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都是属于‘罪在当下,功在千秋’的类型。”
“——在古代儒家视角下,仁政、礼治才是评价一个帝王最大的标准,所以古人首推汉文帝。”
“——确实,在古代礼教下,始皇帝就是被认为残暴、专横。”
“——儒家不管再怎么说始皇帝暴政,但是他奠定了了华夏民族大统一的基调,没错吧!”
“——毕竟秦始皇告诉了后人:皇帝是什么?”
“——伟人: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皆行秦政法。”
“——所以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秦始皇这样帝王,最好还是采用唯wu史观来分析,要辩证,全面的看待。”
“......”
......
古代所有位面。
司马迁:“唯wu史观为何物?辩证的意思是什么?”
班固:“辨,有辨析、分辨的意思;证,有证明的意思。难道‘辩证’意思就是有分辨的证明?”
陈寿:“没错,后世之人与我的想法一致,看待每个帝王都应该评价其功与过。”
苏轼:“嗯!颇有老子的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古人史官和众多儒生见此。
顿感惊喜!
这是解锁了一个新词语啊,‘辩证’!
......
视频继续播放着。
【万国来朝!天可汗!】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盛世!】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
“——千古一帝!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千载可称者,唯此一人也!乃百世帝王之师!”
“——如果李世民排到第二的话,那只有可能是算上了近代史。”
“......”
......
......
【军事成就:100分。】
【功绩:李世民一生用兵出神入化,让“唐”从山西的小诸侯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十八岁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二十三岁于虎牢关一战擒两王。】
【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
【贞观四年,三十二岁的李世民带领大唐踏平突厥,抓获颉利可汗。】
【消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龟兹、吐谷浑等国。】
【李世民亲自指挥的战役,只有前期败于薛举与晚年未能彻底征服高句丽,其余皆是大胜。】
【伟人评价李世民的用兵:“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虎牢关一战,3500人VS10万人!”
“——李二:有没有谁帮朕解释解释什么叫功高震主?”
“——唐朝的一大半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世民:对不起,狼居胥山在我大唐境内”
......
秦末楚汉争霸位面。
“3500人VS10万人”
项羽看着此人战绩。
顿时觉得此人真乃英雄也!
“此等人物当真想见识见识!”
“不知能否比得上我巨鹿一战!”
......
东汉光武帝位面。
“此人不但一统中原,还踏平西域!”
“真想和他较量一番!”
刘秀看到一个能带兵打仗的皇帝。
还有如此战绩。
不禁升起好胜之心。
......
东晋十六国位面
“好一个李世民!”
“如此年纪,便能一统江山!”
苻坚不禁赞叹。
同时想起自己在淝水之战的惨败。
那是的自己也是所向披靡,意气风发!
率领百万大军南下。
结果却落了个兵败如山倒。
“哎!我不如他!”
苻坚叹息道。
......
大汉武帝位面。
“十八岁!二十三岁!”
“此人还荡平西域!”
霍去病此时眼中非常激动。
自己也是十七岁。
便独自率领八百人深入大漠。
斩杀两千多人!
十九岁封冠军侯!
二十岁打通河西走廊!
“哈哈!”
“后世皇帝中,我只服此一人!”
......
【后世影响:98分。】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天可汗”之名响彻东亚与中亚,成为各族的最高首领。】
【李世民去世后,“唐人”成为了“汉人”之后的第二个可以代表华夏民族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告诉了后世“怎么当皇帝”。】
【但玄武门之变,一直影响着唐朝后世的皇帝,为唐朝后来的皇室斗争埋下祸根。】
......
大唐太宗位面。
此时的长安已经疯狂。
“千古一帝!”
“真是我大唐之福啊!大唐之福啊!”
“我的天啊!当今陛下竟然是千古一帝!”
“后世之人竟然称自己为‘唐人’!”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
内心无比激动!
后世之人真的说我是‘千古一帝’。
竟然将我大唐国号用于后世称呼。
此刻的李世民顿感一股热血直冲天灵盖。
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吧!
太极宫中。
此时的李渊,一个人落寞的站在殿门口。
久久不能言语。
自从玄武门之后。
自己每天都会回想那一天。
有时对老二充满怨恨。
怨恨他对手足下手。
怨恨他这么对自己这个父皇。
但更多的是痛恨自己。
痛恨自己对儿子搞制衡之术。
最后闹得手足相杀。
忽然!
两行泪水从李渊眼眶流下。
李渊失声痛哭!
旁边只有侍从来搀扶。
“二郎说的没错啊!”
“二郎说的没错啊!”
“这天下只有交给他才是对的!”
李渊比任何人都明白。
二郎做出如此丰功伟绩。
是为了向我这个父亲证明!
向所有质疑他的人证明!
向天下人证明!
他,李世民。
才是大唐最出色的皇帝。
只有他。
才配得上此皇位!
......
【治国理政:99分。】
【功绩:制度上,延续改进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
【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法制上,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经济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帝王,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
【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首都长安和陪部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
【人才挖掘:100分】
【功绩: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文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武将如李勣、李靖等。】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谓华夏第一名臣天团。】
【对科举的重视与改进,让有才干的寒门士人入仕机会大增,让新兴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此后一千多年中国选拔人才的制度。】
【扩大谏官的权力,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
......
东汉光武帝位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华夏第一名臣天团?”
刘秀看见这个称呼。
顿时感到惊奇。
“这是模仿我的‘云台二十八将’吧?”
“但不知这凌烟阁和我的云台阁相比?”
“哪个更强?”
......
大明太祖位面。
老朱非常郁闷啊。
我也不想杀功臣啊。
要不是为了朱允炆。
谁没事杀功臣啊。
但是有些功臣实在过分。
仗着自己功劳高。
竟然直接开始各种贪腐。
这样的人,留着干嘛。
不该杀吗?
...
【对外交流:100分。】
【功绩:“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
【正是在唐代,华夏民族新的代称一一“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