道。既然他敢这么做,自有他敢做的道理。

火正祝融裔脸色怅怅,已经预感到他今后的下场,但他现在已经不惧怕历山陛下了,他看到陛下的脸色,一点血色没有,面色苍白,灰暗灰暗的,说话已经无力,眼睛已经无光,他明白历山陛下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大限将至,不久便会薨。他薨后,天子很快就要更换。

上古时代不是世袭制,更不是任命制,而是极盛行选举制。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到那时,被当选的新陛下根本不会理会此事。所以,火正祝融裔才敢如此放胆对待陛下,如此蔑视历山陛下。

火正祝融裔只是低下头,缄默不语。即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赞成,显露出那种满不在乎的样子。

历山陛下既气又恨,但体力有限,他不想和火正祝融裔纠缠下去,继续询问共工氏一族的事了。于是又用些茶水,把上涌的痰压到肚子里,他忍耐着怒火,又询问南方祝融裔一族,他道:“你们南方祝融裔族今年怎样?回去过没有,看到今年的年景如何?五谷长势如何?稻米收获如何?你们祝融氏族那位祝融裔王准备今年要上缴国仓多少?”

由于刚才之事,火正祝融裔还余怒未消,听到陛下询问他,便抬起头,不得不敷衍道:“回去过,堂兄祝融裔氏族上半年遭遇旱情,两个月没有下雨,河塘干涸,田地干裂,秫米、黍米、稻米欠收五成,今年上缴的贡品要减一半。”

历山陛下听后半信半疑,南方旱情怎会如此严重?还要减去一半贡品,还纯粹是在打马虎眼,庇护本族利益。于是道:“旱情有如此严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你亲自察看得知、还是听下人稟报得知?”

“是本人亲自察看得知的,”火正为了搪塞陛下,不得不用谎言欺骗他。祝融氏族位在南方,远离神农圣都“宛丘”,一路荒山野岭,跋山涉水,豺狼出没、路途险恶。其实,他根本没有回去过祝融裔氏族,对祝融裔氏族今年年成、一无所知。

历山陛下听后无奈,但还是对他的话怀疑。他认为火正祝融裔说的这些话全是谎话、屁话,是为了敷衍他。但又没有证据反驳他。即便此时有证据,历山陛下也无力再和他争论了,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这时,陛下只是忧心忡忡,愁容满面。他想:今年五谷如此欠收,到冬天其他氏族又要饿死人了。沉默片刻后,轻声道:“寡人有病在身,不能亲莅视察各氏族,爱卿辛苦了。”此时历山陛下还说出这类话,不知是暂时哄骗他、还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重裔氏,该裔氏、熙裔氏了解火正祝融裔的为人,明白他是在耍赖,推卸责任,为自已懒惰掩饰。

现在谁都明白,陛下大限将至。同朝为官,眼下神农国这种态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互相包庇,谁也不想得罪人,当位好好先生为好。但心里都在耻笑他,此人太会撒谎了,张口就来。

“熙裔爱卿,还有一事要抓紧办理,就是挑选皇储之事,寡人感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为了神农国的将来,想禅让。要早早遴选人材,选定继承者,这事是寡人嘱托你与后土女主负责的,时间不短了,为什么后土女主还没回朝廷,还没把此事办理好?”

在上古时代,盛行选举制度,不论是伏羲王朝还是神农王朝,都属于部落联盟时期,流行的是轮流执政。部落联盟中哪一个部落最为强大,谁就有机会赢得执政大权。

熙裔氏听后道:“回陛下,遴选皇储关系重大,选贤举能一定得认真。因为皇室是天下的正统,天子是子民的福星,天下太平、五谷丰收,是天帝赐福的结果……”

“打住、打住,”陛下制止曰,“这些道理我明白,说说你二人是怎么办理的此事。”

“敝臣与后土女主商定,”熙裔氏继续道,“她先到各部落、各氏族去走访一趟,一是去发现人材,二是听听各部落、各氏族首领的意见,避免朝廷选人不当,给天下万民带来灾难,遭到众人非议。”

“尔等这样做甚对。”陛下听后道,“选择皇储一定要严苛、谨慎,除了要求皇储人选各方面优秀、是人中之龙外,还必须本性善良,道德高尚,是人中俊杰方可。”

重裔氏在朝臣中资格最老,按资排辈,早有意想当皇储人选,听了陛下这番言语便心灰意冷,一时脸色不高兴。想:原来陛下根本没考虑他为皇储人选。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别有用心的道:“陛下,皇储之事不要过急,陛下身体只是劳累所致,并无大碍,不要考虑逊位之事,让御医多用些补药服下,再静养些时日定会康复的。”他想劝阻陛下把选择皇储之事暂时搁置,利用这段时间活动人脉。

“谢重裔爱卿宽心,寡人逊位心中有数,这是天下大事,有备无患,皇储要早做准备,一旦选定,可早早来朝廷中做监国,守在寡人身边历练历练。”

“既然这样,臣推荐九黎部落王蚩尤可做皇储人选,请陛下与诸位斟酌。”

“爱卿选贤举能很好,但要任人唯贤,此人不适合!”历山陛下立即反对,“九黎部落王虽然有才能,是龙虎之辈,但只是一位枭雄,他缺少圣德,没有德行,行事心狠手辣,没有爱民之心,这种人万万用不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