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广东惹:广东以北就是北方!

换源:

  【第二:粮食!】

【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是及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大军未到,粮草先行!】

【一旦粮食短缺,军队便马上会发生兵变。】

【所以古代将领,都特别善于切断敌方粮道,偷袭地方后勤辎重。】

“——古代十万的军队,真正的前线军队,顶天三万人,剩下七万人几乎全是粮道辎重部队。”

......

大汉高祖位面。

“哈哈!”

“切断敌方粮道!这个我熟啊!”

韩信看到这个瞬间乐了。

这个简直太熟了吧!

韩信大口喝下烈酒。

开始向刘邦和众位大臣炫耀起来。

“陛下,想当年,臣面对龙且的二十万楚军。”

“先派了一支奇兵,去截了那龙且的粮道。”

“然后用沙袋,堵住潍水河水。”

“结果龙且那傻子竟然上当了。哈哈!”

“竟然直接渡河了!哈哈!”

“......”

韩信一边喝着酒。

一边在疯狂的口嗨自己的战绩。

完全没注意此时刘邦阴沉的脸。

刘邦看着韩信上蹿下跳。

心想:

丫的!

这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了是吧。

合着这天下都是你打下来的。

朕就是个凑数的。

后面你是不是还要来打朕啊!

刘邦越来越不爽:

“信啊!你用兵如此之神!”

“那你觉得朕能率领多少兵马啊?”

韩信一愣!

这还不明显吗?

你顶多带个几万人,那还想咋地。

虽然韩信喝醉了。

但是知道这些话可不能真说出口。

不然,这可就真是最后一次喝酒了!

“陛下,能带十万兵马!”

刘邦顺了顺胡须。

接着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呢?”

这可是问到韩信最兴奋的地方了。

“臣,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听后脸色直接一沉。

什么?

你还多多益善。

我就只能带十万人。

你是皇帝,还我是皇帝?

是不是要把禁军啥的都给你用?

刘邦心里已经想直接搞死韩信了。

但嘴上依然笑道:“你带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还是被我控制了呢?”

韩信顿时心里一沉。

酒瞬间就醒了。

糟糕!

赶忙解释说: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陛下不能带兵,但是善于驾驭将领,这点臣是万万比不上啊!”

刘邦听后点了点头!

翻了翻白眼。

你小子,还算你识相!

这一次你过关了。

哼,下一次...

此刻韩信后背,早就被吓得湿透了。

......

【唐朝安史之乱前,华夏的粮食产区,主要在关中之地。】

【同时,山东,河北幽州,山西滨州,粮食产量也非常不错。】

【南宋以前,北方依旧是全国粮食的传统核心地区。】

【当然,到南宋末期时,南北粮食产量差别已经不大。】

【但是南宋前,在粮食后勤资源方面,南方非常不占优势。】

......

三国蜀国位面。

诸葛亮发出一声长叹!

蜀地虽为天府之国。

但终究只有巴蜀一地产量。

不要说和曹魏比较。

就算和江东之地比较,都是属于缺粮的。

虽然川地产粮不错。

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无法解决。

就是运粮!

自从季汉丢掉上庸。

就只有越过秦岭一个选择了。

但是从蜀中到秦岭运粮,消耗实在太大。

根本无法支撑长期北上。

也无法与曹魏比消耗。

毕竟他们可以通过水路,从河北直接运粮到关中。

诸葛亮看着地图。

眼神逐渐暗淡下去。

想起很早之前,隆中对时的场景。

与主公刘备一起讨论天下大势。

自己曾提出先取荆州四郡。

再西取益州。

可如今...

荆州的丢失。

已经让整个战略规划丧失主动权了。

“难道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诸葛亮重重叹了一口气!

......

【唐朝安史之乱前,华夏的粮食产区主要集中在北方。】

【像关中之地,中原区域以及山东一带,河北的幽州,山西的并州。】

【这些地方粮食产量都非常可观。】

【在南宋之前,北方依然是全国粮食的传统核心区域。】

...

“——自古以来,粮食在军队里就是天,粮食不够就会兵变,然后变成兵匪,到处开始抢粮。”

“——不过南方有一个优势,就是:运粮。”

“——古代打仗粮食能沿着水运,就尽量不要走别的路。”

“——漕运不是每个战场都有。”

“——屯田优于水运,水运优于陆运,一般可以军屯和民屯。”

“......”

......

【第三:钱!】

【人口,粮草,钱!】

【三者是古代战争中最关键的三大战争资源。】

......

南宋钦宗位面。

岳飞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人,粮食,钱都太重要了!

虽然朝廷会拨给自己部分粮草和钱。

但实在无法供养北伐所需消耗。

所以我们岳家军,会自己开设商铺。

同时还开设酒库。

没有这些提供钱财来源。

就靠朝廷的拨款。

恐怕一天北伐都支撑不下去啊!

......

【直到唐朝末年前,全国的商业重心基本在北方。】

【比如长安,洛阳,太原,幽州。】

【其中长安和洛阳,加起来几乎占据了全国贸易一半以上。】

...

【虽然南方的苏州,杭州也是商业重镇。】

【但相比长安和洛阳,简直小巫见大巫。】

【从南宋开始,这一态势已经开始逆转。】

【到明清两代,经济已经基本实现南移。】

......

大明万历位面。

张居正点了点头。

非常认同!

此时南直隶是我大明朝人口最多的地方。

农业和纺织业都非常发达。

但也喂饱了那些江南豪强。

土地兼并也实在严重。

特别是哪些豪绅大户人家。

大量隐瞒土地。

一个个的,都收不上税!

一条鞭法下去。

的确是让一些地主乖乖纳税。

但是张居正也非常清楚。

这些改革,已经让江南豪族恨死自己了。

个个估计都巴不得我死。

但是不这样改革。

我大明朝哪还有明天啊!

......

大清乾隆位面。

“南方可千万别忘了,广州啊!”

乾隆心里盘算了一下各地的赋税。

我大清朝的赋税主要来源就是三块地方。

江南地区,直隶地区还有广东地区。

广州可老有钱了!

那里可是有广州十三行的啊。

海关税更是多的惊人。

这样一看,北方好像也就直隶地区还行。

......

“——现在就更是了,海运时代,像我们这些西北内陆城市,发展就更跟不上了!”

“——关中地区,主要就是水土流失太严重了,古代秦岭的百年楠木可都被砍去修宫殿了。”

“——南方的内陆,也比北方的内陆好吧。”

“——瞎说,北方的内陆好歹还有煤矿这些资源,南方的内陆啥也没有。”

“——哈哈!广东-人:广东以北都是北方;河北-人:河北南方都是南方。”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