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听起来让人有种大胜的错觉。
然则蓝玉清楚,凡是以少胜多,绝大部分都是险胜,甚至是惨胜。
回想到天幕上一场战役时的艰险。
蓝玉单手背在身后,叹道:“不知他们能不能有一半的人活下来。”
就算他们光靠信念能够抵挡敌军又怎样?
一旦被围在这里,横竖都是死,不过是早晚的事。
说他们能够摆脱追兵,蓝玉都觉得是高看他们了。
毕竟,能够摆脱这种围追堵截就已然是难得一见的将帅了。
又不是将星下凡,诸葛在世。
此时,天幕上画面一转。
你逃我追的我谠军队和果党军队,全部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巨大的四度赤水的作战地图。
【北渡长江受挫后,指挥员果断西渡赤水,摆脱被动,向西转兵叙永,集结扎西一带】
【在试图于扎西全歼他们的果党军发动总攻前】
【又提前向东二渡赤水,回到遵义,并让9军团佯装主力,使敌军的合围扑空】
【在川军滇军一路东追时,指挥员佯攻温水,实则攻向桐梓和娄山关,再夺遵义】
【其后向西兵压鲁班场,在敌军后援部队抵达时,转头西进,三渡赤水】
【指挥员又佯攻古蔺,实则秘密移向赤水河。试图在古蔺合围他们的果党军,再度扑空】
【这时,我谠军队四度赤水,回师东岸,向南急行军渡过乌江,再佯装东攻贵扬】
【吓得果党军急调三军向东移动】
【我谠军队则声东击西,突然穿插西南,急行军挺进云南】
【炮火声中,地图上一支军队猛地钻入云南位置,跳出了层层大军涌动的包围圈】
看着天幕里,那支原本被包围的军队,灵活地在赤水一带来回穿梭。
最后奇妙地跳出了十倍于己的敌军的包围圈。
看得大明君臣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错过了这精彩绝伦的战略交锋。
……
弹幕:
“虚实变换,不愧是西点军校都研究不透的。”
“西点军校在上帝视角推演复盘这一战,结果发现还是打不赢。”
“太牛了,这场战打得果党怀疑人生,3万人把果党40万人耍得团团转。”
“战争指挥的最高艺术,就是指挥敌人!”
……
“战争指挥的最高艺术就是指挥敌人……”
朱元璋重复呢喃了一遍这句弹幕,忍不住抚掌大赞。
“好!说得太好了!这支军队的指挥员,真真是做到了指挥敌人!”
“此等绝妙的虚实变幻,真乃是千古难见的奇招!”
朱元璋禁不住在脑海里复盘起天幕浮现出来的战略图。
越是推演,他就越觉得震撼。
3万人和40万人,这个数字的悬殊虽没有第一场战役大。
但是这种保证自身军队逃离包围圈的战斗交锋,无疑比固守一栋楼更难。
后者靠的是信念和死战不退。
前者,那是真正的用兵如神!
他打了一辈子的仗,以往那些觉得得意洋洋的战役,和这个四度赤水一比!
简直什么都不是!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此指挥员何止是知己知彼啊,分明是让敌军成了他手里的棋子,指哪打哪。”
蓝玉慨叹一声,难得赞赏别人的战略,更是罕见地低头。
他一向自傲,觉得行军打仗上。
除了陛下,没有人的功劳超过他。
上一场战役中,他也只是觉得自己信念比不上他们。
却并不觉得他在行军打仗上,比524团战士逊色。
然而这场四度赤水,却是叫他真正心服口服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乃是因为知己知彼,就能预测地方下一步行动。
从而提前按照己军势力进行布置应对。
他自问在行军打仗上,知己知彼是做到了。
可是天幕里那指挥员,却是连敌军都在他指挥中。
利用虚实变幻,让对方按照自己的心意行动。
被包围的劣势方,反过来把包围他们的敌军指挥得团团转,再从容跳出包围圈。
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童话故事里都不会出现的版本。
如今却切切实实地发生在眼前。
刚刚他还扬言说,这支军队要跳出包围圈,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
蓝玉想到这里,就觉得脸疼得厉害。
谁能想到,这还真是将星下凡,诸葛在世。
沉浸在堪称传奇的四度赤水的战略用兵中的刘伯温,也终于回过神来。
他捋着长须,满目惊叹。
“声东击西的七次变向,此人用兵如神,用兵如神啊!”
话罢,刘伯温又觉得惋惜至极,脸上都带出了浓重的遗憾之色。
他还挺想和对方当面交流交流的。
他这一生,自诩行兵布阵上,少有人能及。
然则换作是他指挥这支军队摆脱果党包围的话,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还像现在这样从容地将敌军耍得团团转,就更不可能的了。
可惜他们隔着时代和天幕,连互相传信都做不到。
见面就更是妄言了。
刘伯温再想,也只能作罢。
……
楚汉位面。
韩信跨坐在战马上,盔甲上染着敌军的血。
他身后是刚刚取得胜利,正高兴的麾下将士。
这次背水一战多得了天幕里,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士所给的信念勇气。
所以天幕画面出现四度赤水的画面时,韩信就忙不迭看了过去。
他麾下的士兵,这会目光亦纷纷投注在天幕上。
当作打完胜仗的战后消遣。
然而,无论是韩信,还是这些士兵,在看完那张四度赤水的战略布防图后。
尽皆被震撼得呆站原地。
一个小兵呆愣愣地看着天幕,惊得张大了嘴巴,久久合不拢。
韩信差点失力勒疼胯下的战马。
他梳了梳战马,将其安抚好后,才抬头仔仔细细地看着天幕上演的四度赤水。
连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他看着那支军队来回穿渡赤水河,跟在他们身后的敌军跑得晕头转向的。
接连甩掉川军、滇军,像游鱼入海般自在。
再一跃跳入了云南这片海域。
“这份战略规划,已经到了三个月后,还预判了敌军的所有行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