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过窗帘缝隙,照在孟晨疲惫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起身走向电脑。
昨夜与X先生的对话仍在脑海中回荡,那句“游戏才刚刚开始”显然触动了对方的神经。
孟晨打开社交平台,一条热搜映入眼帘:#孟晨被指官方喉舌#。
他的心沉了一下,快速点开链接。
一篇名为《揭秘网络“意见领袖”背后的操控链》的文章赫然在目。
文章开篇就直指孟晨,称他是“披着独立思考外衣的官方喉舌”,“资本扶持的新宠”。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王强的电话。
“看到那篇文章了吗?”王强的声音听起来异常紧张。
“刚看到。”
“不只是这一篇,各大平台突然出现了大量类似的文章和评论,都在质疑你的立场和动机。”
孟晨的眉头紧锁。
“X先生动作真快,全面反击了。”
他打开几个主流媒体网站,类似的文章铺天盖地。
它们措辞不同,但核心观点惊人一致:孟晨的视频内容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也加入了这场舆论战。
他们转发这些负面文章,并附上自己的质疑言论。
“@孟晨,曾经期待你能成为真正的独立声音,现在看来不过是另一个被收编的喉舌。”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评论家如此写道。
王强匆忙赶到工作室,身后跟着几位团队成员。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他将平板电脑递给孟晨,
“不只是质疑你的政治立场,他们还在攻击你为了流量变现而变质,说你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初心。”
孟晨扫了一眼评论区,大量恶意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资本的走狗!”
“又一个被收买的灵魂!”
“看看他那些视频,明显的官方话术,还装什么独立思考?”
更让孟晨心痛的是,他看到一些曾经的忠实粉丝也开始动摇。
“我一直很喜欢孟晨的视频,但最近确实感觉变了味道…”
“之前给他打赏了好多,现在感觉被欺骗了…”
王强立即启动了工作室的舆情监控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着各平台的数据流和热度图。
红色区域不断扩大,代表负面情绪正在迅速蔓延。
“按照这个趋势,再过48小时,你的个人品牌形象将遭受严重损害。”王强敲击着键盘,声音凝重。
工作室里的气氛凝滞而紧张。
孟晨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城市景象,沉默不语。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围剿,目的很明确——彻底摧毁他的公信力。
“我们需要发表一个声明。”孟晨终于转过身,面向团队。
众人纷纷点头。
“但不是道歉,不是解释,而是反击。”他的声音坚定而冷静。
王强有些惊讶。
“你确定要这样做?在舆论风暴中反击可能会火上浇油。”
孟晨走向白板,拿起记号笔。
“X先生想让我陷入被动,不断解释自己,最终在辩解中失去立场和尊严。”
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真相、反击、独立思考”。
“我们要做的,不是辩解,而是正面回应,让公众看到真相。”
工作室的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各司其职。
社媒负责人开始草拟声明稿,数据分析师整理近期视频的内容和立场数据,法务顾问审核声明的法律风险。
午后,孟晨亲自修改完成声明稿。他没有用工作室的官方账号,而是用自己的个人账号发布。
“关于近期的不实指责,我有话要说——”声明开头简洁有力。
“我从未接受任何官方或资本方的指示或资助。我的每一个观点,都源于独立思考和对事实的尊重。如果质疑我的立场,请拿出证据,而不是靠捏造和臆测。”
“至于流量变现的指责,是的,我确实通过创作获得收入。这有错吗?创作者难道不应该获得相应回报?但金钱从未决定我的内容方向和价值观。”
“我不为任何人代言,只为真相发声。给我扣官方喉舌的帽子,我绝不接受!”
声明发出后,评论区瞬间爆炸。支持者和反对者激烈交锋,各种观点碰撞。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铁杆粉丝站了出来,为孟晨辩护。
“认识孟晨三年了,他一直都是独立思考的典范,现在突然被扣帽子,背后肯定有问题!”
“看看那些攻击文章,用词几乎一致,明显是有组织的抹黑行动!”
孟晨的粉丝群也活跃起来,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各个平台为偶像辩护,与那些黑粉和水军展开论战。
傍晚时分,工作室的氛围稍微轻松了一些,但危机远未解除。
“声明起了一定作用,但还不够。”王强分析着数据,“舆论的风向还没有根本改变。”
孟晨坐在剪辑台前,双手交叉抵在下巴上,陷入沉思。
“用作品说话。”他突然说道。
王强看向他。
“我们要制作一部视频,主题就是舆论战。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操控手法,以及背后的利益链条。”
“这不是在火上浇油吗?”王强担忧地问。
“不,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X先生想通过舆论战打倒我们,我们就用揭露舆论战的本质来反击。”孟晨的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赤裸裸地揭露幕后黑手操纵舆论的伎俩,让公众看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讨论,什么是人为制造的舆论风暴。”
团队再次忙碌起来。孟晨亲自撰写脚本,收集素材,规划剪辑思路。
他调用了时空剪辑系统的一些功能,分析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路径,寻找操控舆论的证据。
深夜,工作室只剩下孟晨一人。他盯着屏幕上闪动的片段,不断调整剪辑节奏。这将是一部揭露真相的作品,也是他对X先生的正面回应。
系统突然弹出警告:有人试图入侵他的电脑。孟晨冷笑一声,启动了昨晚准备好的防御程序。这次,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入侵尝试很快被挡下。孟晨继续专注于剪辑工作,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次日早晨,王强带着几份报告匆匆赶来。
“舆论压力稍有缓解,但还有一个坏消息——几家主要平台的负责人暗示,如果我们发布那部舆论战的视频,可能面临内容审核问题。”
孟晨正在调整一个特写镜头,头也不抬地回答:“预料之中。X先生果然在各个平台都有影响力。”
“那我们还继续吗?”
孟晨终于停下手中的工作,转向王强。
“当然继续。如果主要平台封杀我们,就换其他平台。如果所有国内平台都不行,就去国际平台。真相不会因为封锁而消失。”
下午,舆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更多的媒体加入讨论,社交平台上“孟晨”相关话题持续飙升。
有分析者开始质疑那些攻击文章的一致性,猜测背后可能有组织策划。
晚上九点,孟晨终于完成了视频的初剪版本。他召集团队观看并提出修改意见。
视频长达40分钟,从舆论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了如何人为制造舆论风暴,如何利用水军和算法操控公众情绪,以及如何识别这些手法。
更重要的是,他巧妙地将自己近期遭遇的舆论攻击作为案例分析,展示了攻击文章的关联性和时间同步性,暗示背后存在统一指挥。
视频最后,孟晨面对镜头,语气坚定而有力。
“我不认为独立思考是一种罪过。我也不接受任何人给我强加的标签。无论是官方喉舌还是资本走狗,都是对创作者人格的侮辱。”
“我孟晨从不为任何人代言,只为真相发声!谁想给我扣帽子,我绝不接受!”
他的眼神坚定,声音铿锵有力。
“真相可能暂时被遮蔽,但永远不会消失。舆论可以被操控,但人心不会永远被蒙蔽。我相信观众的判断力,也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视频放完,工作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太棒了!”王强激动地说,“这不只是反击,这是一堂公开课!”
孟晨微微一笑,开始根据团队的建议进行最后的修改。
午夜,修改完成的视频被上传至各大平台。
“发布吧,”孟晨对负责社媒的同事说,“让我们看看X先生会有什么反应。”
视频发布后不到十分钟,孟晨的手机收到一条匿名短信:
“你确定要把游戏升级到这个程度吗?”
孟晨看着这条明显来自X先生的信息,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回复道:
“这不是游戏,这是原则问题。你想玩,我奉陪到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