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杨坚的感慨,李世民羡慕了~(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另一头,

新朝纪元内,

当皇帝王莽看到眼前光幕中的景象时,一时间也感触不已,

光幕中的朱标虽然不说英明神武,但绝对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在他的治下,整个大明朝和谐安定,一点点向繁荣迈进。

因为他自己曾经经历过战乱,更明白人间苦楚,因此朱标做了皇帝后并没有像其他帝王们一样乱来,尤其在经济政策上已经很照顾寻常百姓。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朱标做了皇帝,一定会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想到这里,王莽忍不住叹息一声道,

“要是这朱标是朕的太子,该是多好。”

“那朕对整个天下的谋划就定然可以实现,到时候天下大同,王道再现,难道不也是一件好事么?”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王莽几个儿子都没善终,唯一比较正直的那个还死了。

这样一来,新朝偌大的家业就没人继承,王莽也无可奈何。

“这么多年来,朕自问问心无愧,这皇帝也是他们让朕当的,朕也不想.........”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朕!”

王莽恼怒声传来,但天幕依旧静静地高悬在天上,根本不为所动。

..............

大隋皇朝,

当开国皇帝看完天幕中出现的种种之后,一时间也感慨不已。

正如光幕所言,朱标虽然在军事才能上比不上老朱,开疆拓土方面稍逊一筹,但是在对待百官对待百姓这方面,确实要比老朱好上不少。

以至于在大明朝内,不少官员都巴不得老朱赶紧让位,将皇位立即让给朱标才好呢。

这样一来自己也就不用每天上班如上坟,时刻胆颤心惊了。

“哎,真是没想到这太子竟然如此仁厚,如此为人品性,当得起一个“仁”字。”

“仁德不至于,但无论如何比那个开国皇帝厚道多了。”

由于天幕所透露的信息有限,此时的杨坚也仅知道大明朝一部分的情况。

比如开国皇帝是老朱,以及老朱对官员们视同仇寇,手段那叫一个残忍。

到了大明朝这一代,官员当真是高危职业,不接受任何反驳。

往往官员们早上出门,晚上就回不来了,他们要么被锦衣卫拿下,要么就被百姓捆绑扭送至应天了。

毕竟老朱之前可是发布过诏令,在大明朝内,任何百姓只要发现了官员们贪污的证据,就可以不经任何审核直接将官员们扭送到应天审问,沿途任何官员不得阻拦。

而这些诏令在杨坚等人看来简直是笑话,在其他朝代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老朱偏偏就这么干了。

当然,老朱这么干也有自己的底气和资本,那就是锦衣卫和几十万精锐禁军。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大臣和藩王可以跟老朱抗衡。

好在后来朱标继位,大明朝无比残酷的景象才稍微得以缓解,官员们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当然,跟杨坚不同,独孤伽罗则是对朱标的治国才能非常赞赏。

她微微一顿,忍不住感慨道,

“往往王朝建立之初,武力鼎盛,将士们也需要军功,这正是开疆拓土的好时候。”

“但是一旦进入中期,这时候就不适合开疆拓土,而是应该以守成为要,就算要动兵戈,也要继续力量等到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兵马再说。”

“很显然这朱标做得不错,洪武皇帝已经打完了该打的仗,剩下的就是守住老祖宗传下的一切了,这样的皇帝不做妄想,恪守本分,实在难得!”

独孤伽罗看着光幕中的朱标,眼神隐隐透过一抹担忧。

她本以为朱标跟自己两个儿子差不多,甚至还要稍逊一筹,可是看到朱标做了皇帝的手腕之后,这才明白过来,自己这两个儿子比人家差距可不小。

杨勇归为太子,虽然看起来勤快谦逊,但是这家伙附庸风雅,经常跟一群江湖盲流搅和在一起,不成体统。

尽管杨坚夫妇已经说过他很多次,但是杨勇根本不听,最近越来越过分,更是以太子的身份和一些文人妓女经常聚会,甚至直接把青楼的女子带回家去,这怎么让人受得了?

其实做父母都知道,杨勇是当太子久了有些乏味,憋不住了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独孤伽罗最近看太子越来越不顺眼,有点想废太子的想法了。

虽然说皇后不应该插手太子废立的事,但是大隋一朝十分特殊,皇后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丝毫不比皇帝若。

毕竟独孤伽罗可不是孤身一人,她身后可是站着庞然大物孤独氏。

想到这里,这位历史上以善妒威名的皇后叹息一声道,

“瞧瞧,要是勇儿能有人家一半好就不错了。”

“本宫是真觉得,他这个太子之位怕是不能长久。”

.....................

除了杨坚夫妇之外,

此刻的大唐皇朝内,李世民看过光幕上的一幕幕后,整个人也感慨起来,

回想起自己,又回想起自己的太子,李世民忍不住道,

“要是朕的太子也能像朱标这样,该是多好啊!”

画面中的朱标不但尽心尽力辅佐君王,更是对老朱从无半点歪心思,这一点让李世民羡慕得很。

要知道到了大唐这一朝,事情渐渐开始不对劲起来。

虽然谁也否认李世民是难得一遇的明君,没有他就不会有贞观盛世,

可是偏偏就在这样的大唐内,只要一说到皇位继承的问题,整个气氛就变得暗昧起来。

在大唐,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是怎么坐上皇帝的,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简而言之,这两个字是皇帝本人的禁区,谁也不能提的。

虽然皇帝已经立了太子,但是太子李承乾却似乎信不过皇帝,这几年蠢蠢欲动,似乎怨气越来越大。

当然,作为帝王,即便英明如历史也难逃帝王魔咒,他终于还是猜疑自己的太子。

就这样,父子两人在彼此的猜疑中越来越深,矛盾一触即发。

不过下一刻,当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后,忍不住在一旁提醒道,

“陛下,废长立幼,这可是自古取乱之道啊!”

长孙无忌一眼就看出李世民的心思,连忙提醒。

跟历史上不少皇帝一样,李世民也早就看太子不顺眼了,明里暗里也提过想换太子,只不过大臣们及时拦下来。

其次,李承乾当太子这些年可圈可点,也没犯什么错,每次皇帝不在的时候都把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就这样的太子,拿什么理由来废?

果然,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后,李世民叹息一声,

“赵国公,朕知道了。”

ps:祝大家新春愉快!!!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幸福安康,越好越好,越来越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