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八旗兵一触即溃,乾隆破防,丢人玩意

换源:

  【迎面一颗炮弹八旗军队飞来,为首将领举刀就劈了上去】

【火光伴随着巨响,瞬间把八旗子弟兵炸得人仰马翻】

【剩余八旗兵手里握着刀,不知所措又惊恐地看着海面上的舰船,还有迎头飞来的炮弹】

乾隆捋着下巴的短须的手都愣住了。

整个人呆怔地看着天幕,差点把胡子拔掉。

一时间,乾隆都有点傻眼了。

“这时八旗军?”

他看着天幕愕然问。

乾隆当然能认出来八旗兵的穿着,能认出来这是大清的地方军。

只是他看着天幕上才刚打了一个照面,就被炸得翻飞的军队,实在是不愿意承认。

他一时都不知道该说英吉利的军队强大,还是清军太过无知孱弱。

英吉利战舰射来的那几个炮弹,他可是看得分明。

那炮弹与天幕里前几场战役的炮弹相似,都是落地就炸的东西。

结果,这些清军倒好。

提刀就砍上去了。

这玩意是能砍的吗?砍了就有用了吗?

乾隆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怎么就不顶点用呢?”

好歹也多坚持一会,这副丢人的样子。

骂完,乾隆又有点无奈。

那英吉利的战舰和炮弹,看起来都远比大清的要好。

这装备上,他们是真比不过人家。

他浅叹了声气,心里憋着气,郁闷极了。

想他大清自诩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不止是礼仪之邦,更是一只庞然大物。

平定叛乱,令四周各部落和蛮夷番邦向大清臣服。

甚至有部落为维系与大清关系,还会将子女送来。

所以,即便后来天幕里的战役,看着打得如此艰难,乾隆心里仍然是有股傲气的。

觉得即使海外番邦入侵,大清怎样都有一敌之力。

可如今看见天幕里,清军不堪一击的样子。

乾隆心头真的颇为不是滋味。

但是他抬头看着天幕里英吉利的坚船利炮,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一件事。

那就是,即使换成是他去统帅清军反抗。

这支军队不至于一个照面,就被人炸得人仰马翻。

可是想要在英吉利这样精良的武器装备下,守住犷州,守住海岸。

他连两成的把握都没有。

乾隆此时有种恍惚感,仿佛曾经做了多年天朝上国的美梦。

冷不丁间,英吉利人就开着战船,用炮火轰醒了他的美梦。

下方的和珅,面色同样难看。

他错愕地看着天幕上,节节败退,甚至可以称得上溃败的清军。

张了张嘴,一个字都没能发出来。

和珅真是怎样都没能料到,如今正强盛强壮的大清,在后来居然与敌军一个照面。

就几乎是全线溃败。

若非是英吉利战舰在海上,他们需要时机登船。

清军也随之反应过来,终于组织起像点样子的反抗。

这犷州城,怕是一开始就守不住了。

和珅重重地叹了口气,挪开了目光。

如果这就是鸦片战争的开始,和珅此时已经对大清能打赢这一仗,毫无信心了。

双方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一想到这,和珅就忧心忡忡,寻思着现在是不是就该好好打探下海外番邦情况。

哪怕是用钱去探路,能够得到点消息也是好的啊。

毕竟,他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和珅自问,他虽然贪,但是在这种关系大清存亡的时刻,他还是拎得清,孰轻孰重的。

他是大清的臣子,大清在,他便在。

大清都没了的话,他一个臣子留下来,亦是无言面对大清,面对列祖列宗。

心念翻转间,和珅已经做出了决定。

回去就派人在那些番邦人之中打听打听。

实在不行,那就砸一支商队出来,让他自己的人,亲自去一趟。

……

大明朱棣位面。

天幕里,英吉利的战舰出来那刻。

朱棣的注意力就完全被英吉利的战舰吸引走了。

已经顾不上那支,刚碰面,就被英吉利战舰炮弹打得落花流水的清军。

毕竟,清军落败,已然是成为定局了。

虽然颇为丢华夏的脸,但是,与其为此长吁短叹,甚至震怒恶骂。

又能如何?

连胸口里盘踞的怒气和郁闷都没法发泄出去。

还不如想办法壮大自身。

所以朱棣的目光,几乎都黏在了英吉利战舰上,甚至还感到了几分惊喜。

“必须要好好将这次的铁甲舰临摹记录下来!”

“越详细越好,尽量不要有任何遗漏。”

朱棣忙不迭地交代下方正在对着天幕,奋笔疾书的七八位文官小吏。

“是,陛下。”

几个文官小吏匆匆应了一声,就对着天幕继续“哗啦哗啦”地记录。

朱棣往龙椅椅背一靠,难得心情舒畅。

这次天幕里,似乎是时间更早,所以英吉利的铁甲舰,没有后来倭军那般高耸入云。

甚至能称得上简单。

可正是这份简单,才是朱棣最需要的!

此前的天幕里,无论是战舰还是炮弹,都威力巨大,看上去结构也颇为复杂。

他们对此不是毫无钻研,就是还处于基础时候。

就连蒸汽机,那也是因为它的名字颇为直观。

又有战舰头顶冒着的白烟作为参考,让他们推测出蒸汽机的原理。

可问题是,再后头的那些武器。

他们只能看见最外面的样子,那里面是怎样的构造。

不说是一无所知,但至少也是两眼抓瞎了。

从决心要仿造那个钢铁巨舰开始,朱棣既期待,又不免忧心。

忧心于,不知道这钢铁巨舰要何时才能试验完成。

纵使郑和制造出来的蒸汽机,给了他不少信心。

到那时这份担忧,仍然萦绕在他心头。

可如今这个铁甲舰,无疑是给了朱棣另一份希望。

他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郑和,既然蒸汽机做出来了,朕命你将这次天幕里的铁甲舰,造出来。”

郑和看了一眼天幕,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哪怕他心里至今仍然没有一份构造图,心里正忧虑难安。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郑和应得铿锵有力。

无论如何,为了大明,为了汉家河山。

这份铁甲舰,他都要咬着完成!

弹幕:

“太好笑了,这时要用刀去劈炮弹啊,反应的过来吗?”

“害,其实就算他们反应过来了,也还是要被炸成这样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