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正在写这篇回忆的时候,心里有如千股浪涛在席卷着,此刻心中有另外一件事情干扰着我,因为我需要做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就是放下心中过往的三年,放过她也放过我,把她还给她,把自己还给自己。正如刚刚参加工作时,心里的那份揪心和纠结。
第一份工作原本是在常州,一个退休老教授介绍的,去一家光伏企业做新产品方向的研究。李教授和总经理是老熟人,他在里面做技术顾问,新产品的研究方向是无线充电桩。老教授退休前是机械方面的专家,电子软件这块是他的盲区,退休后,他带着老花镜,竟然开始从零开始学习单片机、C语言、电子电路等等。这是何等的了得,一个60多岁的花甲老人,为了发挥余生之余热,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新的技术上。当时,我真的被他感动了,也正是如此,我去那家公司报道了。进去后,感觉很多事情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原本是做软件方向的研究,那边的主管负责人却是一直不停的使唤我做机械方面的工作,这本就是我不感兴趣的,再加上和之前的承诺的完全不一样,我心里开始打了退堂鼓。当时,也正跟小马哥商量结婚的事情,所以综合考虑下,我还是决定离开常州,去苏州。
在离开苏州前,我们就一直在讨论结婚的事宜。结婚的整个过程是很不顺利的,在我和小马哥谈结婚细节的过程中,言语中她是看不上我家的,因为老爸的创业失败,导致经济基础一直跟不上,我上大学,家里的楼房才盖好。我大学毕业,建楼房的外债才刚刚还完,还没等他们喘气,我又要结婚了。所以经济问题,是当时结婚最不愉快的一个问题,当时,因为彩礼、婚礼习俗、房子等问题吵了好多次,跟她吵完,再跟我妈吵。映像最深的一次是,我还在学校宿舍,电话那头是小马哥愤怒且不屑的语气:“结不了,就不结了!”,我欲言又止,当时我的感觉就真的是一股热血在往上冒。过了一会儿,我妈在电话那头,又是一顿臭骂:“你看谁谁谁家,人家没要一份钱彩礼,你看你这,一点本事都没有...”,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我知道她说的意思,她本就不同意这桩婚事,从小马哥第一次去我家开始,他们就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最后,我肝气郁结了,貌似都是我的错,是我自作自受,我就不该结婚,或者我就不配结婚。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总得要解决,最终的出口就是她爸妈。我直接跟小马哥她爸电话谈了,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个条件好的人家,但一步步退让,就变成只要自己女儿幸福就可以了。过程也不算顺利,但是也算有个初步的方案了。我当时只是一个初出社会的毛头小伙,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任何谈婚论嫁的经验,就感觉比考研难,比读研难,最难研究透的终究还是人心。
当时,工作上也是一团糟,去了苏州一家过光伏逆变器的小微企业,工资不高,但也不卷,按时上下班,所有问题都是在上班的时候解决,绝不拖班。当时,我们软件主管是清华本硕连读的哥们,能力很强,但带领团队的经验稍显不足,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忍耐力,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时常是我们自认为事情做好了,问题也理解通透了,但在他的一顿逼问下,好像都不对了。后来我想,还是我自己想问题想的太少太浅了。
那时候,每天上班,根本不进办公室,一到公司,直接到实验室,更多的是研究技术,调试软件,发现问题,研究新算法,那段时间确实成长了很多,从原来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也为我的第二份工作做了很多铺垫。不得不说,清华的学生,理论基础是真的扎实,同样一个算法,我们主管可以花半天时间看看书,在本子上写写算算,就搞定了,这也是我们最佩服的地方,当时虽然每天胆战心惊,但还是很荣幸能和他一起工作。
第一次进入社会,做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验都需要慢慢积累的,需要一个过程。第一份工作维持了一年的时间,最终还是因为现实的问题,我选择了离职。离职的原因有二,一是赶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和规划,形势一片大好,我就果断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了;二是我那时候刚买了房子,由于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待遇比较低,根本无法偿还贷款,而第二份工作也谈的差不多,所以也果断决定换工作和买房子。
至此,我的第一份工作结束,第二份工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