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汉武帝逐渐察觉太子冤情,修建思子宫哀悼太子,并诛杀诬告者余党。】
【汉武帝还发布《轮台诏》,反思苛政,调整治国策略。】
【虽然诛灭了江充全族,但太子冤屈未能彻底昭雪。】
“卫青,你且带兵,去灭了江充九族!”
刘彻语气冰冷。
江充这个奸臣,必须死!
……
【太子刘据之死,导致了西汉的继承危机,汉武帝最终传位于幼子刘弗陵,让霍去病之弟霍光等权臣辅政。】
【西汉外戚与宦官专权问题加剧,为后续的朝政动荡埋下伏笔,间接促成后来王莽篡汉。】
“原来,朕是大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刘彻佝偻着背,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父皇!”??
刘据快步走到刘彻面前,扶住他颤抖的身躯。
??“孩儿不怪你!只怪那江充心怀不轨,挑拨离间!”?
刘彻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只有泪水滚落。
??“好孩子……是朕对不起你!”
“父皇,未来还在我们手中。”刘据轻声唤道。
刘彻缓缓点头。
“是,朕不能再错了……”?
……
【巫蛊之祸被视为汉武帝晚年迷信、多疑与权力失控的产物,暴露了专制皇权下父子相残的悲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评:此巫蛊之祸所以陵夷而不救也。】
【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西汉中后期的政治走向,标志着汉武帝盛世背后的统治危机。】
现代。
苏辰喃喃自语。
??“权力愈大,猜忌愈深。”??
“江充不过是一把刀,真正挥刀的人,是帝王自己。”?
“这,怪不得别人!”
……
大唐,
李世民苦笑一声。
“巫蛊之祸糊涂至极,但朕,又何尝不是?”??
??“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血流成河。”
“后世史书虽然褒朕为明君,可这染血的皇冠,何尝不是朕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任何帝王,终究难逃权力的反噬。
哪怕是,千古一帝。
……
【刘据之孙汉宣帝继位后,追谥祖父为戾太子。】
【戾在汉代谥法中意为不悔前过,暗指其起兵为悖乱。】
“什么叫悖乱?”
“我那是被逼得走投无路!”
“江充拿着伪造的木偶栽赃,父皇连面见的机会都不给我!“?
太子刘据很不服气。
明明是汉武帝先猜忌他,最后却是他背了黑锅。
更讽刺的是,这口黑锅,还是自己的孙子扣下的。
……
【后世学者多认为此谥不公,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批评:太子非反,特以不能自明,故逃死耳。】
史学家司马光?
太史公司马迁愣住了。
这个同行怎么也姓司马?
莫非,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
【刘据的遭遇,被视为专制皇权下父子猜忌的牺牲品。】
【刘据宽厚的性格与武帝的政策相矛盾,也折射了西汉中期守文和尚武治国的路线冲突。】
【刘据的悲剧成为后世创作题材,如《汉武故事》等,常被塑造成仁德而蒙冤的典型。】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思子台》中写道: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警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刘据的一生,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西汉盛极而衰的缩影。]
【他的死亡标志着汉武帝时代后由扩张转向内敛,深刻影响了西汉后期的政治走向。】
【太子刘据,盘点完毕!】
红色时代。
有人扼腕叹息。
太子刘据没有早早认清一个现实。
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不是血浓于水的父亲,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敌。
对待敌人,不能心存幻想。
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与其做着让汉武帝相信自己这种春秋大梦,不如学学李世民。
……
【接下来,我们盘点第三位,唐朝最令人遗憾的太子,李承乾!】
“承乾该不会也造反了吧?!”?
“难道历史又要重演?!?”
李世民心中“咯噔”了一下。
很不幸,被他猜对了~
……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唐朝第二位太子,】
【李承乾本被视为大唐未来的继承者,却因政治斗争与个人失德走向悲剧结局。】
??“我自幼便被父皇寄予厚望,朝臣们也都夸赞我宽厚。”??
“怎么能说我失德?”
太子李承乾瞪大了双眼,很不服气。
一定是天幕在污蔑他!
……
【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自幼聪慧,深受李世民喜爱。】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八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
【唐太宗为其配备名师孔颖达、于志宁等人,对他悉心培养。】
【李承乾成年后因患足疾产生自卑心理,加之长期储位压力,逐渐放纵自我。】
“哼!还不是因为父皇偏爱李泰!”
“我十四岁监国,十五岁带兵出征,哪里比不上李泰那个书呆子?”
“可父皇现在眼里只有他!”
“只有那个会吟诗作赋的魏王!”
“父皇现在连朝政都让李泰参与!我这个太子算什么?”
李承乾暴怒,对着天幕怒吼。
……
【太子李承乾为什么会有储位压力呢?】
【这来源于他的好弟弟,魏王李泰。】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次子,太子李承乾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兄。】
【李泰以才华闻名,文学造诣深厚,曾主持编纂《括地志》,很有学术影响力。】
【唐太宗特允李泰开文学馆,招揽士人,规格堪比东宫,引发朝野对储位更迭的猜测。】
【李泰这个人,聪明有才,又善于讨唐太宗欢心,自然被李世民所偏爱。】
“哼!那个瘸腿太子算什么东西?”
“父皇明明更疼本王!”
“八岁就被立为太子又如何?本王现在才叫风光!”?
魏王李泰一副小人得志的摸样。
……
【贞观十二年,魏王李泰借《括地志》献书之机,获唐太宗重赏,恩宠远超太子李承乾。】
【此外,他还暗中结交权臣,拉拢岑文本、刘洎等文官形成魏王党。】
【太子李承乾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性格开始转变,干出了不少荒唐事。】
“凭什么?!”
“就凭他会写几本破书?!”
李承乾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嫉妒到发狂。
他的眼神逐渐变得阴鸷。
“既然父皇偏心,既然父皇嫌我瘸腿。”
“那我就做点让父皇刮目相看的事!”
……
【李承乾开始沉溺突厥文化,常扮可汗戏耍,甚至扬言继位后要投奔草原。】
历朝历代,古人们面面相觑。
这位太子,怕不是被李泰逼得魔怔了?
……
“噗嗤!”
“李世民的太子这么窝囊吗?”
嬴政嗤笑一声。
……
【李承乾还非常宠爱他的男宠称心,引发唐太宗不满,称心被处死。】
【他与老师们关系恶化,曾多次刺杀喜欢劝谏他的于志宁。】
“这李世民的继承人和扶苏差得远了。”
??“朕的扶苏,虽然性子软了些,可论治国、论统兵、论韬略,哪个不强过这等跳梁小丑?”?
秦始皇嬴政,眼中浮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如此废物,连给扶苏提鞋都不配!
……
【李承乾越是自甘堕落,李世民就越是想废掉太子,咋看他咋不顺眼。】
【其实唐太宗,最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什么?!陛下要废太子?!”??
??“吴王殿下……竟有这等造化?”??
??“可惜了,李恪虽好,终究是庶出……”?
此话一出,群臣议论纷纷。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都是目瞪口呆。
搞了半天,这李恪才是最大的最大的赢家?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