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颢看着白敏中八百里加急追回了他,心中不禁一紧。
他暗自祈祷:
“千万不要是追我回去做驸马,千万不要啊!”
尽管他早已知道自己最终会成为驸马,但内心深处仍抱有一丝希望。
他抬头看着天幕,这一刻他比谁都关心,
然而命运早已注定无法改变。
宰相白敏中通过手段威胁,还是迫使郑颢返回了长安。
郑颢双目失神了。
站在长安繁华的街道上,郑颢宛如行尸走肉般,双眼无神,神情呆滞。
他那一身状元红衣带来的喜悦和荣耀已荡然无存。
此刻的他,心中只有无尽的悲哀与无奈。
心死也莫过如此了。
“郑颢?郑颢?你怎么了?”
“诶,准是被吓到失神了!可怜郑颢堂堂状元郎,竟然被赐婚做了驸马!”
“哼,还更惨呢!他老家那位卢小姐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现在两人要被拆开了!”
“要我说,郑颢现在赶紧离开长安,直奔老家,回去先把卢小姐娶了!倒时后陛下一看木已成舟,那位公主的夫婿不就必须换人了吗?”
“可不敢说,陛下现在可知道这事了,能放郑颢离开?”
……
无声听着同窗好友们的话,郑颢只觉得口中苦涩无比。
谁能想到数年诞生一名的状元郎,
这昏庸的皇帝竟然真舍得嫁个公主过来给他呢?
你舍得嫁女我还不舍得自己娶她呢!
狗皇帝啊狗皇帝!
他来参加科举岂能想到如此荒唐一事?!
要是没有天幕提示,说不定此事他还糊里糊涂的按着天幕上的做了。
要不要学黄巢?
郑颢想着自己一个荥阳郑氏,好歹也是世家大族,家中积累了百年。
区区黄巢不过是农民起义便能杀得唐皇舍弃长安、抱头鼠窜。
如今又不是太宗在世!
他荥阳郑氏若是造反,
加之朝中“五姓七望”响应号召,
拿下这李唐王朝有何难事?!
“郑颢?怎么了?还没回过神?”
同窗好友推了推郑颢,把他从思绪间拉出。
郑颢缓缓回神,苦笑连连。
“郑颢为婚事烦恼着呢!你别烦他了,要是不想娶今日就折返回家罢了!”
“荥阳郑氏又不是小家小氏,陛下也得看我们几分薄面!”
郑颢点了点头猛然惊醒。
皇帝虽然昏庸无道,可千不该万不该轮到他去造反害了一族。
他这是怎么了?
黄巢可是反贼,以后杀的就是他们“五姓七望”,
他刚才竟然想着效仿黄巢踩下李唐皇朝了!
……
[所以状元不娶公主的原因有:一、影响仕途。]
[宋朝以后,为了防止外戚做大,驸马甚至不被允许参政,能挂个闲职,浑浑噩噩过完一辈子。]
[读书人寒窗苦读几十年,能考中状元的人都是人中豪杰,入阁拜相才是他们的追求。]
[二、年龄差距大,古代状元除了郑颢等少数人,基本都在科举途中就把提前投资了。]
[三、状元是天之骄子,未来大多数都是国家栋梁,谁会把几年出一个的国家栋梁闲置着?]
……
“状元就是人了?状元就提醒不要娶公主了?”
“我们这些驸马就不是人,不给机会了?”
“郑颢,速跑!不要回头,这里不是家!”
房遗爱为郑颢摇旗呐喊着。
狗皇帝,这么嚣张跋扈,状元都不放过。
房遗爱虽然学武的,但他也知道状元的厉害。
评论区里:
『纵观历史,只有一例皇帝赐婚状元,就这一例让大臣骂了皇帝多少年。驸马不能参政,但状元只要不犯大错,基本都能位列重臣。』
『先不管赐不赐婚,皇帝千辛万苦选拔出来的全国第一名,就是要给国家吸纳人才管制国家的。除了那个史上唯一的例外,哪个皇帝会浪费四年选来的状元?』
『让状元郎去当驸马,只要皇帝不昏庸,就干不出来的事。』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就知道一个进士有多吃香了,更别提状元。』
『别说状元了,赐婚大臣都能留下吃醋典故,你说对吧,魏征。』
『唐朝公主难嫁,主要是因为她们喜欢参政。很有可能就是娶了公主卷入政治纠纷,你还阻止不了她的行为,但是可能为她的行为陪葬,就算是世家大族也伤不起啊。』
……
宣宗一看后生们的评论,心中便明白了过来。
他深知自己赐婚状元之举,必定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不满和唾弃。
但他没想到反应这么大。
然而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历史长河中似乎仅有他一人如此行事?
宣宗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他曾设想过,日后定会有其他皇帝效仿他的做法,但却未曾料到,真的只有他一人这么做。
你们这样朕岂不就是昏君了吗?
“爱卿们,朕……”
在大明宫殿前,宣宗缓缓环视着周围的大臣们。
这些爱卿们看向他的眼神中竟流露出一丝异样。
宣宗顿时明白,天幕上所说的赐婚状元的皇帝被视为昏庸无能。
他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
朕并非昏君啊!
……
太宗李世民乐呵呵地笑看着这一幕闹剧。
“我这个后生宣宗胆子不小啊!”
“别说是朕了,就是平时建造几栋房子朕都要被魏征天天上奏。”
“要是朕把状元郎赐婚给了公主那还得了?”
“魏征,你怕是要日日入宫来烦朕了吧?”
魏征微微一笑回了一句。
“微臣就是这样的臣子,只愿陛下英明神武,不会做宣宗之事。太宗李世民乐了,指着左右臣子说道。
“看看,看看,魏征还是魏征,想得到他的夸赞还真难!”
“那行吧,来人拟旨吧。”
“以后不得再将公主嫁给状元,以免大唐后世再发生类似的荒唐事情。”
“这郑颢已经订婚,又有一个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截断拆毁一段婚姻还浪费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见旁边的太监拿起笔开始仔细地书写诏书,魏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他深知公主们的脾气秉性。
她们和王子王孙一样从小就骄横霸道、刁蛮任性,
加上皇帝赐下既有封地,权利又与诸王相等,更是目中无人了。
这或许是前代刘宋传下来的不良传统了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