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日,白眉肖历,威风凛凛,横亘于长街之央,犹如怒目金刚,欲阻百里东君、雷梦杀、司空长风三人去路。
三人面面相觑,正欲施展浑身解数,忽闻一缕悠扬箫声,穿云裂石而来,竟是清歌公子翩然而至,以乐化剑,扰得局势如醉如痴,众人皆为之侧目。
东君笑曰:“此等雅兴,恐非阻路之意,倒是添了几分乐趣。”
梦杀亦道:“公子箫声,妙绝天下,吾等且听风赏月,再言他事。”
长风则摇头晃脑,作吟诗状:“箫声起处风云变,英雄何惧路难行。”
肖历见状,怒从心生,提剑便刺,然清歌公子身形飘逸,宛若游龙,轻松避其锋芒,反以箫音为引,令肖历剑招频频落空,引得围观众人捧腹大笑,皆道:
“此乃何等武艺,竟以乐制敌,妙哉!”
趁此间隙,东君三人借势突围,如脱兔般遁入夜色之中,直奔奚若寺而去。
至寺前,三人相视一笑,仿佛劫后余生,又似共历风雨之挚友。
梦杀忽而面色一沉,道:“二位兄台,真乃天启城所遣之暗棋乎?”
语毕,眼神中满是失望与不解。
东君闻言,故作惊愕,随即捧腹大笑:“梦杀兄此言差矣,我等若非逃难至此,岂敢擅闯江湖?天启城之大,我等不过蝼蚁,何来棋子之说?”
长风亦附和道:“正是,吾等皆是性情中人,因缘际会,共赴此难,何来算计?”
正谈笑间,清歌公子飘然而至,手持玉箫,面带微笑,仿佛刚从云端漫步而下。
他先是打量一番东君,而后悠然说道:“东君兄,久闻大名于乾东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东君拱手回礼,谦逊道:“公子谬赞,吾等不过是江湖浪迹之人,怎敢与公子相提并论?”
梦杀见状,心中疑虑稍解,笑道:“既是误会一场,何不共饮几杯,以解今日之乏?”
长风连忙附和,众人皆大欢喜,遂入奚若寺内,寻一清净之地,备下薄酒几盏,共叙江湖风云。
席间,清歌公子以箫为伴,演奏一曲《笑傲江湖》,箫声时而激昂,时而缠绵,仿佛能勾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
东君三人听得如痴如醉,不禁随声附和,或歌或舞,一派欢乐景象。
梦杀更是大笑道:“此等良辰美景,有此佳音,此生足矣!”
酒过三巡,众人皆有几分醉意,开始讲述各自江湖趣事,笑料百出,引得寺内僧众亦忍俊不禁,纷纷侧目。
东君笑谈自己如何误打误撞成为一方豪杰,梦杀则炫耀自己如何在敌阵中七进七出,而长风则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如何用智谋化解一次次危机。
清歌公子则在一旁静静聆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以箫声应和,整个奚若寺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连月光都被这份欢乐所感染,变得更加温柔而明亮。
夜深人静之时,众人方才依依惜别。
东君、梦杀、长风三人携手步入夜色,心中却已种下不解之缘。
而清歌公子则独立于月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轻轻吹响玉箫,一曲《送别》缓缓流淌,为这段意外的相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歌公子一笑倾城,百里东君见状,心中暗喜,颇有所悟,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众宾客正欲畅谈天下事,忽闻雷梦杀一声断喝,如惊雷乍现,满堂皆静,皆愕然相视,不知此中何意。
洛轩翩翩而至,手持折扇,轻摇微摆,面带三分笑意,七分神秘,言曰:“诸位稍安勿躁,尚有贵客未至,此中事端,非同小可。”
众人闻言,纷纷侧目,心中好奇更甚。
雷梦杀眉头微蹙,目视洛轩,询其来由。
洛轩笑道:“近日江湖风起云涌,暗流涌动,有人于幕后运筹帷幄,誓要保全顾剑门一命,以免江湖再添无谓纷争。”
百里东君闻言,不禁好奇心起,笑道:“天启城中,能有如此手段与魄力者,莫非是那风华绝代、智计无双的风华公子乎?”
雷梦杀点头应允,神色间似有赞许之意,又似含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猜测不已之际,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清脆悦耳之声,如黄鹂出谷,又如珠落玉盘。
洛轩微微一笑,轻声道:“客人已至,诸位且看。”
言罢,一女子款步而入,身着淡雅衣裳,发髻高挽,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正是那传说中的晏小姐。
晏小姐步入厅堂,犹如仙子下凡,引得众人眼前一亮,纷纷赞叹不已。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