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给自己找了个强敌呀!

换源:

  “啊!”何李氏惊讶地叫出声。

何大清也惊呆了,抓住筷子就停在那。

小雨水一直发生了什么事,边吃边看着三位大人。

在她的世界里,只要有爹,有扬哥,还有今天的肉菜,就什么都有了。

何大清与何李氏互视一眼,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心里都明白,这事很有可能发生的。

如今,易、何两家已经与仇人无异!

一旦自己有了孩子,而易中海没有。

对他品行了解最多的何李氏想来,这百分百可能会发生。

提防是肯定的,还是刚才那句“没有千日防贼的”,小孩长大都要十多年。

二人将目光一起投向,正在给雨水夹菜的林清扬。

“小林,你撮合我俩个,我们共同敬你一杯!”

何大清倒上酒,对着林清扬说道。

喝完杯中酒。

何大清继续说道:“小林,叔虚长了岁数,还没你看得清,还请帮忙想个法子,我一家领你这个情!”

对易中海,林清扬是恨不得他马上去死,但是又不能死在自己手里。

所以,也不能直说,把易中海弄死的话。

“院外的我不知道,在院内呢,得给易中海找点事做,让他没有精力来添乱,这个办法可行不?”

何大清与何李氏对视一眼,摸不清这话意思。

“何叔、何婶,如今,易中海的手伤没好,是贾张氏给他做饭吧,像不像一家人?

要是生米煮成熟饭?以贾张氏的折腾劲,会不会让易中海分心呢?”

何大清与何李氏目光一亮,嗯,这是个办法,可是怎么做呢?

二人又将目光投向林清扬。

二傻子不傻呀?

而且,还很聪明,那他以前是………

也可能是被他娘压住了,让他扮演傻子,结果被贾张氏气死了他娘。

如今,就没人压住他了。

这是释放了真性情了?

易中海、贾张氏,你这是给自己找了个强敌呀!

呵呵,时时处处地给你们找麻烦。

就看你们顶不顶得住?

“小林,你看怎么操作呢?

“何叔、何婶,这方面你们是行家,我就不多说呢!不过呢,我觉得贾张氏这人吧,第一是贪钱,第二是贪吃,第三是贾东旭。

假如有人提醒她,易中海有两间房,每月有高工资,你们说,贾张氏会不会觉得,三间房、双职工的日子,是可以天天吃肉的!”

何家夫妻听完,哈哈大笑。

何大清手指林清扬道:“小林,你才是院里最聪明的人,什么闫埠贵跟你比,那是差的老远!”

何李氏也笑着点头,“可不是,即便是后院老太太,也比不上你!”

这个自己可不受,跟坏人比有啥意思。

“你二位捧了,我只想到这点,其它的都不明白,谁都比不上。”

话说了,至于怎么做,可就看他俩的,毕竟,他们比自己更焦虑更迫切。

三天后,林清扬将《长津湖之水门桥》送去出版社。

又请何大清帮忙介绍,找师傅将房子修缮了一下。

马桶还没办法安装,因为交道口这块,还没有挖地下管道了。

但是,林清扬预留了地方。

而后,每天都去图书馆看看书,日子一下悠闲起来。

丝绸店暂时没去,没有陈雪茹的丝绸店,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买了副围棋,无事时,在棋盘上练练棋艺。

半个月后,收到了《长津湖》的样书。

看了自己的“大作”,心里可是很骄傲的,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一点一点地描写出来,可是不容易。

没过多久,《长津湖》就在京城传播开了。

《群众日报》发表评论说: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民族精神!

从长津湖战役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应对不了的挑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解放日报》评论说:

《长津湖》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以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斗的细节,重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长津湖》更是提醒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忘了今天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

一时之间,人们见面必谈长津湖战役,必以长津湖“七连”战士事迹警示他人,必以吃苦奉献要求下属………

这天早晨,林清扬还在家中补觉。

“砰!”“砰!”

被惊醒的林清扬有些不耐烦,联系了鸷鸟一看。

“嚯!”门口站着不少人,厂里书记、叶东科长,还有好几个不认识的人。

赶紧起床,穿好衣服,打开了门。

装作不清醒的样子,问道:“咦,科长,你怎么来啦?”

“小林呀,这是厂里书记,还有报社领导,他们来看你,快请大家进去。”

“为什么要进来”,林清扬不耐烦地说道,“有事就在这说,我站了一夜岗,还要补觉,说完赶紧走!”

“唉,小林,你怎么这么说话?还有没有一点纪律?领导来看你,你怎么这个态度!”叶科长骂道。

“滚!再不滚,小心我揍你,一个科长了不起是吧!老子按时上班,你还想赶我走,滚你妈的!”林清扬骂道。

“砰!”把门关上。

门外,厂书记和叶东科长脸色极其难看。

尤其是叶东,自己下属当着领导的面骂自己,显得自己太无能了吧?

书记强压下火气,尽力将脸色调整到最友善(自认为的)。

对几位报社记者说道:“这个林清扬可能是昨夜没睡,有些起床气,咱们改个时间再采访,如何?”

那四位都是老记者,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场合没经历过。

被人骂,都能唾面自干的。

纷纷说道:“嗯,我看是这样,没睡好都会有起床气的,那就下次再联系,另找时间吧。”

在四合院外,书记和叶东送走了四位记者。

黑着脸回了轧钢厂,到了办公室。

拍着桌子,对着叶东骂道:“你知不知道,来的可是群众和解放两大报的,本来是要给咱厂子出名的,现在好啦,是出了丑,大大的丑!

来,叶东,你说,那个林清扬是个什么样的人?”

叶东也很生气,还特别无法相信。

原来看着个二傻子还很听话的,让他去后门就去后门,让他值夜班就值夜班。

怎么今天就变成这样了呢?

竟然骂自己,反了天呢!

回去就摆弄他,要他知道这一亩三分地姓叶!

“书记,我也没想到这事,这个林清扬吧,他脑子不大好使,在战场抗命两次!”

“哦,那他怎么会安排工作的?”

叶东苦笑道:“但是他立了三次大功,非常大的,抵消了两次,就剩一次一等功,所以,安排在保卫科。”

书记沉吟了一会,说道:“不对,里面肯定有事?”

指了指叶东,“把他档案拿来!”

等书记看了档案,问道:“这个杀敌无数,是杀了多少?”

叶东摇摇头,“不清楚!”

书记有指着一处问道:“这个抗命追击,很模糊呀?什么样的追击抵消了一个一等功呢?”

叶东还是摇摇头,“不知道!”

书记气坏了,骂道:“合着你就是不清楚不知道,就这样做工作的?不知道的事去查呀!”

“是,书记,我马上去查。”

书记挥了挥手,气得不想说话了。

这个叶东真不是搞管理的,还是部队作风,看来要物色个合适的科长?

林清扬是故意这样的,是有多方考量的:

战功被压制在一定范围,这是有必要的,也是保护了自己。

可是太出名了,对一个才18岁年纪还没有跟脚的人不是件好事,会被各种势力拉扯,不由自主地卷进各种旋涡,遭人嫉妒和攻击!

所以,不仅是不想出名,不想拍照、上报纸,而且,还得自污,与所有人保持距离。

这是一直以来,自己怼所有人的原因!

再说啰,今天接受了采访,身边熟悉的人都知道了自己写书。

二傻子是能写书的吗?

还怎么装二傻子人设?

只要苟着活过五年,就立即南下。

南洋那边有大把的功德,都在等着自己。

最后的原因,“侠以武犯禁”不是说说的,自己武功大成后,就已经蔑视权贵了。

而且,厂书记也好、科长也好,对自己没有半点恩情,想利用自己,见他的鬼去吧!

两天后,书记办公室

叶东说道:“书记,那个林清扬战场的事迹查不到,并且,不让打听,说是保密!”

书记:“哦,一个战士,才当兵两个月的,竟然保密?”

叶东点点头,那意思是真的。

书记起身,在办公室踱步,“还查到什么啦?”

“书记,通过军管会了解到,他去参军是被骗去的,回来后,他还打了那些人!”

“哦,详细说说!”

“他住在南锣鼓巷95号院,他父亲是厂里工人,两年多前出事故去世;他母亲被院里邻居气死,他去报仇,和两户邻居打了一架,这两人也都在咱厂里当工人。”

“等等,这两户邻居什么关系?”

“一个叫易中海,一个叫贾东旭,他俩师徒关系。”

书记说道:“继续说!”

“第二天,院里没有一个人帮忙安葬他母亲,他一人去安葬的。”

书记点点头,没说话。

叶东继续说道:“而这一天,易中海和贾东旭瞒着他,在军管会给他报名参军。”

“哼,居心不良!”

“可不是,这是绝户计呀。结果,后来这个林清扬居然说,愿意去当兵。”

“咦”,书记倒吸一口气。

“结果,当了两个月,退伍回来一看,房子居然被贾东旭联合易中海给占了。”

“畜生!”即便是城府极深的书记也骂了一声。

“后来,林清扬就把他俩家人给打了,还打了军管会的一名科长。”

书记点点头,觉得挨打应该。

“后来,军管会判定易中海和贾东旭和他母亲,三人劳教两个月。”

书记点点头,“事情还挺曲折的!叶科长你什么意见?”

“我都听书记的!”

“嗯,一动不如一静!暂时保持现状就好,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记住,对这种脑子不太好的,不要去刺激他,千万注意!”

“是!”

PS:读者帅哥们,你们赞同二傻子苟着吗?

码字不易,跪求打赏、鲜花、催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