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大唐工部初尝试,欲造“神鸢”与“铁车”

换源:

  太极殿内的震撼与讨论尚未完全平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已然有了新的盘算。

与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这些先辈帝王一样,李世民在初步消化了【万国阅兵】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之后,也无法抑制地萌生了仿制那些“天外神兵”的念头。

数日后,李世民秘密召见了工部尚书阎立德。

阎立德不仅是当朝的丹青圣手,更是一位在桥梁、宫室、舟车器械制造方面有着极高造诣的工程大师。

御书房内,香炉中青烟袅袅,气氛却不似往日那般轻松。

“阎卿,前日天幕所示之‘万国军容’,想必你也亲眼目睹了。”李世民开门见山,声音沉稳。

阎立德躬身答道:“回陛下,臣已瞻仰天颜,天外神兵,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及也。”

李世民微微颔首:“朕知其非凡。然我大唐,亦有无数能工巧匠。朕今日召你前来,便是有一桩要事相托。”

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朕命你,秘密召集工部及将作监最顶尖的巧匠,根据天幕所示之影像,尝试研究制造类似的‘飞行神鸢’与‘钢铁战车’。”

“飞行神鸢?钢铁战车?”阎立德闻言,心中一惊,脸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李世民继续说道:“朕知道此事艰难,甚至可谓异想天开。但凡事皆有其理。那些‘铁鸟’既能翱翔九天,那些‘铁车’既能驰骋疆场,其背后必有其构造之法,驱动之源。”

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哪怕,只是制造出一些粗陋的模型,能让朕与诸位将军,对这些‘天外奇械’的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亦是大功一件。”

阎立德深吸一口气,叩首领命:“臣,遵旨。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以大唐目前的科技水平,想要仿制出天幕上那些超越了近千年时代的飞机坦克,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皇帝的命令,便是最高的指示。

阎立德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回到工部,秘密召集了数十位在机关、冶炼、营造等方面最有经验的工匠和博士。

一间平日里用于存放图纸和模型的偏僻库房,被临时改造成了“天幕奇械研究室”。

工匠们围坐在一起,反复回忆、描摹、讨论着那日天幕之上看到的“飞行神鸢”和“钢铁战车”的模糊影像。

“诸位,陛下有令,命我等尝试仿制天幕所示之奇械。”阎立德展开一张由宫廷画师根据记忆描绘的、线条粗犷的“铁鸟”草图,神情凝重。

一位年长的老木匠,盯着图纸看了半晌,疑惑道:“阎尚书,此物无羽翼flapping,如何能飞翔于天际?莫非其内藏有某种‘仙家法力’驱动?”

另一位负责冶炼的匠作少监则指着另一张“铁甲战车”的草图,面露难色:“此等‘铁车’,通体铁甲,重逾万斤,却能行动如风,还能喷射火球。我等现有之冶炼之术,怕是难以铸造出如此坚固之铁甲,更不知其以何为动力。”

面对这些实际的难题,阎立德也感到一阵头痛。

但身为工部主官,必须想办法打开局面。

“诸位所虑,本官亦知晓。”阎立德沉声道,“然天道酬勤,事在人为。我等虽不能尽得其妙,亦可从我等所知所学之处入手,尝试推演。”

目光转向那张“铁鸟”草图。

“关于这‘飞行神鸢’,古籍中曾有记载‘飞廉’神鸟,能乘风而行。我等平日所见之风筝,亦能借风力升空。或可从此处着手,尝试制作一种大型的、能够搭载一人的风筝,或者研究某种能够模仿鸟类扑翼的装置,看是否能让人短暂离地。”

众人闻言,皆是眼前一亮。

虽然这与天幕上那呼啸而过的“铁鸟”相去甚远,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阎立德又指向那张“铁甲战车”的草图。

“至于这‘钢铁战车’,其行动之原理,或可借鉴我朝已有的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复杂机械之构造。其关键在于如何驱动如此沉重之铁甲。此点,或需从改良现有之畜力、水力、乃至……传说中的‘火浣布’(石棉,暗示对耐火材料的思考)等方面寻求突破。”

“此外,”阎立德加重了语气,“要制造坚固之铁甲,必须提升我大唐的冶铁之术。此事,需与少府监、兵部协同,共同攻关。”

一番条分缕析的安排之后,工部的工匠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研究与尝试。

有的工匠开始设计制作各种奇形怪状的大型风筝和扑翼装置,演武场上时不时传来某位大胆工匠从高处坠落的惊呼声(当然,都做好了防护措施)。

有的工匠则埋首于故纸堆中,试图从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古老机械的图谱中,寻找能够驱动“铁甲”的灵感。

还有的工匠,则在冶炼炉旁挥汗如雨,尝试着各种新的矿石配比和锻造工艺,希望能打造出更轻、更坚固的“铁甲片”。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有些异想天开,甚至有些滑稽的尝试,却凝聚了大唐工匠们最顶尖的智慧和最积极的探索精神。

他们并不知道飞机坦克的真正原理,也无法理解那些超越时代的科技。

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直觉和对“格物致知”的朴素追求,正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重现那些来自“天外”的奇迹。

李凡的抖乐APP,此刻也适时地弹出了一条新的反馈信息。

【叮!检测到“远古副本·贞观长歌”工部开始尝试解析“天外机械”之构造原理。】

【您的视频内容,点燃了他们的创造火花,并激发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获得“大唐工匠的仰望”x1(特殊关注,可提升您后续相关科普内容在该副本的接受度与影响力)。】

【“历史关注度”因此事件小幅提升。】

李凡看着这条提示,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大唐的工匠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啊。”

这让他想起了之前汉武帝的“神机营”和秦始皇的“寻仙问道”。

不同的朝代,因为其自身的科技基础、文化背景、以及当权者的性格偏好不同,在面对同样来自“天幕”的科技冲击时,其理解方式和发展方向,似乎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秦始皇更倾向于将“天幕神迹”与“仙道长生”联系起来,试图从中寻找超脱凡俗的力量。

汉武帝则更加务实,直接将目标锁定在“神兵利器”的仿制上,希望能增强军事实力,开疆拓土。

而唐太宗李世民,似乎对那些“飞行神鸢”和“钢铁战车”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原理更感兴趣,试图从更基础的层面进行探索和模仿。

这种不同文明科技树的差异化发展,让李凡感到非常有趣。

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未来,是否会出现一个拥有“飞天梦”的魔改版大唐,一个掌握了“火药科技”的暴力版大汉,以及一个沉迷“基因编辑”以求长生的科幻版大秦?

这种可能性,让李凡对历史的未来,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