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的一纸诏令下达。
诏书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驿站快马,传遍了四方郡县。
各地官府接到诏令,无不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
一时间,大汉境内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招贤”热潮。
寻访的对象,并非那些饱读诗书的儒生,也不是能言善辩的纵横家。
而是那些精通机关术、火器(当时已有的简陋火药武器雏形)、以及各种在士大夫眼中被视为“奇技淫巧”的能工巧匠。
尤其是那些隐世已久,行踪飘忽不定的墨家传人,更是成为了官府重点搜寻的目标。
毕竟,墨家学说中,蕴含着大量关于“力”、“器”、“非攻”、“兼爱”等与天幕所示之物隐隐相关的理念。
许多身怀绝技,但因出身低微或学说不合主流而默默无闻的民间人才,因此得到了一个进入朝廷视野,甚至一步登天的机会。
关中,一处偏僻的乡野。
一座简陋的茅草屋内,一位身着粗布麻衣,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明亮的中年男子,正对着一堆竹简和木制零件凝神沉思。
男子名为墨承,乃是墨家钜子禽滑厘的后人。
虽然墨家自秦以后便已式微,但其核心思想与技艺,仍在这些后人手中艰难传承着。
墨承的家族,便世代守护着一部分墨子、禽滑厘等先辈留下的珍贵手稿,以及一些精妙的机关术图谱。
数日前,长安城上空出现“天幕神兵”的异象,也曾短暂地照亮过这片偏僻的乡野。
墨承当时虽未亲眼目睹,但也从乡邻的口中,听闻了那“神火箭”毁天灭地的威力。
这让他想起了墨家典籍中记载的,关于“非攻”与“守城器械”的论述。
天幕所示之物,其威力已远超人力范畴,若用于攻伐,必将生灵涂炭。
但若能参透其理,用于守御,或许能为天下带来真正的太平。
正当墨承沉思之际,几名官差叩响了他简陋的柴门。
当地县令在奉诏寻访能人异士的过程中,偶然听闻了墨承家族世代传承墨学,且本人精通机关术的消息,特地派人前来征召。
墨承略作犹豫,便答应了官府的征召。
一方面,他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若能以所学为国效力,自当义不容辞。
另一方面,他也对那“天幕神兵”充满了好奇,希望能有机会亲眼见识,并尝试从中解读出墨家先贤所追求的“格物致知”的更高境界。
收拾好行囊,带上那些承载着家族数代心血的先辈遗学手稿,墨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与此同时,御史大夫张汤奉汉武帝之命,在长安城内一处隐秘的官署,正式挂牌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考工司。
“考工司”之名,取自《周礼·考工记》,寓意着探究百工技艺,制造精良器物。
但其真正的使命,远比字面意思更加重大和隐秘。
张汤以其雷厉风行、不徇私情的行事风格,在短短数日之内,便从全国各地网罗了数十位在机关、冶炼、火药、算学等方面有所专长的能工巧匠,以及一些自诩能解读“天意”的所谓“智者”。
考工司内,各种工具、材料堆积如山,炉火熊熊,机括转动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专家们”,很快便遇到了第一个,也是最令人头疼的难题。
如何“回放”和“研究”天幕内容。
天幕的出现,毫无规律可言,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
每一次降临,所展示的内容都各不相同,且往往转瞬即逝。
他们无法像翻阅书籍那样,仔细研读天幕上的每一个细节。
目前,他们唯一能依靠的,便是那些在天幕降临时,负责记录的官员和书吏们的回忆与笔记。
但人的记忆总会出现偏差,笔记也难免有所疏漏。
仅凭这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推演,无异于盲人摸象,效率低下,且极易产生谬误。
“张大人,依下官之见,我等需设法将天幕所示之影像,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方能进行下一步的研习。”一位负责汇总记录的官员,向张汤禀报道。
张汤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如何记录?天幕来去无踪,变化万千,非人力所能掌控。”
另一位官员献策道:“或可效仿宫廷画师,组织一批技艺高超的画工,待天幕再现之时,分区域、分步骤,同时进行临摹。事后将各部分画作汇总拼接,或可得其大概。”
张汤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此法虽笨拙,倒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即刻去办。”
于是,长安城内最好的画师们,也被秘密征召进了考工司。
他们被要求时刻待命,一旦天幕降临,便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所见之景象,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下来。
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且不说天幕画面的复杂程度和变化速度,单是那种来自未知力量的威压感,就足以让许多画师心神不宁,难以落笔。
李凡此刻,正在自己的出租屋内,对着抖乐APP的界面发愁。
他刚刚尝试使用那个可能存在的“定向科普”权限。
他想针对汉朝,推送一个关于“火药的初级配方和应用”的科普小视频。
毕竟,汉武帝和霍去病都对“远程打击”那么感兴趣,如果能给他们一点“技术支持”,说不定真能搞出点什么名堂。
然而,APP却弹出了一个冰冷的提示:
【权限不足,无法进行指定副本的定向精准科普。】
【提示:提升“历史关注度”等级,或完成特定“时空任务”,或可解锁更高阶权限。】
李凡有些失望。
看来,想要随心所欲地“投喂”历史,还没那么容易。
这个APP,似乎有着一套自己的“升级打怪”逻辑。
不过,这也让他更加好奇,所谓的“时空任务”又是什么?
正当李凡准备放弃,随便刷点别的视频时,他突然灵机一动。
既然不能“精准科普”,那能不能用“倾向引导”的方式,旁敲侧击一下呢?
例如,引导一个关于“古代炼丹术与火药的意外发现”之类的历史趣闻视频?
或者,播放一个关于“烟花爆竹的制作原理”的科普动画?
这些内容,虽然不直接涉及武器制造,但其中蕴含的某些化学原理,或许能给古代的工匠们带来一些启发。
想到这里,李凡再次打开了“倾向引导”功能。
这一次,他输入的关键词是——“炼丹”、“硫磺”、“硝石”。
这些关键词,与火药的早期发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不知道,这个小小的举动,又会给千年之前的考工司,带来怎样的“灵感火花”。
而那位刚刚抵达长安,怀揣着墨家先贤遗志的墨承,又能否在这场由天幕引发的科技探索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为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解密天幕的路,依旧漫长而曲折。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