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当权者的智商,也不要高估当权者的心性???”
苏侃的这句话,如洪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的响彻在曹操和荀彧两人的耳边。
两人皆是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瞳孔骤缩,神情动容!!!
要知道,苏侃说的这些东西,可绝非死读书的人能够明白的。
一般人,只会懵懵懂懂的接受或被灌输书本上所记载的东西,并将之奉为圭臬。
哪里又会动脑子怀疑并进行独立思考?
就连曹操和荀彧这等当世人杰,在此之前,也皆是认为高祖刘邦分封宗室的决定是大错特错了。
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想不通为何雄才大略的高祖,会做出这等短视的决定来。
委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可现在,经过苏侃这一番鞭辟入里,直指人性的辛辣分析。
两人方才恍然大悟,透过了历史的迷雾,看到了这其中人性和利益的考量!!!
原来不是高祖刘邦的失误,而是他们天真了呀!!
如果说,对此,曹操和荀彧两人年轻时候可能还不太相信,没有太深刻体会的话。
那么现在,两人皆是身居上位,久经世事浮沉,权力斗争,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性之阴暗。
才会更加明白,苏侃所说,绝非胡乱揣测,更绝非危言耸听。
乃是在看透了人性之后,才能清楚的事情本质。
至于苏侃提到的什么朱元璋,想来应该便是后世某个王朝的皇帝。
甚至极有可能是开国皇帝,也做了和高祖刘邦一样的选择。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竟能如此相像??
可见正如同苏侃所说,几千年世事沧桑变化,唯有人性未改啊!!!
此真至理名言耳!!!
果然,这光幕中名叫苏侃的后世之人,既然能作为一名师者,来传道受业解惑。
当真有真才实学,非同小可,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啊!!!
只不过,此人所教授的这些东西...
可都是历朝历代都讳莫如深,不敢触及的权力心术,帝王阴私......
后世却竟能如此堂而皇之,丝毫不避讳的将之诉诸于口。
着实是让人震惊!!
但一想到光幕中的苏侃,连造反这样十恶不赦,大逆不道的事情,都轻描淡写的当做家常便饭一般。
传授一些所谓的屠龙之术,倒是也不足为怪了。
真不知道后世究竟是何等景象???
难道不光没有皇帝,连朝廷都没有了吗??
否则,怎么会允许传授这样的东西。
对此,曹操虽然想不明白,但着实大受震撼!!!
不光是曹操,一旁的荀彧也同样是心神动摇。
而且,相比于曹操,他的心情还要更复杂许多。
“永远不要高估当权者的心性......”
荀彧双目失神,喃喃自语,胸中情绪久久无法平静。
他之理想,便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扫平这烽烟四起的乱世。
匡扶汉室,再造河山,为万世开太平。
正是因为如此,当年他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心为公,忠贞讨董的曹操作为辅佐的主公。
指望着他的理想和曹操的志向可以并存。
可正如苏侃所说,人性本私,永远不要高估当权者的心性。
在真正完成了一切,扫平诸侯,勘定南北枭雄之后。
曹操还会还政给汉家天子吗??
恐怕是不会的!!!
这一点,光幕中的苏侃之前已经讲的很明白了。
曹操是魏武帝,曹丕则是魏文帝!!!
已然是代汉而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是他之前想的简单了!!
那么,既然如此,大汉终究是亡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己所坚持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好像已经有了答案,又好像没有......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荀彧心里也一直都明白的。
但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心存了一丝幻想。
始终在自欺欺人,不愿意去揭露罢了。
他不是傻子,更不是腐儒。
他深谙权力斗争的规则,更明白权力斗争的血腥。
可永为汉臣,扶保汉室,一直都是他的理想,他的信念。
而且,他也只能选择相信曹操。
毕竟,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除了那肆意妄为,胡乱杀戮的孙坚除外。
只有曹操真的去出兵讨伐董卓了。
其他人,都是首鼠两端,只顾自身的野心家罢了。
他不相信曹操,还能相信谁呢??
为了兼顾自己家族的存亡利益和自己的信念,他只能相信曹操,没有别的选择!!
罢了,人活一世,不能改变别人,只能坚持自己。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后世之人,当知我心!!
荀彧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心中默默地想着。
而在想通了这一点后。
荀彧心中仿佛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似的。
整个人都洒脱通透了许多,更加淡定从容了。
这种气质上的改变,连本来专注于光幕中苏侃讲解的曹操,都不由注意到了。
眼中闪过一丝讶然和困惑。
但曹操也没在意。
耳听光幕中苏侃的声音再度响起,便是急忙将注意力从荀彧身上收回,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唯恐错过了苏侃的任何一句话。
............
............
PS:有人看吗?有人看的话吱一声啊,呜呜呜!!!
新书启航,跪求数据!!!
每一朵鲜花,每一张月票,每一条评论,每一张评价票,都是对小弟的支持,感谢!!!
剧情更新有保障,只要有数据,小弟愿意每天吐血爆更,求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