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历史上最意难平的太子,朱标!

换源:

  “李治......”

李世民低声呢喃,眉头紧锁。

刚才他还觉得这个温顺乖巧的幼子是最佳人选,

可现在,他感觉还是李承乾好。

至少,李承乾不会对弟弟们挥起屠刀。

“来人!”

“去请梁国公房玄龄和赵国公长孙无忌,即刻入宫!”

二人赶到后,李世民直接开门见山:

“今日召二位爱卿前来,是为立储之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朕意已决,当立承乾为储君。”

“陛下圣明!太子仁厚,实乃储君之选。”

李世民看着二人,叹了口气:

“朕知道,玄武门之变给后世留下了不好的先例。”

“今日立储,就是要向天下表明,大唐立嗣,当以嫡长子为正统!”

……

【既然说到了唐朝的太子,那隐太子李建成,就不得不提了!】

“……”

李世民有种被鞭尸的错觉。

太子李建成,早就死在玄武门之变中了。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几个儿子的事已经够让他头疼了。

现在连李建成都冒出来,这天幕是诚心要折腾他?

……

【李建成,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武德年间的皇太子,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其弟李世民所杀。】

“李世民弑兄杀弟,天理不容!”

“父皇!请为孩儿做主啊!”

李建成跪在地上,声音哽咽。

李渊坐在龙椅上,神色复杂。

自从天幕开始“点评”历史人物后,秦王李世民的声望不降反升,各路军阀、能人志士纷纷投奔。

连他这个皇帝都感到了一丝不安。

“李世民羽翼已丰,不是朕不想动手,而是动不了手啊!”

李渊叹了口气,现在已经错过动手的最佳时机了。

……

【李建成出生于隋朝,是李渊与窦皇后所生长子。】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在太原起兵。】

【李建成与李世民共同参与策划,并在初期军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李渊想起来了。

太原起兵之前??,他还在犹豫不决。

是李世民不惜冒险联络关陇贵族,才最终让他下定决心。

起兵之后??,李世民更是立下赫赫战功!

这时候,李渊突然意识到,

??自己是不是太过偏爱李建成,而忽略了李世民??

……

【617年,李建成与李世民联手击败隋将宋老生,为李渊西进关中扫清障碍。】

【李渊称帝后,李建成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主要负责监国理政,稳定后方。】

【623年,河北刘黑闼叛乱,李建成采纳魏徵建议,听策招抚民众,迅速平息叛乱,显示出政治与军事才能。】

齐王李元吉兴奋得站了起来,指着光幕对李渊道:

“父皇你看!大哥不是躲在后方的太子,而是真正上过战场、流过血的皇子!”

“这样的太子,哪里不配?!”?

李渊心中长叹一声。

“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只是,这些功绩还远远不够。”

“毕竟,李世民的光芒太过于耀眼了。”

……

【如果放在其他朝代,李建成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太子。】

【满分是十分的话,UP会给李建成八分!】

【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牛的弟弟!】

【满分十分,UP愿意给李世民十二分!】

秦王李世民看到天幕变着法的夸他,微微一笑,心情大好。

而李建成则是一脸不爽。

这天幕,分明是在偏袒李世民!

……

【李唐江山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的,功勋盖世,无人能及!】】

【李建成作为太子,需防范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威胁其地位。】

【而李渊态度摇摆,既依赖李世民平定天下,又试图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加剧了兄弟间的冲突。】

【最离谱的是,李渊竟然建议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各自以洛阳和长安为都城,平分天下!】

【这不是瞎胡闹吗?!】

天幕中,出现画面。

酒宴上,李渊对语重心长对李世民说:

“宝贝儿,得天下都是你的功劳。”

“当初我想立你做太子,你又不肯。”

“如今你大哥做太子这么多年了,我也不好拿下他。”

“这么的吧,你去洛阳,陕东归你,你可以在那里建天子旌旗,跟当年梁孝王一样。”

李世民哭了:“爹啊,我不想这样啊,我舍不得离开您啊!”

李渊:“少装蒜,就这么的吧!”

李世民趁着着擦眼泪的空档,把憋了半天的笑意偷摸释放掉,又恢复一脸悲戚,送老爹回宫。

……

“神马玩意?中分天下?”

“凭啥把我的江山分出一半!”

李建成当即傻眼了。

他不傻,李渊表面上很公平,

但对未来的继承人李老大来说,就是剜他的肉。

他赶紧跑到李渊身边告状。

“父皇!这几天我听说秦王府上下都乐疯了。”

“回到洛阳他们就龙归大海,关起门来玩独立,这哪是梁孝王?”

李渊一哆嗦。

“这样啊?!我再考虑考虑。”

……

【如果说李建成有九分的话,他的四弟李元吉就只有零分!】

【李元吉为李渊与窦皇后幼子,自幼勇武过人,但相貌丑陋,幼时险被弃养,后被乳母救下。】

【才能和战功远不及李世民和李建成。】

看到天幕如此毒舌,当众打他脸。

李元吉双目赤红,像是被戳中逆鳞的猛兽般咆哮起来:

“天幕!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如此羞辱本王!”?

“我李元吉十六岁随父征战,刀口舔血立下多少战功!”

“你凭什么给我打零分?!”?

……

【李元吉自知难以单独对抗李世民,选择与太子李建成结盟,形成太子一党核心。】

【李元吉与李建成合谋,调离李世民部将程知节、尉迟恭,并试图收买其亲信未果。】

【624年,李元吉和李建成计划招募刺客,在昆明池暗杀李世民,未成功。】

【李元吉还勾结李渊宠妃张婕妤、尹德妃,诬告李世民谋反或僭越,加剧了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

“你个畜牲!居然勾结朕的爱妃!”

李渊额头青筋暴起,一脚踹在李元吉胸口上。

李元吉闷哼一声,整个人像破布袋一样摔在地上。

“父皇!是她们勾引儿臣在先!”

李元吉慌忙爬起来,跪着往前蹭了两步,

却被李渊又一脚踢在脸上:“滚!”

“来人!把张婕妤、尹德妃埋了!”

“今夜就埋!朕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朕的后宫不容玷污!”

李元吉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可恨的天幕,把自己的老底掀了个干净。

一旁的李建成目瞪口呆。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如此胆大妄为,连父皇的宠妃都敢招惹!

现在好了,不仅谋害李世民的计划失败,还把整个太子党拖下水。

“父皇!”

李建成连忙跪下,“此事必有蹊跷!四弟年少轻狂,还请父皇明察......”

李渊冷笑一声,指着殿门。

“你带他滚!现在就滚出太极宫!朕不想再看见你们兄弟俩任何一个!”

……

【因为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各种骚操作,李世民被逼造反。】

【面对生死危机,李世民在亲信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及将领尉迟恭等人支持下,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亲信埋伏于玄武门。】

【李建成、李元吉入宫途经玄武门时遭伏击,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恭斩杀李元吉。】

【李世民控制皇宫后,派尉迟恭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面见李渊,逼迫其交出兵权。】

【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

【两个月后禅位,李世民登基,次年改元贞观。】

此时,天幕中出现画面。

李世民还在犹豫,属下们已经跪下喊天子,将黄袍披到他身上。

“你,就是真正的太平天子!”

“你就是天子,你就是天子呀!”

“天子,您是天子啊!”

……

天幕下,李世民抹着眼泪,装模作样。

“你们,可真是害苦了朕啊!”

同一时间,李建成呆呆的站在原地,自己终究是失败了吗?

“大哥!我们还有机会!我们可以先下手为强!”

李元吉爬过来,抱住李建成的腿。

“够了!”

“你还不明白吗?这一切都结束了。”

“我要去见父皇最后一面。”

李建成猛地甩开弟弟的手,声音嘶哑。

……

【李建成在唐朝建立初期的作用不可忽视,其监国期间政务处理稳妥,军事上亦有建树。】

【若李建成继位,唐朝或会延续更保守的关陇贵族路线,而非李世民的开疆拓土策略。】

【他并非史书所载的无能之辈,而是具备政治与军事才能的太子。]

【只可惜,既生瑜何生亮。】

【令人遗憾的太子,李建成讲解完毕!】

现代。

看到这里,苏辰也是在黯然失色。

可惜呀,历史留下了数不尽的遗憾。

如果李世民是嫡长子,李建成是次子,并且不争不抢专心为李世民做好后勤、处理好内政。

他们绝对是兄友弟恭的千古美谈。

但愿他俩能来生变成一个普通人,再不要投胎帝王家。

……

【历史上那些令人遗憾的太子第五位,明朝太子朱标!】

“不好,是咱标儿!”

中年朱元璋浑身颤抖。

三天前,朱标在巡视陕西归来后便高烧不退。

太医们说是舟车劳顿又染了风寒。

可谁都知道,朱标的咳血之症就再也没好过。

如今,天幕又说标儿是个遗憾太子。

朱元璋隐隐猜到了结局。

……

【朱标,大明的常务副皇帝,华夏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

常务副皇帝?

朱标微微一笑,这个称呼确实恰当。

自己每日代父皇处理朝政,拥有几乎全部的行政权,只差传国玉玺加身了。

不过,那一天也不远了。

【也是历史上最意难平的太子!】

“地位最稳固的太子?”

汉武帝闻言来了兴致。

在他看来,废立太子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何来稳固一说?

莫非,朱标非常非常受宠?

……

“历史上最意难平的太子!?”

赵匡胤脸色惊疑不定,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了。

他瞪大了双眼,想要看看,这老朱家的太子到底有多优秀?

才能配得上天幕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

【有人说,如果不是太子朱标早逝,也不会有后面的建文帝叔侄反目成仇。】

【他担任太子的二十多年里,辅政监国,仁善治国,团结兄弟。】

【朱标亲自主办洪武三大案,为政从善,御下从严。】

【他常常与朱元璋意见不合,手握权柄却不被父亲所猜忌。】

【然而,朱标却在巡视北方的归途中不幸感染风寒去世,年仅三十七岁。】

“陛下!太子爷他......他醒了!”

中年朱元璋踉跄着冲进内室。

只见朱标靠在榻上,苍白的脸上浮着一层病态的红晕。

看到父皇进来,

他努力想要起身行礼,却牵动咳疾,一口黑血喷在锦被上。

“标儿!”

朱标虚弱地笑了笑:“儿臣不孝......没能等到......”

话未说完,他的眼皮就开始打架。

中年朱元璋急忙去摸太子的脉搏,却发现那跳动的节奏已经越来越微弱。

“父皇......”朱标用尽最后的力气,“朝堂上的事,交给允炆吧......”

“呜呜呜!咱的标儿!”

“白发人送黑发人,咱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中年朱元璋悲从心来,放声大哭。

……

另一个时间点。

青年朱元璋看着朱标批阅奏章的认真模样,眼角不禁湿润。

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

“标儿以后要注意身体,不要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标放下朱笔,笑着拍了拍胸口。

“爹放心吧!我一定不会死在你前面!”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咒你爹早死吗!”

马皇后从内室走出,佯装生气地拍打了朱标一下,眼中却满是宠溺。

这时,书房外传来稚嫩的童声:“皇爷爷!”

五六岁的朱雄英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小脸红扑扑的,像个小苹果。

朱元璋一把将大孙子抱起,轻轻捏了捏朱雄英的小脸蛋:“咱的雄英又长高了啊!“

朱标看着父母和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多么希望,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温馨的时刻。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看着雄英长大成人,看着大明江山永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