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坐在后台,等待登场。
身边依旧没有和他亲近的选手。
过往是他没有名气,没人愿意搭理。
如今余景大小也算是选手里的一个腕了,有了名气。
只是这份名气并不算太友好——
“院长”!
是的,余景年纪轻轻,就有了个显赫的外号——院长。
但凡了解过他事迹的网友们,听闻这个外号都会会心一笑。
院长只是简称,全称应该是——
当代大学生发疯文学病专属精神病院院长!
无论是出于戏谑还是其他心态,总而言之,余景的人设如今在网络上,已经和精神病紧紧挂钩了。
这有好有坏。
好处是身后跟着一大帮子天天发疯的精神大学生,一般人都不敢轻易招惹。
俞家父子对此深有体会。
俞东孙的个人账号这周狂掉二十万粉丝,登上掉粉排行榜的榜尾,就是最好例子。
坏处也显而易见,圈子太奇特,外人不好进入。
导致了余景目前的粉丝,绝大多数是网上异常活跃,现实之中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群体。
对资本而言,这并非是现成的优质消费群体,因此余景的价值还有待观察。
余景自己对此倒是不太在意。
独自一人坐在后台里,通过屏幕观看其他选手的表现,他看得是津津有味。
这个世界的文学太丰富了,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
对爱好阅读的人来说,这就是天堂!
余景也不例外。
之所以他脑海里能记住那么多的经典著作,除了记忆力出众外,喜欢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他本身就是喜欢阅读的人。
重生以来,他一直有想要饱览这方世界原著文学的冲动。
只是过去一周,他都太忙了。
《沉默的羔羊》和《局外人》都是在短时间内赶工出来的作品,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和艾雨文的面谈,以及家中的琐碎事,又占去了剩下的一部分。
真正留给余景自由阅读的宝贵时光,不多。
现在独自一人,坐在这里倾听其他选手的参赛作品,对他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享受。
一名女孩正在舞台上朗诵现代诗。
这是第一轮淘汰赛,也即64强赛的比赛体裁。
所谓的比赛体裁,并不是秘密。
不仅节目组会提前一周通知所有晋级选手,并且网上似乎也有内鬼放出了后续的所有体裁信息。
64强赛——现代诗;
32强赛——童话小说;
16强赛——古代诗词;
8强赛——短篇小说;
4强赛——中篇小说;
决赛——长篇小说。
这个爆料不能百分百确保真实,但却很符合逻辑。
8强之前,以诗歌童话为主,短小精悍,适合筛选出有天赋才气的选手。
8强之后,小说为主,考验的是驾驭结构和创作故事的能力。
有才气,有架构,能掌握好写作的节奏,创造出深入人心的好故事,才算是真正的“大作家”。
诗人和作家,还是不一样的。
“金色的校园,我们喧闹而来。
年轻的胸怀,满溢无限的期待……”
台上,年轻女孩正在热情朗诵一首以“校园”为主题的现代诗。
女孩的文学功底不错,
应该说,进入到淘汰赛后,能留下来的选手,都有一定功底,加上针对体裁提前准备,
理论上不会出现太尴尬的现场。
但余景明显从女孩的脸上,看到了一丝局促,声音也有点微颤。
很显然,“校园”并非在台上女孩准备好的主题之中,
如今对方在台上朗诵的,应该是“真·现场原创”,紧张和底气不足就可以理解了。
也幸亏是年轻的小姑娘,
万一给五六十岁的老选手,挑中“校园”这个主题……
嗯,画面太美不敢想!
不过,这种固定体裁,现场出题的方式,倒也给了节目组很多幕后操作的空间。
余景目光稍稍瞥了眼坐在评委席上的俞东孙。
今天这位主可是一反常态,异常低调。
对前面登台的选手,几乎没有发表太多评论,也不曾出手刁难。
许多观众失望之余,倒也在内心愈发期待起来。
关于俞东孙和余景的梁子,经过网络水军事件的发酵后,早已经闹得人尽皆知。
以俞东孙的性格,不可能一整场都默默坐着,不跳出来找存在感。
如今他的低调,估计只是在蓄力,至于真正发泄的对象嘛……
不用问都知道是谁!
就在女孩鞠躬下台后,余景随即在后台站起身来。
一台摄像机适当怼到了他的面前,一顿猛拍。
按照出场顺序表,下一个,将会是他余景上台参赛。
原本有些因无聊而感到怏怏的观众们,顿时来了精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