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黄总的邀请

换源:

  “你看,我就说他志向远大吧,我还想着再过几年呢,这已经开始全国布局了。”李雄飞调侃道。

“我先走了,路不好走,你能来送我,真是没想到,非常感激。以后如果有机会见面,希望在土地、贷款方面多多关照。”

“放心,能帮的我一定帮,现在正招商呢。”

李卫东挥挥手,上车,向着远方疾驰而去。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一次离别,可能意味着接下来十几年的难相见。

来自未来三十年的李卫东,最开始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路上车水马龙乱成一团,出行超级不方便,老百姓连个呼机或者固定电话都没有,只要一出门,就好像和世界断了线。

嘿,或许能见到心里挂念的人,能踏上心中向往的旅途,这本身就已是种难得的享受了吧!

天色眼看就要摸黑,差不多七点了,李卫东扛着包,走回楼底下,抬手敲了敲门。

“哪位啊?”李锦华应声而出,通过门上的猫眼瞄了一眼,瞅见是李卫东,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赶忙把门一把拉开。

“终于回来了。”

“姐,不许哭!”李卫东笑着看她,看着眼前的李锦华,李卫东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记得关门哦!我正忙着给你做吃的呢。”李锦华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藏不住,急匆匆地把他往屋里拉。

……

这事儿啊,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快传遍了整个商界圈子。在当地商家看来,他好像无所不能,短短时间里制造了一连串惊喜!

就连马步远,那也是当了上门女婿,靠着老丈人的势力一步步往上爬,可李卫东,才半年功夫,就走完了人家几十年的路。

这怎能不让人吃惊?而对白原市那些知情的人来说,更多的则是震撼——有些人啊,生来就不凡。

黄总边吃着饭边看电视,但心思早就不在这儿了。每年年底,当地都有这么个习惯,会把一些有钱的商人和领导聚在一起,吃顿饭。

特别是现在,大家都鼓励招商引资,更得加强合作。这种级别的饭局,参加的不是大老板,就是那种国营私营混搭的大企业,小本经营的基本沾不上边。

“吃饭吧,又在想啥呢?又是那个开工厂的事?我这几天耳朵都快被磨出茧子了。”黄总的夫人没好气地说。

“你说我该不该帮他一把?”

“你不是都要离开了吗?爱帮不帮!”

黄总放下碗筷,叹了口气说:“这种人才也真是难遇,就一顿饭的功夫,能帮就帮一把吧!”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李卫东还没起床,李锦华就推开了卧室门,“快起来,我给你炖了鸡汤呢。”

李卫东懒洋洋地爬起来,正准备去洗漱,家里的电话铃突然响了。他接起电话问道:“谁呀?”

“李老板,是我,黄海涛。”

“黄总啊,好久不见了。”李卫东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还得感谢您呢,要不是您面子大,李雄飞也不会对我那么客气,临走时还亲自送我一程,改天我请您吃顿好的。”

“别等到不确定哪天了,就这周五晚上有个聚餐,会来不少人,都是些大公司的大佬,还有个事儿,我马上要调到别的地方工作了。”

“哎哟?您要调动工作?那可得祝贺您步步高升啊。”李卫东嘴上客气着,心里盘算了一下,随即回答:“成,我肯定会去的。”

挂断了电话,李锦华伸长脖子打听:“谁的电话呀?”

“黄总,邀请我去参加个饭局。”李卫东拍着多多的背,心里盘算着,这场饭局肯定不简单,他都要走了,还特意叫我,显然是想拉拢一下关系。

除了一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哪有人天生就有关系网的?但很多关系都是慢慢建立起来的。李卫东明白,自己表现不错,黄总是想抓住这个联系纽带。

如果只是平级调动,可能就用不着他了,可能是高升,比如去管一个城市之类的,到时候有招商需求,自然就会想到他。

他已经有快两个月没去厂子了,吃完饭后,李卫东起身去换衣服。

以前厂子周边荒凉得连棵草都没有,附近几间房子空荡荡的没人住,但现在却是熙熙攘攘,那些屋子都改成了餐馆,拉货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天冷,要是夏天,怕是路边都会摆满摊子。美味食品愣是把一片荒地变成了热闹的市场。

厂子管理更规范了,地面也更干净整洁。李卫东觉得高志伟像是随时准备迎接检查一样,比他离开时好上太多了。

“李总好!”

“厂长好!”

“董事长好!”

各种称呼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李卫东一个个回应着。以前的小工厂,每个人他都熟悉,现在迎面走来的却是一张张新面孔。

工厂已经满员了,别说全部记住员工的名字,就是管理人员都认全也不容易。

走到办公室门口,菜头从财务室走出来,一见李卫东就咧嘴笑了,“东哥,你瘦了啊!”

“你倒胖了不少。”李卫东笑笑道:“高总在吗?”

旁边办公室的门开了,高志伟满脸堆笑地走出来,以前的那种高傲,那种从大企业来到小工厂的优越感全然不见了。

“欢迎李总回来,您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您这样的人,企业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关羽能单刀赴会,您这可是孤身闯龙潭,还把这么大一个厂子搞起来了。”

“少来?以前老是和我对着干的。”李卫东疑惑地说。

高志伟竖起大拇指,“心悦诚服,彻彻底底服了!”

“通知大家开会,年底了,摸摸底,还有明年的扩张计划。”李卫东挥挥手,说完进了办公室。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站满了十来个人,小小的空间显得拥挤不堪。李卫东看看众人,问:“咋这么多人?”

“李总,咱们厂现在有八百七十多人了,是个大厂了,这还有一部分不那么关键的管理层没来呢。”高志伟小声说。

“好吧,换个地儿开会。”

在一个宽敞的会议室里,这地方以前是个小仓库,改造过后,李卫东翻阅着手里的文件夹,里面显示的利润确实喜人,市场需求也旺盛,只是现在受供应商牵制,潜力施展不开。

“情况就是这样,还挺好。而且我们在白原市那边已经建了自己的原料加工厂,过年以后,高总打算带几个同事去实地考察一下。至于管事儿的人选嘛,我这边有几个人选,可以挑一挑。今年市场需求总是满足不了,所以说明年最重要的事儿就是把生产规模搞大。就一个条件——速度要快,快点投入生产,快点把产品做出来,再快点占领市场。现在我们厂每个月能赚一百多万,但明年我们要争取挣到一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