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爷爷家的周末,高烁与伯父高育良的交流逐渐深入。高育良作为一名法学教授,他的学者风范和深厚的知识底蕴让高烁十分敬佩。在一次午后的闲暇时光,两人开始了一场关于历史的辩论。
“伯父,我一直对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不知道您怎么看。”高烁带着一丝好奇和挑战的语气说道。
高育良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对这个聪明好学的侄子充满了期待:“烁儿,你说来听听,伯父也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高烁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阐述自己对某个历史转折点的看法:“我认为,这个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表面的军事冲突,更多的是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所导致的。”
高育良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他对高烁的见解表示认同:“你说得不错,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你能够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说明你的思考很有深度。”
随后,高育良补充了自己的观点:“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有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决策,可能会对整个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高烁聚精会神地听着伯父的分析,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伯父,您说得对。我之前可能过于强调了结构性因素,而忽略了个体的作用。”
两人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从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再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探讨。高烁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而高育良则以其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知识为高烁提供了更多的启发。
“烁儿,你的聪明才智让我印象深刻。你在历史学上的见解很有见地,将来在学术上一定会有所成就。”高育良对高烁的表现赞不绝口。
高烁谦虚地笑了笑:“伯父,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您作为学者,对我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辩论结束后,两人都感到意犹未尽。高育良看着高烁,心中充满了骄傲:“烁儿,你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将来无论选择哪个领域,都能有所作为。”
高烁感激地看着伯父:“谢谢伯父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场辩论不仅加深了高烁和高育良之间的了解,也让高烁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辩论结束后,高烁主动提出帮助婶子吴惠芬在厨房里准备晚餐。婶子吴惠芬是个温和而能干的女性,她对高烁的懂事和勤快感到非常欣慰。
“烁儿,你真的长大了,知道帮婶子干活了。”吴惠芬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边笑着对高烁说。
高烁洗着手中的蔬菜,微笑着回答:“婶子,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和伯父平时工作都很忙,我能帮忙就尽量帮忙。”
在厨房里,高烁的勤快和细心让吴惠芬赞不绝口。他不仅帮忙洗菜、切菜,还主动学习如何调配调料,让吴惠芬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烁儿,你这手艺都快赶上专业的厨师了。”吴惠芬开玩笑地说。
高烁谦虚地笑了笑:“婶子,我还差得远呢。我只是跟着您学了点皮毛。”
高烁的加入让厨房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他不仅手脚麻利,而且在婶子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烹饪技巧。他用心地观察婶子的每一个动作,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婶子,这个调料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高烁好奇地问。
吴惠芬耐心地解释:“这个时候放调料,可以让菜肴的味道更加均匀,也更能突出食材的原味。”
高烁认真地点了点头,他觉得烹饪就像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晚餐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高烁和婶子一起准备的丰盛菜肴。高育良看着桌上的菜肴,忍不住称赞:“烁儿,你真是个多面手,不仅学习优秀,连烹饪都这么有天赋。”
高烁回应道:“伯父,这都是婶子教得好。我只是跟着她学了点皮毛。”
吴惠芬也笑着说:“烁儿,你太谦虚了。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能上手。”
这个周末,高烁在爷爷家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他不仅在学术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现出了成熟和责任感。高育良和吴惠芬都为有这样一个侄子感到骄傲,而高芳芳则把高烁当作了自己的榜样。
晚餐后,高烁帮助婶子收拾餐桌,清洗碗筷。他的勤快和细心让吴惠芬感到非常欣慰。她知道,高烁的这些品质将会让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