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秦国历代秦王

换源:

  【秦朝,起初仅是众多诸侯国中的一员,其起源可追溯至秦非子,他因对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赐予秦地作为封地。】

周朝。

猛然被天幕提及的秦非子不由抬头好奇地看着天幕。

心中感慨:他的后裔好似很厉害。

而且“皇帝”这个称谓是什么?

比“大王”还尊贵吗?

【周幽王时期,犬戎入侵镐京,秦襄公挺身而出,保卫周王室有功,因此被正式册封为诸侯,秦国由此诞生。】

秦襄公心中暗自感慨,世事难料,家族竟能迎来如此转机,更未料到后世子孙居然能书写出如此辉煌的篇章。

【提及周幽王,大家肯定会忆起一个故事,就是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尽管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这一事件在后世,也可谓是人尽皆知了。】

周幽王本人:……

不知道真假,你们后世怎么人尽皆知了?!

不过吧!

现在的确还未发生。

以后的话,应该也不会发生吧……

周幽王有些不确定地想。

【周幽王之后,其子重建东周,但周朝已显衰落之兆,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

【其中新生的秦国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步发展壮大。】

【不过,秦国的真正崛起始于秦孝公时代。】

【秦孝公广开才路,颁布《求贤令》,诚邀天下英才。】

【商鞅自魏国而来,成为秦孝公的重要辅臣。】

天幕之下,刚刚初见商鞅的秦孝公本人。

闻言,立马对面前的大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还未表现一番才华的商鞅:???

行吧!既然如此,他就直接开始吧!

【商鞅变法,无疑是秦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秦国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勇于为国而战,秦国迅速崛起。】

【各国纷纷前来祝贺,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刚刚开始变法的秦孝公本人,闻言顿时信心倍增。

他紧紧握住商鞅的手,深情地说:“商君啊,我们定要携手并进,一起努力。”

商鞅则谦逊地回应:“此乃大王英明领导之功。”

他知道,没有秦孝公的支持与信任,变法之路将难以走通。

嬴政在聆听大秦历史时,虽轻微点头以示认可,心中却五味杂陈。

他深知,正是历代先祖的不懈努力,才为他日后迅速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要知道这次天幕要讲的可是那位导致秦国二世而亡的逆子。

如此鲜明的一对比,他的心情如何能不复杂。

此刻,被天幕提及的秦国几位大王均面带微笑,点头赞同。

【变革之路并非易事,秦孝公与秦惠文王两代,历经半个世纪,持续推动变法,使秦国逐渐强盛。】

【这段时期,秦国虽在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但在领土扩张上却进展有限,面对东方六国的竞争,多处于守势。】

【简而言之,这两代君主的主要功绩在于变法图强,为秦国积累了深厚的实力。】

“为了大秦的未来,我们必须如此坚持。”秦孝公与秦惠文王纷纷点头。

想象着未来大秦一统天下的辉煌,他们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即位,他文有张仪出谋划策,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将才辅佐。】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秦国开启了争霸天下的新篇章。】

【首先,秦国成功灭亡巴蜀,占领了富饶的四川盆地。】

【这如同获得了一个天然的粮仓,为日后的争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秦惠文王不仅东出函谷关,南下商於之地,建立了进攻的桥头堡。】

【还致力于整合巴蜀,为秦国向东扩张、争霸天下做足了准备。】

秦惠文王本人听闻此话,爽朗一笑,随后谦逊地对群臣说:“这一切成就,离不开诸位的鼎力支持。”

【至于秦武王,尽管在位时间短暂,仅四年便离世,但他同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他通过结盟魏国、联合越国制衡楚国,并攻占了韩国的宜阳,设立了三川郡,同时还平息了巴蜀地区的叛乱。】

此时,天幕之下。

秦武王站在象征天下的九鼎前,满怀壮志,年轻而自信。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秦国未来一统天下的无限憧憬。

这九鼎合该是他秦国的!

【可惜,他举鼎而亡了。】

正准备举鼎的秦武王:....

这一刻,秦武王与朝臣们面面相觑,内心挣扎:这鼎,我是举还是不举?

【于是,我们来到了秦昭襄王的时代。】

【这位君主以征战四方著称,其一生几乎都在战争的硝烟中度过。】

闻言,昭襄王连忙抬头望着眼前的天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被后世称为战国时期的“大魔王”。】

【因其诸多事迹流传千古,甚至有人戏言,他是一个让始皇帝都为他背锅的人。】

秦昭襄王本人闻言,一脸愕然:啥?他做了要别人给他背锅?

始皇帝:嗯?朕背了什么锅?

【公元前278年之前,诸侯间的战争尚带有“争夺地盘”的性质,未形成全面战争的局面。】

【但自秦国攻陷楚国郢都之后,秦国的每一次征战都预示着平定天下的雄心。】

【这一年,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战国局势复杂多变,有“东西二帝”和“枪打出头鸟”的说法。】

【然而,自秦国崛起后,东方六国最大的威胁便集中在了秦国身上。】

昭襄王对此颇为自得,轻蔑地称其他诸侯为“跳梁小丑”。

而战国六国的君主们则暗自焦急,心想:这老匹夫怎么还不死?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通过打压韩魏、削弱齐楚、攻打赵国等策略,几乎将天下诸侯逐一削弱。】

【除了地理位置偏远的燕国之外,秦国几乎战无不胜。】

随着天幕的话音落下。

嬴政对此深感自豪,他点头称赞道:“正是曾祖父的丰功伟绩,才奠定了大秦今日的基业。”

【然而,下一任秦王,秦孝文王仅在位三天就挂了,随后秦国迎来了始皇帝他爹秦庄襄王的时代。】

听闻自己在位三天就挂的秦孝文王一脸蒙:……

始皇帝他爹秦庄襄王闻言顿时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心想:始皇帝是政儿吗?

【庄襄王在位期间,秦国继续扩张势力。】

【在位第二年,攻击赵国并占领太原地区;三年时又进攻韩国并占领上党。】

【这一系列胜利让魏国感到惶恐不安,最终决定重新启用信陵君以图自保。】

【在信陵君的努力下,公元前247年五国联军再次组建并成功打到了函谷关前,暂时延缓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好景不长,在位仅三年的秦庄襄王也挂了。】

【短短四年,秦国连续失去了三位君主。】

【最终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秦始皇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PS: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谢谢各位读者大大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